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拿了一輛廣汽影豹的試駕車,我把試駕體驗分享在微博上之后,引起了強烈的爭議。表示認可的和反對的吵得不可開交,當然也包括很多謾罵的。我仔細看了一下每個人的觀點后發現,很多事情的矛盾點都在于語言表達的不精準和認知的不精準,這是兩部分構成。語言表達的不精準很好理解,就是不能夠通過有效的組織語言把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以邏輯清晰的方式表達出來,評論回復以傾瀉情緒為主,并非在討論事物本身。互聯網的面具效應降低了人們說話的嚴謹和認真,更加隨意和不假思索的話語也更容易脫口而出。
而第二點則是認知的不準確,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對事物認知的準確決定了我們的判斷,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足夠的知識體系,缺少全面客觀的判斷條件,必然會產生認知偏差。這種認知偏差如果是造型設計這種美學判斷上的,還可以用美學認知不同來解釋,而一些理性細節上,例如動力感知,底盤感知等部分,則是對汽車基本駕駛的認知不足導致的,而這不僅僅是互聯網普通用戶的問題,很多時候也體現在我們汽車媒體從業者身上,建立正確的認知體系,而不是以坊間傳聞為基礎進行自我豐富,建立的認知非常關鍵。
汽車專業知識體系建立,首先需要我們對汽車的基本機械知識有深入的了解,深度了解動力單元和底盤結構的工作原理,對駕駛技能也有極高的要求,車輛在不同工況下,不同負載下的控制和感知需要十分細膩,能夠清晰感知來自減振、懸架壓縮、以及輪胎傳遞到車內的不同感受。在這個基礎上,需要進行大量的積累,以及對汽車市場戰略深入的理解,這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準確的汽車評測并不是誰都可以做的事情,這是一個門檻相當高的工作。這樣做出來的評測結果和意見輸出才具備參考價值,否則只是一種討論意見而已,并不具備太高的參考價值,作為汽車專業媒體人,這是我們工作的原則,也是基本職業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