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王小龍 張跟喜 謝愷舟 吳正常
摘要: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對于畜牧業創新驅動發展至關重要。文章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培養路徑進行了探討,旨在為高校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7-0042-03
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他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1]。2015年,李克強在總理政府報告中正式提出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經濟發展的引擎,激發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2012年,黨的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于2016年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三步走戰略目標[2]。上述政策的提出與實施體現了科技創新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畜牧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40多年來, 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中不可撼動的主導產業[3]。目前畜牧業到了新的轉型升級的節點,從散養到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再到智能化、信息化(智能畜牧業)。然而,國內智能畜牧產業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智能畜牧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智能畜牧業的發展需要生產、管理、銷售、服務、人才等5個方面的支撐,其中人才支撐至關重要[4]。
高校動物科學專業承擔著為我國畜牧業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畜牧業智能化創新發展速度與未來。但是,我國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創新實踐的現象,導致畢業生創新實踐能力嚴重不足,與我國畜牧業創新發展的需求不匹配。本研究旨在分析當前高校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進行探討。
1 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層面重視不足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等一整套任務措施[5]。雖然近年來各高校在教育部等部門指導下,實施了一系列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訓練方面的改革舉措,例如舉行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動物科學技能大賽等,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多數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新思維教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參加比賽、參與科研上,對于創新思維的課堂教育重視程度嚴重不足。
高校對于專業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不足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多數高校將專業創新思維培養與訓練課程設置為一般性課程,學分低、學時短,考核要求簡單。這也直接導致大學生對于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出現偏差,課堂學習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因此,高校提高對于專業創新思維培養與訓練課程教育的重視程度勢在必行。
1.2 缺乏專業教師隊伍
雖然多數高校已經開設專業創新思維培養相關課程,但是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首先,任課教師對于專業創新思維教育認識不足。目前專業創新思維培養相關課程任課教師多由其他專業課程教師兼任,雖然專業課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和較強的專業創新能力,但是對于專業創新思維教育這一新事物較為陌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把握好課程的教學技巧和方法。其次,任課教師缺乏系統的教學能力培訓。多數教師為緊急上崗,政府和高校缺乏完善的創新思維教師培訓機制,沒有積極組織開展專業創新思維培養教師隊伍的專業培訓工作[6]。
1.3 缺乏專業對口教材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教材建設是發展高等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7]。因此,編寫一套專業對口的教材對于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訓練至關重要。然而,目前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相關教材較為缺乏,動物科學專業創新思維培養教材仍處于空白,這嚴重制約了本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訓練教育教學工作。
1.4 缺乏統一可行的培養方法
目前,各相關高校均在探索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科學方法,探索出了諸多成效顯著的方法,包括導師制、創新創業訓練等。然而,目前各個高校均是“各自為政”,缺少必要的交流合作,方法五花八門,創新思維的培養效果也是參差不齊。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科學的適用于大部分高校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和訓練的方法。
2 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路徑探索
2.1 提高專業創新思維教育在大學生課程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在學校和學院層面應加深對于專業創新思維培養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將專業創新思維培養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增加學分權重和學時。在國家層面,應遴選一批專業創新思維培養相關課程進入國家“雙萬計劃”,建設一批國家一流示范精品課程,并將課程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
其次,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應重視專業創新思維課程師資隊伍建設,選拔出教學與科研水平較高的骨干教師組建專業創新思維培養課程教學團隊。同時還要加強專業創新思維課程任課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理論功底。一方面,聘請畜牧行業優秀企業家、科研工作者進校開展講座,以其自身經驗指導教師,使教師明確教學中的側重點與注意事項。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教育平臺(如慕課、爾雅網絡課程、優客聯盟等)對教師進行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培訓[8]。
再次,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還應推進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課程教材編寫工作。從農業農村部和高校各級立項建設一批規劃教材,組織一批創新能力強、科研水平高、教材編寫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編寫團隊,給與相應的經費支持,力爭編寫一套適合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的專業創新思維培養教材。
2.2 探索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科學方法
目前,各高校均在積極探索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科學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本研究認為,就動物科學專業而言,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方法的探索可聚焦于以下幾個方面。
2.2.1 本科生導師制 導師制是指從大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隨機為每位學生分配導師,在隨后的4年中,導師為學生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并順利開展各項教學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參加科研課題、課外科技活動和各類競賽,為學生開展科研訓練課程和學術專題講座,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目前揚州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高校動物科學專業已經發展并形成了成熟的本科生導師制制度[9, 10],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方面效果顯著。
