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舊改代替棚改,從“十四五”開始,大面積出現拆遷戶的情況將會消失。為探索新形式下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大做美銅鼓縣中心城區,彌補帶狀發展規劃框架太長的縣域發展短板,從而進一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筆者對銅鼓縣城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就高質量提升銅鼓老舊小區“顏值”與“內涵”,提出了幾點想法。
銅鼓縣老舊小區改造基本情況
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2019年,銅鼓縣對林業局宿舍、干鮮果小區、西湖小區共3個小區進行了改造,共涉及居民558戶、樓棟17棟、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總投資1116萬元,共爭取到中央資金1079萬元。2020年,又對鄭順花園、橋北商城、蔬菜二組院內及定江林場宿舍共4個小區進行了改造,共涉及居民327戶、樓棟24棟、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總投資785萬元,共爭取到中央資金523萬元。目前,銅鼓縣小區改造僅包括對小區的道路、綠化、雨污管網、停車位等,未涉及外墻面及屋面、強弱電等改造。
2021年,銅鼓縣出臺《銅鼓縣城市“雙修”行動實施方案》,計劃對零散小區打包改造,項目總投資908萬元,將用兩年時間全部改造完成。具體路徑是:2021年對城北片區、定江片區、懷遠片區、花園社區、城南社區、長林宿舍及長紅宿舍等6個項目進行改造,共涉及居民1147戶、樓棟100棟、建筑面積11.037萬平方米;2022年計劃對定江公寓和南山花苑小區2個項目進行改造,將涉及居民374戶、樓棟14棟、建筑面積4.092萬平方米。
銅鼓縣老舊小區改造存在的問題
(一)網格化管理水平滯后。一是毀綠現象普遍存在。部分業主擅自毀綠種菜,破壞小區綠地,部分業主為方便共享單車、小汽車停放,私自毀綠停車。二是物業管理混亂。多數老舊小區都沒有物業管理,小區內違建仍然可見,技防設施設置不科學,電動車輛失盜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新建小區沒經過驗收就先行上房,前期物業管理大多由開發商自己負責選擇,許多遺留問題遲遲不能得到解決。業主利益受損,把矛盾轉移到后來的物業公司頭上,不解決問題就拒繳物業費,而物業公司沒有能力解決,如此惡性循環,三到五年,一個新小區就將變成老舊小區。
(二)公共設施缺失破損嚴重。一方面,由于老舊小區建設時間較早,部分小區規劃設計先天不足,私家車擁有量越來越多,而老舊小區建設較早,沒有地下停車場,地面停車位又嚴重不足導致停車難;多數老舊小區未鋪設燃氣管道,且雨污不分;中大型老舊小區缺乏公共廁所、居民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許多老舊小區原有的門衛房、公共用房被占用或出租、出售。另一方面,老舊小區內的道路普遍坑洼不平,出行困難;停車棚破爛不堪或沒有停車棚,有礙觀瞻;墻面污損嚴重,形象不佳;路燈不亮,成為擺設;電線、網線私拉亂接現象隨處可見。以上情況,已嚴重影響了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三)改造成本高資金缺口大。根據已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情況,改造標準約每戶2萬元,已投入資金1901萬,其中中央資金1602萬,占總投入的84%,其它資金為縣財政資金,改造資金沒有爭取到其它上級行業部門的資金支持,更沒有社會資金的來源。老舊小區改造涉及面廣,是投入較大的綜合性工作,光靠財政資金投入不足以將老舊小區改造得非常完善,政府負擔重,資金缺口大。群眾對改造期望過高、攀比心理過重,對已改造小區成效也頗有微詞。
銅鼓縣老舊小區改造的建議和措施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多個部門,建議縣政府成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各相關部門明確職責、任務、目標,充分調動城管局、住建局、房產局、園林所、社區管委會、財政局、供電、供水、供氣、電信、移動、聯通、電視網絡等單位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快銅鼓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創新宣傳方式,加強輿論宣傳,提高老舊小區改造的認同度和知曉度。要發揮示范工程導向作用,通過改造前后的對比,使業主真正理解改造的意義,自覺支持,減少整治過程中的矛盾和工作阻力。
(二)統籌規劃,科學安排。在詳盡掌握老舊小區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類評估,統籌科學規劃,對確定的改造項目要拿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改造方案,按照輕重緩急、先易后難的原則組織實施。要把小區改造工作與城區路網、管網改造相結合,要從居民期盼的小區停車難、小區燃氣使用等熱點問題入手,重點解決老舊小區環境、公共秩序、物業管理等問題。老舊小區整治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制訂整治方案前要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方案出臺后要向小區居民公示,整治方案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實行“一片一策”,區別對待。
(三)多方籌資,加大投入。縣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做好資金投入保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把資金投入到位,才能把老舊小區整治這項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實實在在做好。同時,要積極探索小區改造資金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對小區規模大、入住時間長、基礎設施缺失嚴重的小區,由縣政府組織實施全面改造提升。對規模較小的小區,建議由街道根據各小區實際情況,投入資金對道路、公共照明、下水道、停車位、智慧安防監控等基礎設施實施改造。
(四)健全機制,長效管理。在改造提升的基礎上,實施小區業主委員會和建立保潔、保安、相結合的管理模式。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后,社區是管理主體,要成立物業管理辦公室和物業管理服務公司。物業管理辦公室負責對老舊小區日常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和考核,物業管理服務公司實行準物業化管理,各小區成立物業服務站,納入監督機制,社區黨支部是第一監管責任主體。明確老舊小區工作質量標準及量化考核辦法通報考核結果,并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作者簡介:劉長檢,銅鼓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