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安君
摘 要 鐵皮石斛作為一種藥食兼用的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國內許多地方均在研究種植。在積累多年栽培經驗的基礎上,概述了鐵皮石斛高效栽培措施,并重點分析了鐵皮石斛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旨在為鐵皮石斛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鐵皮石斛;高效栽培;綠色防控;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435.67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20
鐵皮石斛屬于蘭科石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糖、石斛堿等天然藥用成分,其味甘、性微寒,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被稱為“中華九大仙草”之一,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1]。當前鐵皮石斛的栽培方式主要是人工栽培,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鐵皮石斛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一旦栽培管理不當,常年栽培容易加重病蟲害[2]。因此,只有做好鐵皮石斛的高效優質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才能確保鐵皮石斛快速生長,提高其成活率,保障其良好的生長狀態[3]。
1 發生病害和蟲害的主要表現
1.1 病害的主要類型及表現
1)黑斑病,其主要病原體為細極鏈格孢菌,該病原體主要通過灌溉進行傳染,有時也會通過氣流進行傳播,其發病有著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從時間上區分,一般4—5月為病害初發期,主要表現為葉片有麻點,顏色為黃棕色;后變為黃褐色;發展為嚴重階段后,葉片會出現脫落情形。一般老葉被感染率較小,新葉較易被感染,一旦感染,發展較為迅速,從發病到死亡僅需幾日[4]。
2)炭疽病,其主要病原體為刺盤孢菌,主要傳播途徑與黑斑病類似,所以在進行栽培時,尤其要注意鐵皮石斛的通風和栽植密度的控制,如果出現栽植過密的情形,極易導致此病的流行和爆發。該病的發病階段性特點不明顯,從幼苗到成株均有可能發病,病原體一般從傷口入侵。病害的表現,是葉片出現黑色斑塊,并由內而外形成圈狀,嚴重的會導致新株受感染和影響,從而影響石斛的正常生長。
3)根腐病,該病的病原體為立枯絲核菌。根腐病具有毀滅性,發病階段主要集中在生育期,其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灌溉水、基質水及雨水流動進行傳播;其菌核直接作用于植株,對鐵皮石斛植株肉質莖產生為害,嚴重的甚至導致根部的腐爛,從而影響到整個根基,導致植株的死亡。
4)疫病,疫病的病原體為煙草疫霉菌。疫病具有毀滅性,且人工栽培的植株發生率較高;疫病病菌傳播的途徑主要以卵孢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一些病殘體也會殘留在基質中,通過灌溉水和雨水進行傳播;在傳播的植株中,以當年的植株苗最易受到感染,且沒有明顯的發病中心;在起初狀態,植株莖會出現黑褐色病斑,后急劇向下擴展,導致根系的死亡;在陰雨天氣和潮濕的天氣擴展更為迅速,嚴重時整個植株會呈現出類似被開水燙過的癥狀,隨后會出現葉片的脫落,不久會死亡。非當年栽培的植株死亡率不高,感染部位一般以植株頂部和嫩葉為主,出現頂枯情形。
5)其他類型的病害,一般以生理性的為主,主要是由于植株施肥、濕度和施藥處置不當導致的。常見的病害有藥害、凍害及光害、肥害等,生理性病害的主要特征為只有病的癥狀,但沒有病的機理,發病沒有明顯的時間特征,也沒有發病的中心,通常成片發生,發生病害時相連的植株病情差異較小,只要采取對癥的舉措,一般均會受到較好的處置效果,恢復健康。實踐中要對癥處置:出現肥害的主要癥狀為植株的葉端發黑,此時應減少施肥;出現光害時,會出現葉尖干枯的癥狀,出現此癥狀時就要及時采取避光舉措,加大植株的遮陰度;如果實踐中出現葉枯,但生長尚可的情形,應及時加大澆水量,增加水澆灌的次數;出現藥害的癥狀時要立即停藥,對基質和植株進行充分的澆水[5]。
1.2 蟲害的主要類型及表現
1)蝸牛蟲害,蝸牛在鐵皮石斛蟲害中發生最廣泛也最為常見。由于蝸牛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其發病的環境尤為重要,一年中的6—8月是蝸牛蟲害盛行期,如果當年有連綿的雨天,蝸牛蟲害就最為嚴重,蝸牛一般以幼貝和成貝的形式出現,躲在石斛葉的背面啃噬葉和莖,有較強的為害性,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植株的死亡。此外,蝸牛啃噬后留下的粘液及排泄的糞便對石斛生長也極為不利。
2)蛞蝓蟲害,在農村也稱之為鼻涕蟲,其為害的方式和蝸牛蟲害類似,一般以幼蟲傷害及排泄物污染傷害為主;從階段上分析,其春秋季發病較多。從蟲害活動規律分析,蛞蝓一般夜間出去啃噬,日出則歇,喜歡潮濕的環境,高溫和干旱環境極易導致該蟲害的死亡。
3)斜紋夜蛾蟲害,該蟲屬于夜蛾科,作為一種間歇爆發的害蟲,一般在每年的5—11月發生,7—10月為蟲害盛期;該蟲白天隱藏,傍晚開始暴食,幼蟲一般以啃噬石斛的嫩葉為主,導致植株葉片的喪失,嚴重時整個植株被啃食光。
4)小地老虎蟲害,該蟲害一般在春秋季產生為害,害蟲晝伏夜出,交配產卵一般在傍晚,夜間開始啃噬,啃食的部位主要為嫩葉和頂芽。蟲害的主要癥狀是部分植株葉有小孔,有半透明的斑塊。小地老虎的成蟲會啃食靠近地面的嫩莖,導致植株的死亡。
2 病蟲害綠色防控的主要模式
