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陰市位于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毗鄰上海、南京,體現了特有的區位優勢。跨境電商大發展的背景為當地農產品銷售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農產品出口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農業收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但是從當前農產品出口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當地農產品出口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對跨境電商背景下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問題進行相關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跨境電商;江陰;農產品出口;問題;對策;研究
近些年來,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飛速發展,尤其是跨境電商產業布局的日益完善,拓寬了農產品銷售的途徑,有效解決了當地農產品出口難的問題,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江陰地區農產品種類多,品質好,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一致好評。但是從跨境電商背景下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不善,對跨境電商出口模式不了解,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產品優勢和區位優勢,跨境電商人才缺乏等影響了農產品的出口銷售。本文主要結合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現狀,提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對策研究。
一、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現狀
從當前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現狀來看,該地區結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跨境電商產業布局,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升級創新農產品零售方式,不斷推動農產品出口,實現了當地跨境農產品出口的快速發展。
1.不斷完善跨境電商產業布局
2012年,江陰顧山的云蝠集團就在美國建立23000平方米的公共海外倉,大幅提升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競爭力。2017年,江陰市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式落地啟動,集辦公、倉儲、物流、培訓、運營、公共服務為一體,面積達15000平方米,吸引了多家跨境電商企業入駐。截止到2019年底,江陰初步形成了東有澄江跨境電商產業園、西有江陰綜合保稅區、南有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外有云蝠洛杉磯公共海外倉的“三區一倉”的總體布局,不斷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機制,實現了多元化的經營與發展,為推動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不斷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
近些年來,江陰地區通過政策扶持和經濟補助的方式,不斷推動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建立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2020年江陰市11個鎮街被認定為“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其中水稻12.9818萬畝,葡萄1.17萬畝,基地面積共計14.1518萬畝。根據《江陰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政策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2020年驗收高標準農田11411畝,其中為優質稻麥基地的為10872.7畝,對申興村等8個村核定項目獎補金額共計214.4萬元。2020年,江陰市被確定為“中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建成萬畝綠色高質示范片1個,千畝示范方5個,總面積1.9萬畝。
3.不斷升級創新農產品零售方式
在當前跨境電商發展的背景下,江陰地區農產品生產模式、銷售模式以及消費模式都出現了新的變化。為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江陰地區結合當前農產品銷售情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提升運營效率,改變以往“田間地頭”的營銷方式,完善農業銷售鏈,建立了以消費者為中心和全產業鏈整體運營的方式。2017年,在江陰地區農特微電商探索暨“新零售”模式啟動會上,集中了160余家本地農場主和其他地區的農特微商大咖,“抱團”打造本地特有的互聯網品牌,不斷擴大影響力。比如顧山獼猴桃、長壽火龍果、華西大米等都是地產的優質農產品,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營銷模式,打造特有的互聯網品牌,不斷推動品牌升級,實現“走出去”戰略,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跨境電商背景下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比如跨境電商平臺的構建,跨境貿易高昂的運輸成本等,這些問題對該地區農產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下面主要針對跨境電商背景下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展開論述。
1.本土跨境電商平臺建設不到位
江陰地區本土跨境電商平臺建設仍屬于初級階段,發展還不成熟,尤其在支付方式上,沒有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導致平臺在外的認可度比較低,無法充分發揮平臺的重要作用,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出口銷售,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在平臺信息溝通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溝通,不僅影響了農產品的正常流通經營,而且降低了消費者的實際體驗,消費者無法對當地特色農產品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和了解。由于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收費比較高,提高了江陰農戶的入駐門檻,影響了他們從事跨境貿易的積極主動性。另外,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全球范圍內跨境電商新規則、新變化層出不窮,增加了管理部門監管難度,在跨境貿易上很難充分把握業務風險點,這對江陰地區跨境電商農產品出口銷售提出了新的挑戰。
2.市場信息不對稱
在當前跨境電商迅速發展的前提下,市場信息的高效流通對江陰農產品銷售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農產品的季節性特征,在成熟上市之前,存在多方面的市場風險,部分農戶存在盲目跟風的問題,沒有搜集相關有效的市場信息,對國際市場農產品需求判斷存在偏差,缺乏精準的市場信息,再加上沒有做好精確的市場分析和風險防范,大大增加了貿易風險。農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也加劇了同一行業的內部競爭,增加了農產品跨境電商經營風險。因此,需要重視對農產品國際市場信息的調查研究,為農產品跨境電商銷售提供科學的借鑒和幫助。
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加快了農產品流通速度,降低了實際運營的成本,提升了農產品交易的效率,但是由于受到語言文化、銷售理念以及經營方式的影響,國內與國際市場農產品貿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本地農產品經營者在農產品出口銷售上,缺乏話語權,沒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不能真正體現自身的競爭優勢,很難應對國際市場的價格波動,增加了跨境出口的難度,影響了江陰地區農產品對外出口。
3.國際物流通道不通暢
由于農產品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蔬菜、水果等,保質期比較短,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鏈系統,跨境電商銷售涉及到國內、跨國及國外的運輸,包括分揀、包裝、運輸、倉儲以及配送等多個環節。在農產品出口過程中,由于不同國家物流行業發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物流政策上存在的差異性,直接影響了農產品銷售的物流速度。從目前來看,雖然我國不斷完善跨境電商物流體系,但是在國際出口物流方面,物流周期較長,增加產品的損耗和經營成本,跨國運輸的不確定性提高了跨境交易的風險,需要通過提升產品價格來彌補運輸中的損耗,導致農產品出口貿易受到一定阻礙。
4.農產品跨境電商人才缺乏
近些年來,江陰地區針對農產品跨境出口產業不斷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并且開設了專門的培訓班。但是從目前來看,農產品跨境平臺銷售能力薄弱,線上銷售渠道狹窄,尤其是與跨境電商相關的運營人員、推廣人員、客服人員以及物流專員比較缺乏,無法為當前農產品跨境電商出口銷售提供人才支持。從農產品跨境電商從業人員現狀來看,存在流失率較高的問題,企業沒有對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培訓,較難滿足當前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要求。
