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俊
(臨夏州人民醫院,甘肅 臨夏 731100)
霉菌性陰道炎的臨床癥狀為外陰瘙癢不適或有輕微紅腫、白帶增多等[1-2],不僅降低了女性的生活質量,還危及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需給予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個體化護理干預。本研究探討了對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給予個體化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臨夏州人民醫院診治的80例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35.87±1.34)歲,病程10 d~1.8年,平均病程(7.81±1.55)個月。觀察組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4.76±1.07)歲,病程9 d~1.85年,平均病程(8.01±1.35)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排除語言溝通障礙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肝臟功能不全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及時處理護理中出現的情況,保證患者各項生命指標正常。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講究個人衛生,護理陰道,避免產生炎癥。告知患者及家屬定期復診。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觀察組給予個體化護理干預:(1)健康指導。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告知患者保持外陰清潔的重要性,指導她們擁有良好的衛生條件,內褲要勤洗勤換,通過煮沸或其它消毒方法進行滅菌殺毒,并在陽光下晾曬,內褲穿著要舒適寬松。每天清洗外陰時要加入部分食鹽清洗,以達到殺菌效果。月經期間選擇透氣性好的衛生巾,并勤換衛生巾[3]。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組織講座或以視頻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霉菌性陰道炎的發病原因、臨床特點和疾病控制措施等健康教育知識。建議患者平時加強體育鍛煉。給予合理的飲食指導,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和高熱量、高糖量食物,以清淡營養食物為主,包括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奶制品等。(2)心理護理。由于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會出現外陰瘙癢、白帶異常且有異味,不僅給她們的生活帶來不便,也使她們在精神和心理上承受了巨大壓力,患者極易產生焦慮不安情緒。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向患者講解霉菌性陰道炎的相關知識,介紹治療成功案例,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用藥指導。霉菌性陰道炎多采用藥物治療,護理人員需囑咐患者按醫囑合理用藥,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藥物的使用方法、用藥劑量及用藥時間。對于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護理人員需格外關注并強調用藥健康問題。對于治療一段時間癥狀無好轉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及時告知醫生,并給予個體化治療。
觀察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率。臨床療效評價標準[4]:顯效:連續 3 次陰道分泌物真菌檢驗結果為陰性,臨床癥狀消失。有效:連續 3次陰道分泌物真菌檢驗結果中有1~2 次呈陰性,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連續 3 次陰道分泌物真菌檢驗結果均為陽性,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顯著性差異。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治療依從性評價標準[5]。完全依從:完全依照護理人員的指導,治療效果顯著。部分依從:部分遵從護理人員的指導,疾病有所緩解。不依從:不遵從護理人員的指導,病情趨于嚴重。總依從性(%)=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護理滿意率(醫院自制)評分標準[6]:90~100分為十分滿意,60~89分為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為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5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例(%)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達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53%(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例(%)
通過對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來探討護理干預對霉菌性陰道炎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霉菌性陰道炎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