李定超 韋應敏 留青 陳琴
摘 要 為了有效控制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為害,減輕作物損失,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對貴州省安龍縣2019—2020年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情況進行調查和監測。調查發現,2019年4月28日,草地貪夜蛾在安龍縣玉米上首次發現,主要為害玉米、高粱、薏苡仁等作物,在鮮食糯玉米上發生為害較重,平均為害株率為37.67%,平均蟲口密度為48.35頭/百株,高粱、薏苡仁上零星發生,平均為害株率為2.7%~3.8%,平均蟲口密度為4.8~5.4頭/百株,以9月發生較重。不同鎮、村發生程度不同,中部壩區鎮、村受害重于山區村。性誘捕器監測效果好于高空測報燈、蟲情測報燈監測。針對今后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提出相關防控對策及建議: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將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完善蟲情監測設備,強化田間蟲情監測預報;集成科學防控技術,多種防控措施結合。
關鍵詞 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特點;防控對策;貴州省安龍縣
中圖分類號:S435.13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11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mith)]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遷飛性害蟲之一[1],屬于鱗翅目,夜蛾科(Noctuidae),原生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國內的調查研究表明,草地貪夜蛾可以取食為害玉米、高粱、甘蔗、小麥、大麥、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香蕉、蔬菜等多種農作物[3]。2019年之前,在我國未見過有關草地貪夜蛾為害的報道,2018年12月該害蟲由緬甸侵入我國云南,并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擴散[4]。2019年4月28日,首次在貴州省安龍縣棲鳳街道安馬村糯玉米地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隨后陸續在全縣9個鎮(街道辦)發現該蟲害。草地貪夜蛾主要為害玉米、高粱、薏苡仁等作物,重發田塊被害株率達60%以上。為更好地監測和科學有效防控草地貪夜蛾,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對貴州省安龍縣2019—2020年草地貪夜蛾監測和為害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為今后草地貪夜蛾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1 調查方法
1.1 成蟲調查方法
設置固定監測點,安裝高空測報燈、智能自動蟲情測報燈、掛置桶式性誘捕器,監測誘殺收集草地貪夜蛾成蟲。
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貴州省安龍縣招堤街道辦海莊村電廠組安裝高空測報燈監測。該測報燈為1 000 W金屬鹵化物燈(鶴壁佳多科工貿有限公司生產),每日19:00至次日5:30開燈,每3 d清理記載誘集成蟲量。
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安龍縣招堤街道辦海子農場海尾壩子安裝智能自動蟲情測報燈監測。該測報燈為黑光燈源遠程智能自動蟲情測報燈(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每日19:00至次日6:00開燈,每小時逐時自動拍照記錄誘集到的成蟲量。
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棲鳳街道辦安馬村糯玉米地、錢相街道辦錢相村(蔬+糯玉米)地、招堤街道三岔村糯玉米地定點掛置桶式性誘捕器進行性誘監測,每個監測點梅花型間隔50 m掛置5個性誘捕器,內置草地貪夜蛾PVC毛細管誘芯(深圳百樂寶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每周五定期調查并統計收蟲情況。
1.2 幼蟲調查方法
1.2.1 田間蟲情普查
2019年4—9月,2020年3—10月,普查安龍縣各鎮(街道)的玉米、高粱、薏苡仁等高風險禾本科作物草地貪夜蛾發生和為害情況,每周五定期查見蟲地塊數和面積,估算發生面積,統計各作物苗期受害情況。
1.2.2 固定監測點蟲情調查
2020年3—10月,在9個鎮(街道)分別選擇3個村作為固定監測點,重點調查玉米苗期草地貪夜蛾幼蟲為害情況。在調查村選擇3塊發現為害狀的地塊作為調查田,采取5點取樣方式,每個點調查10株作物,記錄被害株數和幼蟲量,統計為害株率和蟲口密度,計算方法如下。
1.3 越冬調查方法
