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芳 劉來珍 史慧君 閻曉菲 何曉東
摘要:《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在整個動物醫學專業課程當中起著承前啟后的橋梁性作用,其中實驗部分是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進《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起著重要作用。針對《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課程的特點,在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大體標本觀察、講述病理變化、病理切片閱讀競賽、實驗課考核改革等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達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課程;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7-0037-02
《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是一門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通過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病機制和患病機體所呈現的代謝、機能和形態結構的變化,闡明動物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基本規律,為防病治病、后期臨床課程的學習以及進行病理診斷奠定堅實基礎的課程。在整個動物醫學專業課程當中,該課程是溝通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橋梁,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而實驗教學又是《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課程教學環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思維導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進《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對該課程的發展以及動物醫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2]。因此,我們通過總結目前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對其進分析歸納,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為今后該課程更好地講授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1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通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觀察為輔,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實驗課程的學習,在教師講述完一堂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后,由學生使用顯微鏡進行切片標本觀察。 這種教學方式是最為常用的,但這種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3]。
2 改革實驗課程模式,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針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的弊端,同時為了貼近近年來教育部對人才培養的各項要求和對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要求,本次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緊緊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其改革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標本的采購與收集
《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課程實驗課標本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大體標本和病理組織切片標本。這兩方面的標本是實驗教學的重點,要保證標本的典型、質量和數量,要與所講課程內容匹配,同時要盡可能涵蓋課程內容。典型的、完整的實驗標本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把課程理論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易于理解和掌握課程的理論知識。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校區搬遷前是借助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的教學資源。搬遷后,不斷收集和購買各種動物疾病的典型標本,目前已收集到部分鏡檢標本。
2.2 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驗教學的目的除了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外,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實踐能力和科研素質,讓所有的學生勇于動手,樂于動手。在實驗課教學中重點是培養學生動手做實驗的興趣,讓學生在實驗中既動手又動腦,同時注意做好引導和監督工作,真正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實驗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實驗指導,對實驗的所有過程做到心中有數,在每次實驗中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動手,杜絕袖手旁觀,實驗結束后就自己的實驗操作方法和過程進行總結和回顧。
2.3 重視學科之間的關聯性,融合組織胚胎學和本課程的實驗內容
對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重組,合理設計實驗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和互動式相結合的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把病理組織切片和正常組織切片對比講解,如講到呼吸系統的時候,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投影儀把正常的肺組織結構和病理狀態下的肺組織結構同時顯示在大屏幕上,學生一目了然,更加有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2.4 實驗課考核的改革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本課程實驗教學的質量,我們對傳統的實驗考核模式進行了改進和實踐。
傳統的實驗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實驗過程的真實水平,尤其是實驗操作技能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不到體現。
《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實驗課程分為大體標本、病理組織切片觀察和動物剖檢三大部分,每部分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一次綜合性的測試,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如,課程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成績評定采取百分制,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出勤10%、期中測驗10%、實驗報告20%和實驗測驗10%四部分,充分顯示出實驗課程的重要性,進而引起學生重視,在一開始接受該課程時,就樹立高昂的精神狀態和興趣去努力、認真學習該門課程,徹底打消學生 “臨時抱佛腳”的心理,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帶著興趣去學習的意識。這樣可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把握程度,在緊張的測試過程中,不僅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不斷地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們上實驗課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出勤率大大增加,使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本課程的實驗內容。
2.5 病理切片讀片競賽
競賽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改善課堂效果。如果想在一堂課內達到高效率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刺激,學習競賽是強刺激的一種手段[4]。章志光先生曾說過:“競爭,歷來被當作激發斗志爭取成績的手段之一,在競爭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在比賽的氛圍中,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組織該課程的讀片競賽,讓學生充分聯系所學課程,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融會貫通,達到了教學目的。
《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實驗課程改革的目的旨在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增強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問題相結合,來引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采取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操作為主,教師理論講授和指導為輔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制作教學PPT,說明每次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內容(肉眼標本+切片標本)、繪圖內容和實驗小結,提供典型病變的肉眼標本和切片標本實物和電子虛擬切片,指導學生觀察標本呈現的病理現象,每節課觀察的重點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實驗課程的講授,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由傳統的教師“教學”變為學生“求學”“索學”。學生在熟練掌握病理形態的觀察、描述及診斷方法的同時能夠對各個標本進行仔細觀察、準確而簡要地加以描述和進行必要的繪圖作業;學生根據標本中觀察到的各種病理現象,學會聯系理論進行比較和分析、通過典型病變學習不典型病變、從不典型病變中體會典型病變,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和嚴謹周密的科學思維方法。與此同時,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能夠將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實際的應用,在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達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3 小結
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培養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家畜病理生理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方法極為靈活,應進一步創建高品質的課程實驗教學體系,提升思想意識、持續創新實驗教學方式,積極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改善實驗條件,以讓學生在實驗室獲得更全面的鍛煉。
參考文獻:
[1] 王金玲, 丁玉林, 王鳳龍. 內蒙古農業大學家畜病理解剖學教學實踐淺析[J]. 現代農業, 2017(11):72-73.
[2] 王學理, 馬德慧, 楊明霞. 家畜病理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10, 16(2):174.
[3] 許熊飛, 魏純純, 師建輝, 等. 翻轉課堂在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基礎醫學教育, 2016(12):991-993.
[4] 劉青華, 王曉暉, 李靈敏, 等. 病理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 基礎醫學教育, 2015, 17(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