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長春 130111)
低保制度的實行,保障了城市貧困家庭的基本生活,維護了社會穩定。“低保標準”在實施時存在著一些問題,據相關調查了解到,確定低保對象存在著爭議。不同的家庭收入、當地的物價水平、GDP的增長趨勢、家庭的溫飽水平等因素都影響著低保標準的落實。每個地方的情況不同,具有不同的生活樣貌,因此會導致低保政策無法落實到位。
李沫等人利用“中國城鄉困難家庭社會政策支持系統建設項目”數據庫進行多因素多水平回歸分析,探明當前我國城市低保對象對低保政策的主觀評價及其影響因素。李藝薇通過對以往文獻的梳理和相關理論的分析,構建了城市低保人員就業影響因素的研究框架,將就業的影響因素分為三類變量:福利依賴思想、就業援助政策和低保人員基本特征,運用交互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對城市低保人員就業有顯著性影響的因素。但是,他們并沒有構建影響低保標準的多層評價指標體系,給出具體因素對低保政策的影響權重。
針對上述問題,對吉林省近五年的“低保標準”趨勢,與影響標準的因素近五年的數據進行科學合理分析,用來辨識各個省市的“低保標準”與各大相關因素之間的聯系。針對當前國內各個省市“低保標準”無法落實到位的現狀,通過層次分析法,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模型,對可觀測的顯在變量和無法直接觀測的潛在變量進行分析,設計一套基于政府層面、個人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城鄉低保標準評價模型,為政府部門提供可適用的意見和建議,提高地方“低保標準”的精準性和適應性。
準確合理地確定低保標準,依賴于完善高效的輔助分析模型。分別從政府、個人及社會層次對低保標準進行評價,設計了3個一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下設6個二級指標,在二級指標下設14個三級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低保標準評價層次模型Tab.1 Hierarchy model of low-cost insurance standard evaluation
AHP方法(層次分析法)是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形成自上而下的樹狀結構。遞階層次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應用AHP法,構建城鄉低保標準評價模型。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運籌學家薩蒂提出該方法,后被廣泛應用于層次權重決策分析。
對于低保標準的評價指標逐級分解成3個層次,建立評價指標集。查閱相關研究文獻和數據,邀請管理部門及政府部門的專家,征求他們對指標體系的建議。將體系分層,在體系中選取政府、個人及社會層次作為一級評價指標,選取物價指數、低保救助政策、居民消費指數、平均收入、城鄉收入差距和各省GDP作為二級指標。
對同一層級的指標重要性根據標度進行兩兩比較,大小相應的分值,建立評價矩陣。其中,A,B,C表示一級指標,A1,A2,B1,B2,C1,C2表示相應的二級指標,以此類推。評級矩陣如下所示:

圖1 評級矩陣圖Fig.1 Evaluation matrix
在判斷矩陣權重計算的過程中,采用規范列平均的方法,得到權值分配。運用MATLAB軟件計算和歸一化評估矩陣的特征向量。通過系數的交叉相乘,得到低保標準評價指標權重。
政府層面評價的權重是40%,其中低保救助政策的權重是物價指數的4倍,作為低保救助政策的三級指標,低保救助人數和低保覆蓋率各占16%。作為物價指數的二級指標,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指數對低保標準的作用微乎其微,只占0.8%。個人層面評價的權重是30%,其中居民消費指數和平均收入各占15%。在居民消費指數的二級指標中,年人均收入支出和商品價格所占比重較大,分別為9.6%和3.9%。社會層面評價的權重是30%,其中城鄉收入差距占18.75%,各省GDP占11.25%。在社會層面評價的三級指標中,所占比重較大的指標有各地稅收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和就業問題,各占2.925%,1.125%和1.172%。
對評價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評價矩陣的最大特征值。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是隨機發生的評價矩陣計算的一致性指標的平均值。RI標準可根據表1查詢可知。n為評價矩陣的階數,CR表示隨機一致性比率。通常認為CR<0.1時,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2 低保標準評價指標權重Tab.2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low-cost standard
為解決低保政策實施與評定中存在的問題,設計一套基于政府層面、個人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城鄉低保標準評價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科學劃分了低保標準評價體系中各個指標的權重,改變了傳統評價體系平均分配權重的一概而論的做法。應根據各省的發展狀況和當地影響低保標準的不同指標,對其進行相應的發展,以適應本省的發展狀況。
對政府管理部門而言,一方面,運用城鄉標準評價模型可全面了解城鄉低保標準的總體狀況。另一方面,根據各層次指標的權重值,可找出影響低保標準的關鍵因素,為政府部門提供可適用的意見和建議,提高地方“低保標準”的精準性和適應性。對個人而言,應參照評價過程和結論,調整獲取低保名額心理,提高就業競爭力。對社會而言,結合城鄉標準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在各省的三次產業發展,就業問題及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縮減城鄉收入差距,提升各省GDP指標,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員的收入和生活質量,促進宏觀指導和實施低保政策的監測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