2020年10月上旬,分別在招堤街道青龍村、三岔村、錢相街道辦錢相村、沈洪村設置草地貪夜蛾越冬監測點,播種糯玉米作為調查作物,在調查田間呈直線間隔50 m掛置3個性誘捕器,內置草地貪夜蛾聚氯乙烯毛細管誘芯,從11月開始,每周五定期定點收集調查草地貪夜蛾成蟲、卵、幼蟲、蛹。
2 安龍縣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特點
2.1 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
2019年4月—2020年12月,安龍縣在玉米、薏苡仁、高粱上草地貪夜蛾累計發生面積947 hm2,成災面積389.5 hm2,
以玉米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最大,發生面積913 hm2。其中,糯玉米種植面積140 hm2,病害發生面積121 hm2,占種植面積的86.43%;薏苡仁種植面積16 100 hm2,病害發生面積24 hm2,占種植面積的0.15%;高粱種植面積3 800 hm2,病害發生面積10 hm2,占種植面積的0.26%。
2.2 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特點
2.2.1 不同作物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情況
調查結果如表1,2019—2020年糯玉米最高為害株率達57.27%,平均為害株率為37.67%,最高蟲口密度達75.40頭/百株,平均蟲口密度為48.35頭/百株;雜交玉米上最高為害株率達20.13%,平均為害株率為12.78%,最高蟲口密度達25頭/百株,平均蟲口密度為16.6頭/百株。
2019年7月,在薏苡仁上調查發現幼蟲為害,最高為害株率為4.2%,平均為害株率為2.7%,最高蟲口密度為
6.9頭/百株,平均蟲口密度為4.8頭/百株。2020年4月,在高粱上調查發現幼蟲為害,最高為害株率達5.7%,平均為害株率為3.8%,最高蟲口密度達8.8頭/百株,平均蟲口密度為5.4頭/百株。總體表現為玉米地草地貪夜蛾普遍發生,糯玉米為害明顯較重,薏苡仁、高粱上零星發生,為害較輕。
2.2.2 不同播期糯玉米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情況
2019年4月、7月、9月鮮食糯玉米苗期草地貪夜蛾平均為害株率為28.4%、27.5%,55.9%、平均蟲口密度為32.1頭、31.7頭、77.3頭。2020年4月、7月、9月鮮食糯玉米苗期草地貪夜蛾平均為害株率為17.2%、41.6%、55.4%、平均蟲口密度為18.6頭、58.1頭、72.3頭,均以9月發生為害較重,秋播糯玉米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明顯重于春播、夏播糯玉米(圖1)。
2.2.3 不同地點發生為害情況
2020年在25個調查村中,陽方、三岔、西河、響樂、者要、安馬、坡云、錢相、胡巷、新街、樂莊、場壩、竜堡、下壇、老場壩等15個村為33.33 hm2以上壩區村,其余10個村屬于以坡地為主的山區村。4月草地貪夜蛾平均為害株率高于10%的村分別是陽方、三岔、西河、響樂、安馬、胡巷、下壇村,平均為害株率分別為12.6%、14.2%、11.0%、13.6%、17.2%、13.1%、11.8%;者要、坡云、新華、新街、場壩、老場壩、竜堡、納賴等村為害株率分別為9.6%、8.6%、9.4%、6.4%、2.7%、6.9%、5.5%;樂莊、海星、肖家橋、老場壩、坡井、小堡云、馬鞍云、毛凼子、車頭、海子村未發現為害。5月草地貪夜蛾平均為害株率高于10%的村分別是陽方、三岔、響樂、者要、安馬、坡云、新華、胡巷、新街、竜堡、下壇、坡井、納賴村,平均為害株率分別為17.0%、21.2%、11.3%、17.7%、22.4%、13.2%、13.6%、19.6%、13.2%、16.7%、21.6%、11.2%、19.2%;西河、樂莊、海星、場壩、馬鞍云、車頭、海子村等村平均為害株率分別為9.4%、8.4%、4.5%、5.4%、9.2%、8.1%、9.9%;肖家橋、老場壩、小堡云、毛凼子村未發現為害。6月草地貪夜蛾在陽方、響樂、者要、坡云、新華、錢相、新街、樂莊、海星、場壩、肖家橋、老場壩不同程度發生為害,其余村為零星發生。由此可見,不同鎮、村草地貪夜蛾發生程度不同,中部壩區鎮、村發生為害明顯高于山區村。
2.3 發生代次重疊
2019年4月28日首次在棲鳳街道辦安馬村鮮食糯玉米地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為害,2020年4月9日在龍山鎮下壇村鮮食糯玉米地始見草地貪夜蛾幼蟲,以后直到12月的低溫霜凍天氣出現前,從玉米苗期到玉米收漿成熟,均可見1~5齡幼蟲疊代為害。
2.4 不同誘捕器監測效果
2019年,安龍縣設置各類監測點56個,其中蟲情測報燈1臺,性誘捕器監測點55個(每個點設置誘捕器5支)。2020年,安龍縣設置各類監測點123個,其中高空測報燈1臺,蟲情測報燈2臺,性誘監測點120個(每個點設置誘捕器5支)。2020年2月26日首次在招堤街道辦海子農場壩區(海尾)小麥田中誘集到成蟲1頭,安龍縣累計誘集到成蟲1 779頭,其中高空測報燈誘集到1頭,蟲情測報燈誘集到0頭,性誘捕器誘集到1 778頭。由此可見,性誘捕器監測效果明顯好于高空測報燈、蟲情測報燈監測。
2.5 越冬蟲態調查情況
2020年從11月4日開始至11月30日,均可收集和調查到不同數量的草地貪夜蛾成蟲、幼蟲,12月9日以后,未再收到成蟲,12月16日以后未發現幼蟲。
