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丈泉公司秉承“厚道人、地道味”理念,以興農富農為己任,始終堅持做地地道道的農企,打造踏踏實實的農銷平臺,生產實實在在的產品,不斷發揮企業優勢,多形式、多渠道實施產業幫扶和消費幫扶,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龍頭、興產業,扛起產業幫扶的社會責任
百丈泉公司作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始終以做大幫扶產業為己任,扛起產業幫扶的社會責任。
一是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帶動幫扶產業發展。百丈泉公司主要生產興國特產魚絲、紅薯干等四十幾個品種的農特產品,生產上需要大量的本地優質草魚和紅薯等作為原材料。直接或間接帶動了相關種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公司的魚絲產品,采用新鮮草魚肉和紅薯淀粉加工而成,目前年產量超過1500噸,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帶動興國、泰和兩縣草魚養殖戶500多戶,實現每戶年平均增加收入2萬多元。發展紅薯種植產業,帶動了興國縣的茶園鄉、東村鄉、高興鎮,于都縣的盤古山、會昌縣的曉龍鄉等鄉鎮近萬戶農戶種植紅薯,現種植面積超過了1.5萬余畝,種植戶人均年收入至少增加了2000多元。
二是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扶持脫貧戶發展產業。公司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在聯系幫扶的興國縣杰村鄉含田、古鏡等村,發展集中連片開發建立油茶基地近2萬畝,輻射帶動2600多戶農戶種植油茶9000余畝,其中148戶脫貧戶種植1000余畝。我們在建立自供基地的同時,拿出一部分原料采購份額開展產業幫扶,優先采購貧困農戶的農產品,幫助他們增收脫貧,進而帶動他們參與到原材料供應鏈中來,實現共同發展。
三是開設幫扶車間、幫扶工地,幫助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公司積極開展就業幫扶,建設綠色食品加工基地扶貧車間,打造農產品生產基地扶貧工地,吸納當地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著力滿足脫貧戶“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目前,公司常年安排附近農民就業超過500人(其中脫貧人口110人以上),戶均年增收入5000元以上。在油茶采摘季節,冬季食品加工旺季還可吸收臨時用工100余人。
二、搭平臺、促消費,打造消費幫扶的閃耀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百丈泉公司依托“三專一平臺”及電商銷售渠道,扎實開展消費幫扶。
一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建立電商銷售渠道。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2010年百丈泉公司成立了電商運營部,在贛南老區率先舉起了“互聯網+”這面大旗。公司產品相繼入駐淘寶、天貓、京東、一號店等國內一線電子商務平臺,并建立了自己的微商城。當年,公司電商銷售額達到2942萬元,占公司銷售額的10.25%,現在每年都在穩步增長。
二是依托“832”平臺,拓展政府采購渠道。2020年1月11日公司入駐“832”平臺,當年幫扶產品銷售交易額達5778.1萬元,位列江西第一,全國前五。同時,通過舉辦溝通交流會,企業沙龍等活動,分享共享832平臺的運營經驗和信息,積極幫助其他企業入駐832平臺。
三是依托“三專”平臺,拓寬線上線下渠道。公司采用線下線上齊頭并進的營銷策略,形成了線上線下同步的營銷格局,把本地幫扶產品銷往全國。目前百丈泉產品在贛南特色農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0%以上。線下渠道上,在全市乃至全省建有產品展銷廳、特產超市等營銷終端100多家。2020年初,公司在贛州客家大道成立了消費幫扶專館,重點打造成贛州市消費幫扶的“三中心一平臺”,首批入駐企業超100家,入駐產品超1000種,至2021年8月服務交易規模已達2億多元。
三、感黨恩、再出發,深耕鄉村振興再創新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深度參與鄉村振興也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千載難逢的機遇。
一是企業的今天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唯有感恩奮進才有企業的明天。企業能有今天的成績與發展,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和諸多扶持實體經濟、農業龍頭企業的好政策。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不僅視精準扶貧為責任,更視其為機遇。在興產業、促消費中,不僅幫助了群眾,也壯大了企業。正是得益于國家產業幫扶、消費幫扶的優惠政策,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挑戰時,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業績不僅沒有萎縮,還逆勢上揚。在鄉村振興中感恩奮進,接續奮斗,才能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二是堅定不移把振興產業、擴大消費作為企業未來的努力方向。我們將繼續發揚農業龍頭企業的自身優勢,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加工更多消費者安心、放心的優質綠色食品;建設更多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按照“企業+農戶、企業帶農戶、農戶入股企業”等多種形式,帶動鄉村做大做強種植業、養殖業。我們將繼續緊緊依托互聯網,做強做大電商平臺;繼續做大做強專館、專柜、專區,不斷豐富幫扶產品銷售渠道。
三是與農民兄弟一起,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剛剛發展起來的幫扶產業還相對弱小,剛剛建好的幫扶產品銷售渠道還不夠穩定,剛剛脫貧的脫貧戶還存在“氣血不足”。面對這些困難,我們企業將與農民兄弟一起不等不靠、自強自立、負重拼搏,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上下同心、齊力奮進,黨為我們鋪就的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