三、跨境電商背景下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對策
針對跨境電商背景下江陰地區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需要立足于未來發展,制定完善物流體系,發揮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的重要作用,建立完整的農產品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1.完善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貿易配套體系
第一,不斷推動傳統農產品企業跨境電商改造升級,搭建與完善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開發當地優質農產品資源,建立特色農產品品牌,體現自身特色優勢。推動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做好農產品檢測,建立產、供、銷全鏈條服務流程,創造更多農產品市場價值,有效提升江陰地區農產品品牌化和標準化水平。
第二,建立多品牌聯動的發展格局,為實現跨境銷售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斷培養外貿新業態,不斷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當地特色農產品上行,培育新的發展引擎,發揮示范效應。為了降低跨境電商經營的風險,針對經常出現的貿易摩擦,政府需要幫助農產品外貿企業做好庫存消化和資金回籠,做好宣傳推廣和產品展銷,增強他們的信心,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帶動內需市場的發展。
第三,建立現代化的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堅持市場化的運營理念,建立一支專業的團隊,不斷推動持續運營,為當地農產品跨境電商提供特色的公共服務,完善市、鎮、村三級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實現跨境電商服務全覆蓋,建立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
2.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做好農產品跨境電商市場定位
江陰地區需要根據當前農產品出口的基本情況,分析國外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特點,對國際農產品市場進行科學合理的剖析,進行針對性的營銷,從而實現出口額的穩步增長。從目前來看,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對跨境農產品需求量比較大,并且這些國家配備完善的物流配套設施。江陰地區需要結合國際市場的實際情況,分析農產品跨境電商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不斷做好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做好境外消費者的精準定位。
針對本土電商產業與物流行業不發達的國家與地區,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規劃未來發展布局,規避外貿風險,選擇最佳時機,不斷占據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總之,江陰地區要結合農產品出口地區與進口國市場現狀,做好農產品跨境電商市場定位,有效預測并降低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實現農產品出口更好更快的發展。
3.創新跨境電商發展模式,加強國際物流建設
2020年全國農產品進出口規模為17098.2億元,占全國農產品物流總額的比重為37.2%。進出口市場在我國農產品交易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形成了B2B、B2C、B2B2C等主流模式,并且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融合發展,以阿里巴巴國際站為代表的B2C平臺成為當前農產品跨境電商市場的主流平臺之一。B2C作為直接通聯海外消費者的渠道,拉近了出口方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江陰地區需要創新跨境電商發展模式,打造特色優勢農產品,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海關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提升當地農產品供應鏈服務水平。在5G技術的支持下,江陰地區需要充分發揮鄉村振興與數字農業發展的疊加效應,推動跨境電商的全面發展。不斷采用農產品基地直采、社群消費以及直播帶貨的方式,提升跨境電商供應效率,做好國際消費市場的消費延伸,為更多的國外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另外,當地需要整合現有跨境物流資源,實現跨境電商園區和國際物流的融合發展,建立現代化的物流倉儲中心。完善公共服務功能,為農產品跨境電商提供有效的保障與支撐,實現更快速的發展。建立完善跨境電商數據采集分析系統,對出口的農產品信息進行登記,大數據分析,為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4.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
江陰地區要優化現有的跨境電商資源,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編制培訓大綱,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組織好培訓效果跟蹤,校企融合,實現人才的共享。優化現有培訓內容,重點開展跨境電商運營,平臺推廣與客戶服務等培訓,加強跨境電商人才的交流,不斷推動當地跨境電商專業化和規范化的發展。提升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水平,實現農產品數字化管理,引導江陰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帶動村級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為了保障江陰地區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高效發展,降低實際運營的風險,當地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第一,針對當前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不斷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機制,做好未來發展規劃,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推動區域跨境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第二,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幫助,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做好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改造升級,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為當地特色農產品出口創造良好的條件。第三,建立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咨詢委員會,加強與企業經營者常態化的聯系,對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項目進行全面合理的論證,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第四,規范農產品跨境電商市場秩序,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廣泛搜集農產品跨境電商市場違規違法行為,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打擊銷售侵權行為和欺詐經營行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跨境電商發展背景下,江陰地區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提升競爭力;完善農產品出口貿易流程,搭建跨境電商平臺,建立完善農產品國際物流體系;做好農產品跨境電商市場定位,創新跨境電商發展模式;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不斷擴大當地農產品出口規模,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推動本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江美,李德正,鐘明容.跨境電商背景下廣西農產品出口貿易問題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1,4(07):39-41.
[2]張玉萍.農產品跨境電商出口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農經,2021,4(07):38-39.
[3]黃瑩.跨境電商背景下廣西特色農產品出口問題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1):1-6.
[4]周道,賀韌.“一帶一路”背景下湖南農產品跨境電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0,4(09):46-48.
[5]張瓊,王一名.跨境電商背景下生鮮農產品進口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2):73-75.
[6]閆穎慧,王松濤.淺析遼寧省農產品跨境電商出口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4(02):128-129+132.
[7]常廣庶,王可娜.跨境電商背景下河南省農產品出口問題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7,35(04):53-59.
[8]吳俊紅.“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經濟,2017,4(07):115-116.
作者簡介:黃依婷(1990.09- ),女,漢族,江蘇江陰人,碩士研究生,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