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哲
習主席深刻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人民軍隊是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強柱石,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具備過硬政治能力當作重中之重。特別是軍隊各級指揮參謀人員,作為備戰打仗的中堅力量,作為遂行作戰任務的重要主體,一旦進入戰時,需要具備過硬政治能力從政治上審辨作戰全局、吃透作戰意圖和貫徹作戰要求,確保勝利履行使命任務,確保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
毛澤東在總結中國共產黨人指導戰爭的經驗時說,“只有會做政治工作的人才會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就不會打仗”。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現代戰爭條件下,軍事與政治的聯系日益緊密、整體性日漸增強,軍事斗爭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顯著提高。只有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問題、以政治角度洞見問題,才能打好“軍事政治仗”。這就要求指揮參謀人員必須“涵養政治定力,煉就政治慧眼”,以高度的機敏和審辨,運用好政治這個“顯微鏡”“透視鏡”,切實在戰局不斷發展變化中把準戰場政治因素。

一要在戰場意識形態滲透中保持政治定力。習主席深刻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既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也有來自自然界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黑天鵝’、‘灰犀牛’還會不期而至。”隨著戰爭的發展,暴力的類型從傳統“硬”暴力拓展至“硬”暴力與“軟”暴力并存,暴力作用領域從物質性領域拓展至物質和精神兩大領域。未來戰場,上演的不僅僅是血與火的現實拼殺,更是認知領域“固根”與“毀根”的無形較量,稍有不慎,信仰就有可能被動搖、思想就有可能被腐化。因此,指揮參謀人員必須增強抵御政治侵蝕的能力,及時洞見是非對錯、始終高揚精神旗幟,帶頭強化政治信念和軍魂意識,堅定不移跟黨走、無畏風險踐使命、力戒干擾穩心神,堅決將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等錯誤傾向和行為禁于未萌、止于未發,時刻以堅定鮮明的政治立場引領作戰行動正確政治方向。
二要在作戰形勢變化中強化政治敏銳。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察事早、見事快、知事準是贏得政治主動的先決條件。因此,指揮參謀人員必須增強政治意識,提升政治敏感,不管戰場態勢如何變化,都要學會運用政治頭腦分析研判作戰形勢和作戰問題,準確把握作戰中的一切政治因素,切實鍛造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確保第一時間在千頭萬緒的敵情變化中發現政治端倪、在亂云飛渡的作戰進程中察識政治因由、在波譎云詭的形勢更迭中感知政治脈動。
三要在復雜戰爭局面中把準政治實質。1930年,為批判黨內對時局估量過于悲觀的思想,毛澤東透過極為險惡和殘酷的環境,準確得出了“中國是全國都布滿了干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的科學結論,鮮明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必勝前景。毛澤東之所以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戰爭時局中進行透徹分析并精準作出重大政治論斷,就在于他善于洞悉大勢大局、把握形勢變化,透過現象明察本質。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戰爭依然是政治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對于指揮參謀人員來講,面對戰爭威脅,是囿于枝枝蔓蔓,還是努力從政治上認識問題、把握實質,體現的不僅是格局與站位,更是智慧和素養。因此,必須結合國家安全形勢和戰場具體態勢,深挖細究那些戰場上牽涉根本的矛盾問題,特別是對于重大作戰問題和關鍵作戰環節,必須堅決做到頭腦特別清醒、眼睛特別明亮、把握特別精準,真正透過一切撲朔迷離的戰爭迷霧,明察秋毫審辨其間政治實質,審慎穩妥提出因應策略。
習主席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擔的是政治責任,必須對黨中央精神深入學習、融會貫通,堅持用黨中央精神分析形勢、推動工作,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為強化領悟能力指明了用力方向。具體到遂行作戰任務中,其實質就是要堅決做到從政治上領會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意圖,并結合實際指導作戰行動。
一要在深化理論武裝中增強領悟力。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軍事指導理論是指揮參謀人員籌劃作戰和指揮作戰的邏輯起點,是領悟意圖的根本遵循。要持之以恒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努力在深層次上悟透精髓,結合備戰打仗把握精神要義。深刻領會戰時上級一系列命令指示要求,時刻關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在考量什么、關心什么、強調什么,牢牢把握作戰指導和形勢方針,切實明確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指向和必須堅定維護的立場,準確掌握黨和國家的重大原則、重大關切,全面增強明上勢、察戰勢、思政勢、應局勢的底氣和能力。