綠色防控,主要指采用以物理的、生物的防治技術為主的防控模式,可適量使用低毒的化學農藥,但嚴格禁止使用高毒性、劇毒性、高殘留的農藥。應堅持這一基本原則,大量推廣使用抗病蟲良種技術、有利的栽培技術和物理誘殺技術,大量采用非化學的綠色防治模式,大量減少農藥使用的次數,確保鐵皮石斛的質量安全和生產安全,減少農業農藥的污染和殘留,以保持良好的農業生態。對病害來說,其主要采取的綠色防控模式為:“預防+生態調控+生物防治+低毒化學農藥”的防治模式。對于蟲害來說,主要采取的綠色防控模式為“阻隔+誘捕+生態調控+生物防治+低毒化學農藥”的防治模式。
3 綠色防控技術
3.1 農業防控技術
1)注重大棚的搭建和場地的選擇。大棚要求通風透氣和保溫,并配有遮陽網,在四周要安裝防蟲網,在大棚內要配置苗床、風扇和一定的加熱和噴霧系統,一些基礎條件好的大棚還可以配置降溫系統、濕簾系統和熱水循環系統,更高質量地促進鐵皮石斛的生長。
2)注重種苗的選擇和基質的質量。在種苗的選擇上,一般選擇生長好、葉色好的定植苗,確保莖有3~4個節間,根長應確保3 cm以上,選擇白色、無畸形、無黑色根皮種苗。受到污染的種苗一般不采用,確需采用的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稀釋液進行浸泡;栽種過程中,要將正常苗、污染苗分開存放,確保一定的密度。要確保石斛苗根系的生長,由于其好氣性特征,要求基質土壤必須通氣性好、排水性好、不發霉、無病菌。基質的選擇一般以松樹皮和泥炭為主,使用前要進行消毒處理。
3)注重日常管理。由于病蟲害的發生與環境的溫度濕度有關,所以石斛苗定植后,保濕和遮陽是重點,葉面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稀釋液進行噴霧,要盡可能降低光照,7 d內的空氣濕度保持為90%,遮陽網的遮陰度約為70%,在移栽3 d后進行1次葉面施肥,主要是促進其發芽和生根。
4)溫度和水肥管理,大棚溫度一般控制為15~30 ℃,夏季必須加蓋雙層的遮陽網,氣溫達到30 ℃后,必須通過風機和濕簾人工降溫,也可以采用人工通風、風扇等方式進行降溫。冬季應做好保溫工作,保溫的方式主要為人工加溫、利用熱水循環系統等。溫度過高和過低均會導致植株出現病害和蟲害。水肥管理中,一般濕度控制為60%~80%,如果出現濕度不足的情形,必須采用噴霧系統進行加濕,加濕的方式有很多種,葉面噴霧是常見方式;濕度較高時,要加強通風,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在肥力管理方面,要根據植株生長情形施加適量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也可采用三元復合肥進行根外施肥,施肥方式一般以滴灌進行,施肥不是越多越好,過量施肥也極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
3.2 采用物理防控技術
1)采取覆蓋防蟲網的方式進行防治。在石斛苗定植后,要在通風口覆蓋防蟲網,規格一般為40~60目,可以起到較好的阻隔作用,對夜蛾類、蚜蟲類隔絕效果較好,也能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2)色板誘控防治技術。有些病蟲害對顏色有強烈的趨性,利用害蟲這一特性,可以將帶有顏色的粘蟲板懸掛在棚中,對害蟲實施誘殺;黃板懸掛的數量一般為25~40張,黃板的規格一般為25 cm×40 cm,將黃板均勻地插置于大棚中,在色板粘滿害蟲后,必須及時更換。
3)殺蟲燈誘殺技術。主要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來實施誘殺,針對的主要是鱗翅目、鞘翅目害蟲,實踐中一般采用太陽能或頻振式殺蟲燈,每公頃安裝1~2盞,效果較為明顯。
4)人工防控技術,就是及時將已經發生病蟲害的植株移出大棚,防治傳播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尤其是由于疫病、根腐病導致的植株病害,處置必須果斷及時。在傍晚對蝸牛等蟲害可以采取人工撲捉的方式進行,效果較好。在雨后進行撲捉也是較好的方式。
3.3 生物防控技術
通過種植實踐和查閱文獻,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控技術主要有: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殺、生物農藥技術等方式進行防控;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殺主要是利用害蟲性信息進行雄蟲的捕殺,減少交配率。生物農藥技術主要是利用植物源殺蟲劑、殺菌劑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也被稱為農業抗生素技術。
4 結語
鐵皮石斛綠色防控要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實施,綜合采用物理、生物、化學的方式加強病蟲害的調控,創造一個利于石斛生長的生態環境。同時也要堅持科學嚴謹的要求,合理使用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注重天敵的保護,確保種植鐵皮石斛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雪娜,吳雪嬌,劉順航,等.鐵皮石斛藥理作用及其保健食品研發進展[J].保鮮與加工,2021(7):1-11.
[2] 李冬妹.鐵皮石斛的高效栽培技術研究[D].佛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18.
[3] 斯金平.鐵皮石斛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5.
[4] 楊鳳麗,姚林泉.溫室栽培鐵皮石斛主要病蟲害及其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探討[J].中國農技推廣,2016,32(4):59-62.
[5] 劉先輝,洪海林,馮海明,等.鐵皮石斛主要害蟲的發生與防治[J].植物醫生,2019,32(4):74-7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