2.2.2 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 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是指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對要調研和研究的項目進行立項申請,由本科生導師指導,學校給與一定的經費支持,最終學生針對調研和實驗情況撰寫結題報告及論文[11]。大學生創新訓練是本科生導師制的延伸,應與其有機協調、銜接,促使導師在學生創新訓練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順利、完整、科學地完成創新訓練計劃。導師制與大學生創新訓練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物科學專業知識的興趣、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參加相關的科技創新競賽,逐步發掘有科研創新潛力的學生,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支持和幫助。
2.2.3 參加創新競賽 伴隨著創新教育日益被重視,各級各類創新競賽應運而生,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新大賽為鍛煉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了平臺,也是激發大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12]。創新大賽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被動聽課的方式改變為主動參與,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此外,創新競賽還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以創新思維解決產業中的現實問題的能力。
2.2.4 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的密切結合是高校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路徑。產學研是指將學習、生產、科研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模式,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但是,一直以來,動物科學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都存在著時間上的脫節問題,理論知識的學習集中在大學前3年完成,實踐訓練要等到大學最后1年才開始,由于大四階段要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同時又面臨擇業和考研,在這有限的1年時間里很難將前3年所學的理論知識在生產實踐中進行驗證和運用,因而使得理論和實踐之間出現了較長的時間隔離[13, 14]。產學研結合可引導學生以解決產業問題為落腳點,通過參加科研工作培養、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而將所學理論知識加以科學地運用以解決產業問題,推進產業的創新發展。
2.2.5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創立,是培育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學的初衷是激發學生對現實產業問題的深入思考,以解決產業問題為目的,這與培育創新思維不謀而合。因此,培育創新思維應成為案例教學最主要的教學目標[15]。實踐證明,案例教學在應用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中具有顯著的效果,而動物科學專業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專業,案例教學在培養該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上具有較好的效果。
相比于普通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具有以下優勢:第一,教學目標豐富,有利于調動教師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積極性;第二, 教學案例具有復雜性,有利于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三,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第四,教學方式的啟發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16]。雖然案例教學優點明顯,但是案例教學的實施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案例庫,并制定完備的案例教學方法和方案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3 結語
科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越來越決定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進程。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畜牧業作為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與轉型勢在必行,創新驅動發展是主要途徑之一。動物科學專業承擔著為我國畜牧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培養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培養路徑,希望能為高校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借鑒,以更好地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曲 寧, 婁 雯, 虞冬青, 等.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J]. 天津經濟, 2015(5): 28-35.
[2] 李志紅.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科技強國奠基[N]. 科技日報,2021-07-08(006).
[3] 王明利.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畜牧業發展:成就、經驗及未來趨勢[J]. 農業經濟問題, 2018(8): 60-70.
[4] 張 鵬. 智能物聯背景下畜牧業的轉型升級[J]. 中國高新科技,2019(19): 125-127.
[5]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 中國高等教育,2017(20): 57-58.
[6] 馮 鑠.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 產業科技創新, 2019 (27): 125-126.
[7] 胡廷柱. 教材建設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15(7): 203-204.
[8] 邱向英.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 黑河學院學報, 2019, 10(12): 102-103,106.
[9] 高 靜, 張佐忠, 張 玉, 等. 民族地區動物科學專業差異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 家畜生態學報, 2020, 41(10): 92-96.
[10] 徐良梅, 馮佳煒, 李仲玉, 等. 動物生產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黑龍江畜牧獸醫, 2014(9): 183-185.
[11] 陳 偉, 陳彥希, 肖超能. 導師制在培養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中的作用——以動物科學專業為例[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 3(19): 165,167.
[12] 劉宏權, 柴春嶺, 陳任強. 依托學科創新大賽提升大學生專業創新能力[J].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 2019(2): 74-77.
[13] 余道倫,左瑞華. 動物生產類課程產學研創相結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 11(3): 190-192.
[14] 張 揚, 包 強, 金志明. 校企合作推動遺傳育種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以揚州大學畜牧學專業為例[J]. 當代畜牧, 2019(14): 36-38.
[15] 王榮芳. 案例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的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 中國人才, 2012(8): 68-69.
[16] 陳福松. 案例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09. 13(5):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