3 草地貪夜蛾防控對策
2019—2020年,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多形式抓好草地貪夜蛾知識宣傳,加強田間蟲情監測,突出抓好應急防控與統防統治示范和指導工作,草地貪夜蛾防控取得了明顯成效。兩年來,安龍縣累計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治面積0.547 hm2,防控效果達86.2%,總體損失率為2.6%,挽回產量損失7.8%,達到了將總體損失控制在5%以內的防控目標。為了更好地控制草地貪夜蛾發生,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特提出如下防控對策及建議。
3.1 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將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要將上級有關草地貪夜蛾防控的會議、文件精神和田間蟲情發生動態和為害情況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和支持,加大防控資金投入,把蟲情防控與“蟲口奪糧”納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與鄉村振興、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來抓。同時,認真搞好鎮、村、組行政和技術干部動員,發動群眾,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確保蟲情普查、蟲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3.2 完善蟲情監測設備,強化田間蟲情監測預報
要進一步完善草地貪夜蛾監測與防控設施設備,在玉米、高粱、薏苡仁等作物草地貪夜蛾為害風險較高的種植區增加性信息素誘捕器、自動蟲情測報燈、太陽能殺蟲燈等監測防控設施,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同時,充分總結監測經驗,科學設置蟲情監測點,依托壩區農業現代化示范的農技服務力量和組織架構,搞好各重點壩區的蟲情監測工作,及時發布蟲情預報和蟲情情報,為各級領導決策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3.3 集成科學防控技術,多種防控措施結合
3.3.1 堅持農業措施與生態調控相結合
使用藥劑拌種,適時早播,春播鮮食糯玉米采用育苗移栽,力爭在2月中旬移栽入田;春播雜交玉米在3月初播種,確保4月初第二代草地貪夜蛾遷入為害時,玉米進入拔節期,苗壯抗蟲,便于施藥防治,提高防控效果。同時,采取生態調控與生物防控措施相結合,在有條件的地塊采取玉米+豆、玉米+瓜、玉米+萬壽菊、玉米+十字花科蔬菜等模式的間套作方式,通過驅避、杜絕產卵和取食,達到減少和減輕為害的目的[5]。
3.3.2 堅持生物防治與化學應急防治相結合
草地貪夜蛾1~3齡幼蟲期或蟲口密度較低的地塊,推薦使用乙基多殺菌素、蘇云金桿菌、綠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藥防治。在3齡以上大齡幼蟲發生或受害株較多,蟲口密度較大,連片發生,為害重且易造成較大損失的地塊,使用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虱螨脲等防控效果好、使用安全的農藥,開展守底線式防治,確保有效控害。
3.3.3 堅持統防統治與群眾自防挑治相結合
對草地貪夜蛾連片大面積發生、蟲口密度大、為害重、造成損失風險高的壩區地塊,以統防統治為主,采用無人機統防作業防治;也可采用低容量連桿多噴頭噴霧器械進行防控(具有高效、省藥的特點)[6]。對零星發生的地塊,以群眾自防挑治為主,人工對受害株及附近植株進行精準施藥撲殺。
參考文獻:
[1] 陳曉云,姜紅霞,馬云,等.隴南市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措施初探[J].中國植保導刊,2020,40(2):83-85.
[2] Luginbill P. The fall army worm[M].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1928:2-7.
[3] 吳孔明.中國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策略[J].植物保護,2020,46(2):1-5.
[4] 姜玉英,劉杰,朱曉明.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的發生動態和未來趨勢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9,39(2):33-35.
[5] 顧家祿,趙江,程玲,等.2019年云南省紅河州草地貪夜蛾發生與科學防控措施概述[J].中國植保導刊,2020,40(7):96-102.
[6] 朱峰,胡陽,龍育堂,等.低容量噴霧器械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研究[J].現代農藥,2019,18(5):47-4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