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渟 盧有紅 史小利 李俊 張彥
摘 要 600 g·L-1丁草胺EW(羅地歐)是酰胺類除草劑的一種新劑型,為明確其對機插秧稻田的除草效果和對水稻的安全性,進行試驗對比分析。試驗表明:600 g·L-1丁草胺EW(羅地歐)用于防除水稻機插秧田一年生雜草的效果優于60%丁草胺EC,與50%丙草胺EC相近,667 m2的推薦劑量為100~150 mL。
關鍵詞 600 g·L-1丁草胺EW(羅地歐);機插秧稻田雜草;防治效果;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17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的水稻種植面積約為46 666 hm2,其中機插秧面積約占80%。由于受水稻機插移栽后秧苗素質弱、活棵封行遲、干濕交替的水漿管理以及雜草抗性等因素共同影響,出現多種雜草,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1-3]。江都區位于江蘇省中部,稻田的主要雜草有稗草、千金子、馬唐、鴨舌草、耳葉水莧、矮慈姑和莎草等[4-7]。目前,該地區的機插秧田塊習慣使用丁草胺、丙草胺等乳油劑型作為封閉藥劑[5-6],對大田土壤及生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明確600 g·L-1丁草胺(羅地歐)EW在機插秧稻田封閉除草中的安全性及對雜草的防治效果,設計本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聯盟村機插秧田進行,水稻品種為南粳9108。2019年6月2日播種,6月24日移栽。田間禾本科雜草以稗草、千金子為主,闊葉雜草以耳葉水莧為主。土質輕黏,pH值為7.2,有機質含量為2.2%,移栽前7 d用30 kg復合肥作基肥,拔節期用10 kg尿素。前茬為小麥。
1.2 供試藥劑
試驗藥劑:中化作物保護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600 g·L-1丁草胺EW(羅地歐)和江蘇東寶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0%芐嘧磺隆WP。對照藥劑:江蘇綠利來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60%丁草胺EC和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的50%丙草胺EC(瑞飛特)。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6個處理:
1)600 g·L-1丁草胺EW?1 500? g/hm2+10%芐嘧磺隆WP 450 g/hm2;
2)600 g·L-1丁草胺EW 2 250 g/hm2+10%芐嘧磺隆WP 450 g/hm2;
3)60%丁草胺EC 1 500 g/hm2+10%芐嘧磺隆WP 450 g·hm-2;
4)60%丁草胺EC 2 250 g/hm2+10%芐嘧磺隆WP?450 g/hm2;
5)50%丙草胺EC(瑞飛特)1 200 g/hm2+10%
芐嘧磺隆WP 450 g/hm2;6)空白對照(CK)。用藥時間:6月29日進行土壤處理,兌細沙均勻撒施,用沙量為150 g/hm2。小區設置:小區面積為33.3 m2,每個處理重復3次,小區間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設50 cm保護行。
1.4 調查方法
1.4.1 調查時間和次數
施藥后20 d(7月19日)第1次調查防效,藥后30 d(7月29日)第2次調查防效。
1.4.2 調查方法
第1次調查株防效,每個小區取4點,每點的面積為0.25 m2,主要調查雜草的種類、數量。第2次調查株、鮮重防效,每個小區取4點,每點的面積為0.25 m2,取回室內,稱鮮草重。
1.4.3 藥效計算方法
藥效計算方法如下。
枝防治效果(%)=(1)
鮮重防治效果(%)=(2)
1.4.4 對作物的直接影響
試驗區各處理小區內的水稻生長正常,未發現藥害。
2 結果與分析
采用DPS系統中的Duncan多重比較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對安全性的影響
藥后20 d調查各小區平均株高、地上部鮮重、根長和根部鮮重,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處理1的平均株高、地上部鮮重高于對照,其他處理均低于對照。各處理的平均根長和根鮮重均低于對照。
2.2 藥后20 d對雜草的枝防效
藥后20 d調查對稗草、千金子、耳葉水莧和異型莎草的枝防效,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對稗草的枝防效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2、處理4、處理1、處理3、處理5;對千金子的枝防效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2、處理5、處理1、處理4、處理3;對耳葉水莧的枝防效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2、處理5、處理3、處理4、處理1;對異型莎草的枝防效,處理2、處理4、處理5相同,均高于處理1、處理3。
2.3 藥后30 d對雜草的枝防效
藥后30 d調查對稗草、千金子、耳葉水莧和異型莎草的枝防效,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對稗草的枝防效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2、處理4、處理5、處理1、處理3;對千金子的枝防效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2、處理4、處理5、處理1、處理3;對耳葉水莧的枝防效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5、處理4、處理2、處理3、處理1;對異形莎草的枝防效,處理2、處理4、處理5相同,均高于處理1、處理3。
3 結論與討論
在防除水稻機插秧田一年生雜草時,600 g·L-1丁草胺EW的推薦劑量為1 500~2 250 mL/hm2,對水稻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優于國產60%丁草胺EC,與進口50%丙草胺EC相近。600 g·L-1丁草胺EW作為國內酰胺類除草劑里的新劑型,劑型環保,對環境、人畜和水稻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明,吳福民,李華,等.機插秧田封閉作用除草劑的應用技術研究[J].現代農藥,2014,13(3):51-56.
[2] 王勇,陸賽紅,周偉,等.不同藥劑在機插秧田封閉化除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2):227-229.
[3] 湯云鶴,韓敏,李粉華,等.機插水稻田新除草劑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24):126.
[4] 吳照峰,周俊翔.沿江稻區機插秧大田雜草發生規律及化除藥劑篩選[J].現代農業科技,2008(9):62-63.
[5] 莊春,陳川,孫春梅,等.丁草胺插前化除對機插中小苗水稻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8):2320-2321.
[6] 郭吉山,吳傳勇,劉孝慧.水稻小苗機插秧田雜草藥劑防除試驗[J].雜草學,2003(2):26-27.
[7] 劉學儒,秦玉金,胡榮利.揚州市稻田草相特點及化除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02(1):79-8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