二要在強化戰略思維中增強領悟力。不審天下之勢,難應天下之務。戰略代表整體、著眼長遠、事關根本,往往是政治的直接體現。一切的戰役戰術行動都必須置于戰略的指導下進行。這就要求指揮參謀人員必須強化戰略思維,提升政治站位,緊密結合上級意圖,真正學會從戰略上想問題、理思路、抓謀劃、作決策,做到身在兵位、胸有帥謀,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魄和眼界,正確把握全局與局部、戰略與戰役戰術的內在聯系,從正確起點出發來設計、籌劃和指揮權責范圍內的作戰行動。
三要在具體作戰實施中增強領悟力。毛澤東認為,“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而對于如何“實行”,他特別強調,必須“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否則,“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種自以為不可改變的公式到處硬套,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這深刻說明,在充分認清“一切規律性認識最終都要落實到實踐”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具體矛盾具體分析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領悟力作為推動作戰意圖具體化,從而實現其與作戰實踐精準對接的“橋”和“船”,其“樞紐”作用的發揮將極大程度上影響作戰成敗。因此,這就要求指揮參謀人員不僅要做到吃透“上頭”,更要做到摸清“下頭”,真正把上與下有機銜接起來,結合作戰實際,創造性地實現作戰意圖的實踐性轉化。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我軍作為置身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保底力量,堅決做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具體到軍隊各級指揮參謀人員,為著勝利完成黨交付的各種急難險重作戰任務,最緊要的就是切實強化執行能力,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意志主張、全面踐行各項政治要求,這既是對政治能力最有效的檢驗,也是提升政治能力的根本和歸宿。
一要全力做到“兩個維護”。“凡兵之道,莫過乎一。”古往今來,集中統一的指揮始終是打贏戰爭的重要前提。這個“集中統一”,體現在黨和軍隊的關系上,就是要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始終確保政令軍令暢通。尤其是當前,軍事決策的科學性、指揮的精確性、行動的迅捷性等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實施高層集權指揮、全程有效控制。毫不夸張地講,現代戰爭既可以看作是“士兵和班長的戰爭”,同時更是“最高統帥的戰爭”。指揮參謀人員是落實統帥決心意志的關鍵一環,是各級部隊的“中樞大腦”,必須帶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把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刻印腦海,堅決做到聽習主席指揮、對習主席負責、讓習主席放心,切實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絕對忠誠,確保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牢牢掌握部隊。
二要執行命令堅決徹底。急難險重、大是大非面前最能檢驗政治覺悟和執行能力。指揮參謀人員要在血與火的較量、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切實把踐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命令指示當成最高追求,把對部隊的指揮權轉化為為黨盡忠、向戰盡責的至高榮耀,時刻以黨和人民為念,以主權完整、國家安寧為系,堅持恪盡職守,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始終堅定陣腳、擎起擔當,強敵當前更敢向戰而行、危難之中更敢向死而生,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膽魄堅決帶領部隊勇往直前、沖鋒陷陣,寧可血灑疆場、決無膽怯退縮,不獲全勝不收兵。
三要小中見大轉化勝勢。古語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戰時無小事。有時看似無關緊要的零星瑣碎、細枝末節,往往最體現能否從政治上將作戰要求貫徹到位。遂行作戰任務中,始終堅持從政治上貫徹作戰要求,絕不只是喊口號、作表態,也不僅僅是要落實到作戰重要領域、重大環節,而是要滲透進方方面面甚至是所有細微之處。抓大放小是戰略,以小見大是格局。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指揮參謀人員,必須學會以講政治的思維結合實際貫徹上級指示、從講政治的角度創新創造踐行各項要求,切實把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戰時一系列政治考量融入和滲透作戰,從而在大戰中統細節、小事中謀大勢,讓黨和軍隊的政治威力貫通作戰全過程各領域,真正以政治要求的貫徹執行推動政治勝勢的轉化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