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佛招 凌永杰

遠遠望去,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內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通鄉達村,南來北往的車輛滿載著小康生活的幸福喜悅,奔馳在平坦的路上,郁郁蔥蔥的群山時不時傳來汽車鳴笛聲,仿佛正在演繹著鄉村振興的交響樂章。
近日,我們循著鄉道Y787線來到尋烏縣南橋鎮,跟村民們談起了鄉村道路的變化,大家眉開眼笑,贊不絕口。從過去坑坑洼洼的泥濘小路,到如今四通八達的高標準水泥路,全縣村民的出行更加方便了。“通勤回家的路”更方便了、“致富增收的路”更平坦了、“產業發展的路”更便捷了,這是尋烏群眾如今最真切的感受。
全覆蓋,建設“暖心路”
一條條整潔的水泥路從田間伸向遠方,農副產品走出去,生產資料運進來……近日,談起交通給生活帶來的變化時,尋烏縣南橋鎮團建村村民張已招高興得合不攏嘴。“迎露肩擔農產品,摸黑趕集走山路,已成為過去式。”在張已招看來,村里四通八達的一條條道路就是通往幸福的“致富路”。
近年來,尋烏縣堅持交通基礎設施先行原則,全力構筑以國省道和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四好農村路”,一條條農村公路如毛細血管般不斷延伸,形成了以國省道為骨架、縣道為基礎、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的公路網絡體系。截至2021年,全縣通硬化路率達100%,構建了覆蓋廣泛、通達四鄰、安全便捷的“四好(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路網”,尋烏縣也因此列入江西省“四好農村路”(鎮村公交)發展試點縣和江西省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隨著“四好農村路”的全面鋪開,家用便捷式摩托車、三輪車、小型貨運車逐年增加,道路通車需求過大,為解決這一問題,尋烏縣按照國家二級汽車客運站標準新建縣級客運站1個,改造提升鄉級客運站13個及村級招呼站173個,新建農村客運候車亭170個,更新使用新能源鎮村公交車26輛,實現全縣173個建制村通客車全覆蓋,滿足了群眾的出行需求。從肩擔百斤重到車載千斤貨,迎來的是老百姓臉上洋溢的燦爛笑容,“四好農村路”像一條條“暖心路”通往百姓的心坎。
路長制,管護“長遠路”
“我們護路員不管風吹還是日曬,都始終活躍在每一條鄉村道路上,每一條暢通、整潔的鄉村道路都布滿了我們的腳印。”護路員嚴學鵬自豪地說道。
尋烏縣全面推行“路長制”,將全縣范圍內1997公里公路全部納入管養,按照“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原則,每年投入近1000萬元,構建起全域道路管養體系,落實15個鄉(鎮)黨委主要領導為鄉級路長,173個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村級路長的管理責任,實現“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組織管理全覆蓋。
據尋烏縣交通運輸局養護中心主任彭建麟介紹,為確保農村公路路產路權“有人管”“管得嚴”“管得好”,尋烏縣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進農村公路“市場化”養護改革,選擇養護經驗豐富、專業設備齊全的第三方公司承養,將養護經費與考核結果掛鉤,按照“日巡查、月通報、年評比”的標準,專門成立了3個考核工作組,按考核得分同比例撥付養護經費,真正實現“管干分離”,確保農村公路路產路權“有人管”“管得嚴”“管得好”。
在強有力的養護下,尋烏縣農村公路綠化率從71%提升至95%,路面保潔率從65%提升至100%,排水通暢率從88%提升至100%。路面優良率縣道、鄉道、村道均提高至95%、85%和75%。
興產業,運營“致富路”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進一步激發了全縣群眾發展臍橙、百香果、鷹嘴桃等產業的熱情,乘著農村公路的“東風”蹄疾步穩地駛上了產業發展的“快車道”。
留車鎮留車村村民陳皆治告訴我們:“前些年要想把自家的水果運到縣城去賣,來回一趟最少需要3個小時,成本都要幾十塊錢。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自己都能騎車載著水果蔬菜去縣城,來回一趟只要30多分鐘,既方便又省錢。”現如今,農村往返縣城的時間平均縮短了40.5%,推進農村客運與周邊城市的有效銜接,形成了“30分鐘出行交通圈”。
農村的路修好了,村民們的“財路”也就通了。近年來,尋烏縣積極探索“客貨同站”轉型發展,利用“村村通”客運班線網絡和客運公司現有運輸網點承接快遞物流配送業務等事宜進行研討對接,按照“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原則,依托縣級綜合物流園,打造13個鄉(鎮)級物流服務站和173個村級物流服務點,建立起特色農產品“進城”、農資等日用品“下鄉”的雙向物流通道,解決了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
近年來,尋烏縣各鄉村依托高效便捷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業”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各鄉(鎮)蔬菜、百香果、甜柿、獼猴桃、藍莓等特色產業總規模達到12.5萬畝,鄉村民宿、餐飲、休閑娛樂、文化體驗的鄉村旅游新業態競相迸發。一個干支結合、四通八達、內聯外通的農村公路網,為尋烏百姓鋪就了一條條致富的康莊大道,也為推動實現鄉村振興鋪就了“修好路,能致富”的高速軌道。
(來源:贛南日報)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