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求關系作用下,生豬市場呈現周期性的價格波動,業內人士稱為“豬周期”。近年來,麻陽苗族自治縣政府未雨綢繆,多措并舉,全力引導本縣生豬養殖,努力降低養殖戶損失,破解“豬周期”難題,取得一定成效。
麻陽目前共有養豬企業7家,散戶100戶。2020年,全縣生豬期末存欄數16.03萬頭,出欄數20.05萬頭。為破解“豬周期”,近年來,麻陽提前規劃,多措并舉引導生豬養殖。
一是加快產業升級,提高豬肉質量。麻陽依托農業大縣的優勢,引導農戶選取優良品種,以科學、綠色的方式培育本地土豬,結合本縣農作物豐富的特點,建設配套飼料加工廠,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能保證豬肉的安全和營養。
二是加強整體規劃,建立綠色體系。麻陽始終堅持養豬生產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并重的方針,保持農業循環經濟的先進理念。提高規模化養殖水平,打造生態養殖產業園。同時出臺《麻陽畜禽規模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將生豬養殖從禁養區向適養區轉移,從養殖密集區向環境容量大的區域轉移,因地制宜的發展特色養殖。支持在養殖場建設沼氣池用于發電、供氣,達成雙向循環,建立有機肥加工廠,降低飼料成本,打造一整套科學、環保、綠色的養豬體系。
三是加強金融支持,解決融資難題。麻陽引導財稅部門和金融機構對養殖戶進行幫助和補貼,為其建設豬場、養殖、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化解養殖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種豬場和年出欄5 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積極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推出了“惠農擔-生豬貸”擔保貸款,利率優惠至4.35%,較低的利率獲得廣大養殖戶的好評。財政從2019—2021年連續3年給予短期貸款貼息支持,極大緩解了養殖戶的融資難問題。
四是引導科技下沉,培養新型農民。麻陽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服務平臺,建立預警體系,讓廣大生豬養殖戶能得到相對準確的生豬養殖信息,有計劃地組織生豬生產,破解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切實保護生豬養殖戶的收益,保障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大力開展以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和綜合科技素質為目標的培訓,培訓科技示范骨干農民。
(來源:中國畜牧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