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魯吐漢·拉合木別爾德?李志遙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沿線國家的貿易交流更加密切。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落實,作為“一帶一路”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我國新疆積極利用地理、勞動力、資源等優勢,充分開展對外貿易、出口貿易。本文通過貿易競爭力指數、顯性比較優勢作為計量依據,量化分析新疆地區“一帶一路”建設前(2008-2013年)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2014-2018年)對外貿易競爭力水平。通過比較兩個時期對外貿易發展狀況和全國數據分析,試圖分析出“一帶一路”建設對新疆貿易的影響,力爭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進一步促進新疆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新疆;一帶一路;顯性比較優勢;貿易競爭力指數
引言:“一帶一路”,即在傳統“絲綢之路”上建立的全新經濟帶,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美稱,是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新經濟戰略構想。自該經濟戰略構想提出以來,隨著國際貿易的迅猛發展,“一帶一路”涉及的經濟區項目承包工程已高達3000個。尤其是2015年,承接“一帶一路”經濟項目活動的外包合同金額與執行金額同比增長42.6%和23.45%,分別高達178.3億美元和121.5億美元,這直接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多國的經濟發展,優化了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結構,也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水平、勞動力水平。我國新疆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貿易規模空前擴大,中亞國家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為新疆貿易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新疆地區應積極發揮自身潛在經濟創造力,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主動向西調整經濟發展目標、拓寬貿易渠道,以此將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至新的水平。同時順應“一帶一路”的發展,發揮比較優勢不斷調整貿易結構,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新疆進出口貿易數據、主要進出口商品數據、全國數據、新疆和全國各類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包括進出口值,主要來源是國家統計年鑒、新疆統計年鑒和新疆兵團統計年鑒等。
2.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資料研究法、指標總結與比較法。以進出口為基礎分析商品綜合指標并進行評價,分析出口商品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根據其貿易盈余(凈出口)數據分析其貿易競爭力指數。
二、進出口增長率
新疆地區進出口總額由“一帶一路”提出前(2010年)的55.88億美元上升至“一帶一路”建設后(2018年)的84.43億美元,累計增加金額為28.55億美元,年增速平均高達20.2%。就出口額的變動情況來看,從2010年到2018年,以23.1%的年平均增長速度,自49.8億美元上升至71.6億美元。從進口額來看,由 2010 年的6.08 億美元上升至 2018 年的 12.8億美元,平均增長速度達 23.6%。以上數據顯示新疆進出口貿易相比“一帶一路”提出之前實現了高速的經濟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果,占據“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地區領先位置。但是與東部其他地區相比,新疆地區的“一帶一路”對外貿易增長幅度依舊較為遜色,較低于東部地區。同時縱向對比分析新疆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經濟發展過程,可以發現,雖然其各個階段的出口額變動情況較為穩定,但是它的進口增長率出現了極大波動,表現出了極不穩定的特征。這種特征在2013年之前表現得更加明顯,高的可達 2011 年 44.1%的增長率,低的可達 2015 年48.1%的負增長。另外,2013 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受自治區對外貿易扶持力度加大影響,新疆地區面對的國內外貿易環境也出現了極大變化。其中,中亞國家提高了對進口商品的需求,為其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更多機會,直接提高了其進出口增長率。
三、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指數分析
國際貿易競爭力,簡單理解就是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市場環境中參與經濟競爭的能力和實力。而國際貿易競爭指數,是用來計算、判斷國家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數學方法和數據。其公式為:TC=(Xj-Mj)/(Xj+Mj)
式中 Xj、Mj 分別代表某國第 j 類商品的出口額和進口額。若計算結果為正,證明該式分析商品國際出口競爭力較強,且結果與1越接近,商品競爭能力越好。若計算結果為負,則說明該式所計算商品出口貿易競爭力不足,且結果越接近-1,其競爭力越弱。
基于以上,計算 2008年-2013年和2014年-2018年新疆和全國十大類商品的貿易競爭指數和新疆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如表1所示。
計算結果見表1,歸納為以下三點結論:
第一,“一帶一路”提出的2013年新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及活動物(0.93)、飲料及煙草(0.95)、工業制成品(0.92)、化學品及有關產品(0.71)、輕紡產品、橡膠制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0.92)、機械及運輸設備(0.83)和雜項制品(0.96)等產品上,平均貿易競爭力指數均高于70%,證明以上產品在新疆對外出口貿易中占據比較優勢,且在國際貿易市場中具有突出競爭能力。而到了2018年,“一帶一路”提出五年之后,新疆進出口貿易發生變化,新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及活動物(0.58)、工業制成品(0.77)、化學品及有關產品(0.84)、輕紡產品、橡膠制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0.57)、機械及運輸設備(0.71)和 雜項制品(0.8)等產品上,平均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在50%以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除了化學品及有關產品(0.84)增長,其他都處于下降趨勢。
第二,礦冶、技術含量較高且屬于資本密集行業的產品,其對外國際貿易競爭地位仍舊較低,出現了平均貿易指數小于0的表現。飲料及煙草競爭力2014年開始處于下降趨勢;初級產品競爭力逐年下降,從 2008年的 0.64降低到 2018年的0.13,競爭力弱化。事實上,這兩大類商品在新疆對外貿易競爭經濟活動中的表現,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新疆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正在向工業化方向做調整。
第三,非食用原料產品出現明顯貿易競爭力提高表現,這也是新疆出口貿易綜合競爭力提高的顯著表現。從2008 年的-0.62 上升到 2017 年0.88,同期全國非食用原料成品類競爭力呈現上升趨勢,但比較新疆存在不足,機械及運輸設備類競爭力基本沒有提升。
四、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即某一國家或地區某一出口產品在出口總產品經濟份額所占據的比重大小,用以分析該產品的比較優勢。就新疆地區的出口貿易來說,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直接揭示了其出口貿易產品中出口量較多的產品類別,準確區分了哪一類產品在國家總出口中占據比較優勢。其計算公式為:RCA=(Xi/Xt)/(Yi/Yt)
其中,Xi 表示新疆第 i 類商品的出口額;Xt 表示新疆商品總出口額;Yi 表示全國第 i 類商品的出口額;Yt 表示全國商品的出口額。當 RCA≥2.5,證明該式所計算產品具有極強競爭力,甚至占據著絕對的出口優勢。當1.25≤RCA<2.5,證明產品相對具有競爭優勢;當0.8≤RCA< 1.25,證明其競爭力和出口優勢均較為一般;當RCA< 0.8,說明產品在綜合競爭中占據劣勢地位。
就新疆地區產品實際計算其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結果如表1 所示。做出如下三點總結:
第一,在初級產品的出口方面,新疆在全國占據比較優勢,具有高度競爭實力。例如,在2008年,其初級產品在出口產品中的比較優勢指數為1.69,并且在2010年上升至3.48。但是受國際社會貿易經濟環境的影響,自2013年以來,其比較優勢出現了明顯下降,已由2013年的2.49降至2018年的1.35。也就是說,從整體層面分析,新疆初級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高于其他省市和自治區,但是正在逐漸失去比較優勢。
第二,出口貿易中各類初級產品的顯性比較優勢明顯下降,部分出現回升趨勢。以食品及活動物和非食用原料的貿易出口為例,在2008年,其優勢指數分別為1.65和 0.19。但是在2018 年,前者下降至1.35,后者升高至0.32。而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從2008年到2010年,由1.26躍升至6.23,明顯高于全國一般水平。但是在2010年,食品及活動物的出口貿易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突降至0.57,第一次出現了小于1的表現。這意味著,新疆各類初級產品的出口貿易競爭情況雖然有所下降,但依舊在國內其他省市的同類型產品出口中占據比較優勢地位,同時存在著一定的發展不平衡問題。
第三,在工業制成品的進出口貿易經濟活動中,新疆占據一般優勢地位,且在近些年來,呈現出了向比較優勢方向轉變的積極趨勢。例如,2008年其指數為0.96,但是在2017年和2018年其指數穩定在0.98。說明產品雖然不具備突出的比較優勢競爭能力,但穩定性較高,劣勢正在不斷縮小,具有更多發展機會。
五、結論
基于“一帶一路”對外貿易背景可以發現,新疆在新時代的出口貿易實現了較好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缺乏平衡性和穩定性的問題,需要解決產品競爭力問題,應切實提高產品競爭能力。新疆政府以及其他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參與主體,應秉承可持續發展原則,以提高產品的比較競爭優勢為目標,積極調整對外進出口經濟貿易活動方案,以實現對產品比較優勢的高度利用,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3):221-226.
[2]余少謙.國際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實證分析——以福建省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07(11):24-27.
[3]惠樂天.楊徐君.基于TC和RCA指數的陜西外貿競爭力研究[J].西部金融,2019(07):75-79.
[4]李文溥,張明志.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力與福建產業結構調整[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02):21-28.
作者簡介:吾魯吐漢·拉合木別爾德(1989.09- ),女,哈薩克族,新疆伊犁人,碩士,伊犁師范大學,講師,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