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女人卻是家里的頂梁柱;她,既要照顧兩個在上學的孩子,還要照顧雙目失明的丈夫;她,性格開朗、樂觀、自強不息;她,就是新余市勞模、新余市巾幗建功標兵、江西省三八紅旗手汪青蓮。
面對困境堅韌不拔
無論任何時候見到汪青蓮,她的臉上總洋溢著溫暖而滿足的笑容,這與她黝黑粗糙的皮膚形成巨大反差。十年前,她的丈夫因一場意外不幸雙目失明,自此家中沒有了“頂梁柱”,這對于從未出去工作過,又一直被丈夫寵著的一個小女人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當時兩個女兒還在上學,家里的開支如何維系?如何讓丈夫重拾生活的信心?這些都是擺在她面前的難題。她也曾有過沮喪和無助,但堅強的她很快冷靜下來,心里只有一個信念:不能讓這個家就這樣散了!于是她擦干眼淚,毅然選擇挑起家里的重擔!多年來,不管多臟的活、多累的活,只要哪里有活干,她就去哪里,上山開荒、幫人種樹、插秧、收割水稻、做保潔、在家里做手工、養豬、做建筑小工等等,最多的時候她同時做著4份活。在別人眼里,汪青蓮無比辛苦,但她從不把疲憊展現給家人。記得大女兒高考那年,為了保障女兒的營養,她忙完一天的體力活還來不及換身干爽的衣服又急匆匆趕往市區去給女兒做飯,去照看在盲人店學按摩的丈夫,第二天一大早又趕回鄉里做保潔。工作生活中她從來不喊累,也沒有時間喊累,她似乎總有用不完的精力。小小的個子,巨大的能量,汪青蓮把生活的重擔默默承受下來,讓這個家漸漸有了希望!
緊跟產業脫貧致富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十八洞村正式提出了精準扶貧,從此,全國上下吹響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江西時指出,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2014年,汪青蓮一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幫助下,她獲得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也獲得了小額信貸免息貸款,她積極參與產業發展。因為她的努力,他們家在2015年成功脫貧。汪青蓮踏實肯干,工作細致認真,在夏天溫度高達40度的大棚里,別人會偶爾出去透口氣,但她只要自己的工作任務沒完成,就算衣服濕透了她都不會休息,她說要對得起別人付給她的工錢。因為她的吃苦耐勞,她獲得了致富帶頭人的賞識,當上了管理員,最后獨立承擔整個產業基地的管理,她在基地負責勞務安排還不忘幫助其他貧困戶,耐心教她們技術。為了增收,中午僅有的一個小時休息時間,她還要頂著烈日挖地種西瓜、種蜜薯,晚上回到家還要打理自家菜地。她常說,人只要吃得了苦,日子總是越過越有,越過越好的。2020年汪青蓮全家總收入達到10萬余元。汪青蓮是產業扶貧帶動致富的一個縮影,通過參與產業發展,她走上了自力更生、擺脫貧困的致富之路。
勤勞善良懂得感恩
難能可貴的是,很多人會因為貧困、苦難打磨掉內心的那份善意,汪青蓮卻始終如一保持著那份質樸。雖然汪青蓮平時工作很忙碌,經常是早上五點起,一直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吃上晚飯。再忙碌,她家里始終保持干凈整潔,鄰里之間的公共區域她也會主動幫忙清掃,義務勞動她從不缺席,感恩教育會她從不遲到,她還擔任著堎上一組的中心戶長,協助村婦聯開展活動。在家庭教育中,汪青蓮從來不驕縱女兒,一放假就讓女兒跟著她一起掃馬路,讓她們去輔導村里的留守兒童。疫情期間,她主動申請讓女兒去參加疫情值守。汪青蓮還是村里的熱心大姐,鄰里之間有矛盾了她會幫忙調解,小孩危險玩鬧她會去勸導,看到路中間的石頭都會主動撿掉。每每有記者采訪她,她都會笑一笑說:“我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國家給了這么多好政策,政府給了我這么多幫助,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我希望其他人也一樣。”
面對困境她沒有被壓倒,在脫貧路上她從不 “等靠要”,她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這就是脫貧典型汪青蓮的故事。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