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9月30日發布數據,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6%,低于上月0.5個百分點,降至50%的臨界點以下,但高技術制造業PMI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達到54.0%,新動能引領作用突出。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高于上月5.7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非制造業景氣水平快速回升。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1.7%,比上月上升2.8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較上月有所加快。
統計數據還顯示,9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5%和49.3%,比上月下降1.4和0.3個百分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3.5%和56.4%,高于上月2.2和3.0個百分點,均升至近四個月高點。
業內人士分析稱,訂單類指數繼續下降,價格類指數繼續提高,受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有所下降,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等生產經營活動指標繼續回落。而高技術制造業PMI持續走高,新動能市場供需增速平穩較快,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中國經濟的勢頭不減。專家指出,要做好大宗商品穩價保供,保持供應鏈穩定,促進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降低企業成本;統籌疫情防控、能耗雙控和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據新華社9月28日報道,在電力供應緊張背景下,我國多地發布限電通知。報道顯示,遼寧、吉林、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相繼發布有序用電或限電通知。截至9月28日,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限電停產相關公告。業內人士指出,造成多地限電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沿海省市疫后經濟復蘇強勁,電力需求快速增長;二是煤炭價格大漲,煤炭供應緊張,火電企業虧損,發電出力不足。
媒體調查顯示,一些省份發電能力下降。天然氣、煤炭價格高漲,資源供應緊張,上網電價維持不變,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發電積極性不高,停機檢修機組明顯增多。據悉,火電在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以發電量計算,占比約七成。所以,電“缺”或“不缺”,和煤炭的供應量有很大關系。近期,動力煤、焦煤、焦炭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地方政府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組織開展高耗能企業用能預算管理、有序用電和錯峰生產等措施,這是對原有忽視節能減排工作的糾偏措施,但必須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一刀切”“簡單化”等做法。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多措并舉加強供需調節,重點從六個方面采取措施,確保今冬明春能源穩定供應。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多渠道增加能源保供資源;二是發揮好中長期合同“壓艙石”作用;三是進一步做好有序用能工作;四是發揮好能源儲備和應急保障能力的重要作用;五是合理疏導用能成本;六是有效控制不合理能源需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10月5日發表講話說,受經濟增長分化、通脹和債務影響,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略低于此前預測的6%。
格奧爾基耶娃說,全球均衡復蘇主要面臨三大問題,即經濟增長分化、通貨膨脹和債務問題。經濟增長方面,中美兩國仍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勢頭也在增強。通貨膨脹方面,許多國家的總體通脹率都迅速上升。債務方面,IMF估計全球公共債務規模已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在該方面,一些國家受到的影響大于其他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處境尤為嚴峻。
格奧爾基耶娃還表示,為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IMF已向87個國家提供了1180億美元的新融資,并為最貧困的成員國提供了償債減免。IMF今年8月推出了新一輪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分配。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10月4日表示,美計劃與中方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情況、產業政策等問題展開坦率對話。她稱,美方無意“激化”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
戴琪當天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演講,首次闡述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愿景。她說,美中經貿關系影響深遠,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兩國如何相處不僅影響兩國本身,也影響全世界。戴琪說,美國政府以前處理對華經貿問題的手段未能解決美方根本關切,拜登政府將尋求以“全新、全面和務實”的方式處理對華經貿關系。她同時稱,美國將聯合盟友制定“公平”的國際貿易規則,并利用所有政策工具保護美國經濟不受“不公平”競爭行為的傷害。
戴琪表示,美方將啟動針對性的關稅豁免程序,允許美國企業申請豁免某些中國輸美商品的加征關稅。她還提出美中兩國“長久共存”的概念,尋求開辟改變美中雙邊貿易格局的新路徑。在隨后問答環節被問及對美中經濟“脫鉤”的看法時,戴琪說,全球兩大經濟體停止貿易并不現實。美方可能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尋求某種‘再掛鉤的目標是什么”。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告訴新華社記者,戴琪講話內容有積極因素,比如談到“再掛鉤”而非“脫鉤”,美中兩國必須共存,以及為中國輸美商品給予加征關稅豁免。一些美國商界團體對戴琪未明確提到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感到失望。自貿易爭端爆發以來,美國民眾已額外承擔900多億美元的關稅成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近日表示,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打貿易戰只會帶來雙輸。中方一貫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系,堅定按照國際貿易規則辦事。希望美方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歐盟和澳大利亞官員10月1日表示,歐盟和澳大利亞間新一輪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將推遲一個月舉行。歐盟和澳大利亞于2018年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據報道,歐盟委員會首席發言人埃里克·馬梅表示,推遲會議的決定是由歐盟執行機構做出的。當被問及這是否為針對澳撕毀與法國的潛艇采購合同的報復措施時,馬梅說:“歐盟無意懲罰任何人。”

據多家媒體報道,歐洲能源危機持續惡化,多項能源價格于9月28日升至歷史新高。目前,歐洲天然氣價格較2010至2020年的平均價格,已經高出400%。此外,布蘭特期油一度升至每桶80美元,為2018年以來首次。
媒體分析稱,歐洲天然氣價格一路飆升,直接原因是供需失衡。在需求端,疫后經濟復蘇推高了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同時歐洲執行更環保的能源政策。在供應方面,去年冬天,歐洲消耗了大部分天然氣儲備,但今年夏天沒有得到及時補充,作為歐洲主要天然氣供應方的美國,多家液化天然氣工廠因2020年價格暴跌已經停產,且受颶風沖擊,墨西哥灣油氣產能仍有超過五成未恢復。
近日,英國汽油供應緊張加劇,主要城市90%的加油站汽油售罄。英國政府正在制定一項國家應急計劃,擬指定一半加油站專為應急人員供油。
古巴經濟計劃部9月29日宣布,為推動中小微企業誕生和發展,古巴政府已經批準該國第一批私營企業成立。古巴經濟計劃部在一份聲明中說,35個獲批成立的中小微企業中有32個私營企業,3個國營企業,主要來自食品生產業以及制造業。
目前古巴政府正在加速國民經濟轉型,以應對新冠疫情和美國加強對古巴封鎖所導致的經濟困境。古巴從2010年起逐步放開私營經濟。去年10月,古巴首次允許私營經濟從業者參與進出口貿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