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蓮

曹晚生是新余市分宜縣高嵐鄉西坑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多年前,因無專業技術,曹晚生只會種植糧食,導致家庭生活無以為繼,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僅靠政府資助和兒子微薄的工資。兒媳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與兒子離婚,這也讓曹晚生心灰意冷。2014年,曹晚生一家因家庭困難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和各級干部的幫扶下,曹晚生一家人靠著自強不息的精神,靠著勤奮的雙手,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道路。
在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曹晚生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萌生了發展產業的想法。于是,他一邊種植家里的農田,一邊向其他種養殖大戶學習技術,積累經驗,并在2015年種下了自己的第一畝甜瓜。隨著經驗的成熟和技術的提高,曹晚生想盡快地從發展產業中謀求脫貧致富之路,改變家庭的生活狀況,又開始嘗試養雞、養鴨、養魚、養牛、種西瓜等產業。
兒子曹文斌在知道父親在村里發展產業之后,便決定回鄉幫助父親。2018年,曹文斌申請小額信貸借款5萬元,用于擴大產業規模,再加上以往的積蓄,開始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從剛開始的一頭兩頭、一畝兩畝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幾頭牛、十幾畝甜瓜等。根據新余市出臺的產業獎補政策,曹晚生每年還能獲得5000元產業獎補資金。曹晚生父子倆靠著堅定的決心,不斷適應著忙碌的生活,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成為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致富不忘鄉親,在農忙時節,曹晚生還會聘請其他貧困戶來務工,提供臨時的就業崗位,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除此之外,曹晚生的妻子鐘恩花因燒的一手好菜,在2017年被西坑村委聘請為頤養之家廚師公益性崗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鐘恩花除了負責老人們每日的伙食之外,還時常和老人們聊天解悶,把老人們當自己父母一樣照顧。在頤養之家舉辦文藝活動時,鐘恩花還會自告奮勇的擔當志愿者,為老人們表演戲曲才藝,不僅充實了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也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面對貧困,曹晚生一家并沒有被拖垮,而是通過不懈地努力,奮發向上,努力拼搏,發展產業創造致富路徑,改善精神面貌,豐富文化生活,成功甩掉了“窮包袱”,成為十里八鄉脫貧致富的榜樣。如今,一家人在脫貧之后仍然以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奮斗著,演繹屬于他們人生的精彩,收獲屬于他們的幸福。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