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南通理工學院電氣與能源工程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在“新工科”建設中,一方面要設置和發展一批新興工科專業,并加強建設,提升質量;另一方面要推動現有工科專業的改革與創新,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規律和時代特征的新培養模式[1]。為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教育部啟動“雙萬計劃”,提出了樹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創新工程教育教學組織模式等要求[2]。在“新工科”建設中,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課程中的思政教學,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3]。
“電路基礎”是南通理工學院電氣工程相關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是在物理電學的基礎上,較深入研究電路基本理論的課程。作為基礎課,不光要打好專業的基礎,更要把思想的基礎打好。在涉及專業的基礎時候,是最有利于學生養成愛專業、敬業、嚴謹、好學的習慣,也是建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最佳時機。所以將思政融入“電路基礎”是非常必要的。
“電路基礎”開設學期為大一第二學期,總課時80 個(64 個理論課時+16 個實驗課時),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掌握電路理論的基礎知識,電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并掌握電阻電路的基本分析知識以及動態電路的相量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運算,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電工理論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的思政目標如下。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通過中外電子產品對比及中國某些電子產品核心技術的缺乏,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結合教學內容相關知識點,通過華為電子芯片、5G 技術的自主研發等典型事例,引導學生向業界前輩學習,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通過電路圖的綜合分析和解題過程,教會學生用哲學辯證的思維習慣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能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促進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
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通過一階動態電路和正弦穩態電路分析過程的講解,幫助學生建立用數學思維模式來描述和解決工程問題的工程意識,將學習的知識體系做到前后貫通,立體關聯,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通過學習電子線路國家標準,養成嚴格遵守各種標準規定的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借此延伸到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法律意識。
培養學生誠實友善的品格。通過教學過程中實施分組討論、分組實驗,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培養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良好品格。具體設計思路如表1 所示。

表1 “電路基礎”課程思政設計

表1(續)
案例1:現身說法,從自身的學習經歷,給予學生引導。
作為專業基礎課,面對的學生是剛剛走進大學校園新生,他們還未從高中時代的思維方式轉變過來,教師可以現身說法,引導學生調整心態、確立目標、制定方法,增強獲得感,從而走出迷茫。教師可以分享自己或者自己學生的經歷,去觸碰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真正做有溫度的思政課堂,成為學生求知路上的引導者。
案例2:引出柯尼斯堡七橋問題,培養學生驗證和質疑的精神。
電路分析的兩類約束之一的拓撲約束,可以帶著學生玩走迷宮游戲,找節點找路徑,從而引出偉大瑞典數學家歐拉如何解決柯尼斯堡七橋問題,成為圖論/拓撲學的創史人。這個案例可以告訴學生要有驗證和質疑的精神,只有不斷發現問題,才能不斷實現突破。
案例3:講述富蘭克林案例,告訴學生培養興趣和自學能力的重要性。
提到電荷守恒,大家都會想到富蘭克林,他兄弟姐妹眾多,家庭無法負擔所有孩子的學業,富蘭克林憑借自己的好學精神和自學能力,最后成長為杰出科學家、哲學家、作家、商人、政治家,被評為影響美國的100 位人物的第6 名。觸發學生對現在優越學習條件下如何學習的思考,引導學生培養專業興趣,并不斷鍛煉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其實相關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都可以挖掘利用。
為了適應“新工科”的需要,南通理工學院的課程改革一直在路上,在不斷地努力思考。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突破自己的能力,更是提出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口號。在技能競賽中,一方面可以驗證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應用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和嚴謹的工程態度。總之融入思政的課堂讓教育課內課外同頻共振,外化于形,內化于心,在實踐中加強學習,拓展育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