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佳
微課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型教學模式,具有整合性、互動性和靈活性等特點,新穎且不受時空限制,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觀看和學習,極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其自主、自發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合理地運用微課技術,秉承“微”亦有道的原則,全力打造精彩又高效的美術課堂。
一、利用微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好奇心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美術課堂上,良好的新課導入環節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與高效進行。對此,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精心制作一個短小精悍、生動活潑、主題突出的微視頻,巧妙利用微課高質量地導入新課,吸引小學生主動關注,使其對即將學習的美術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順利呈現新課內容。
在小學美術“城市雕塑”教學中,教師先在微視頻中播放一組著名的雕塑作品,包括思想者、自由女神像、大衛人體、斷臂的維納斯、雅典娜神像、羅馬母狼銅雕和獅身人面像等,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有哪些雕塑,有什么作用。討論后小結:城市雕塑是一門純觀賞性的藝術,通過形體給人以直觀的美的享受,或宏偉崇高,或寧靜沉重,或升騰飛躍。接著,教師播放本地城市雕塑的微視頻,設置問題:“大家對視頻中哪張城市雕塑圖片最感興趣?”引領學生從功能、風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內涵等方面分析,并思考:怎樣才能設計出既富有藝術感染力,又和建筑、環境相和諧的城市雕塑作品?現實中的城市雕塑能滿足大家的審美需要嗎?如此,教師利用世界知名雕塑及本城市的雕塑作品,再搭配文字介紹與背景音樂制作而成的微視頻引出新課,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二、運用微課創設情境,提升學生參與度
在小學教育階段,美術是一門極具直觀性的藝術類科目,在現實生活中或網絡上均有大量的美術素材,這些都是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優質資源。微課本身具有整合性、靈活性、形象性與生動性等優勢,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借助微課創設良好的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課外場景有機整合,制作成生動的微視頻,為小學生帶來直觀、震撼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在特殊的課堂情境中產生創作靈感,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開展小學美術“戲曲人物”教學時,教師先播放一段黃梅戲的微視頻《天仙配》,提出問題:“這段音樂是什么表現形式?”學生能夠輕松猜出是戲曲。接著,教師通過微課播放一段京劇視頻《白蛇傳》,介紹京劇中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并出示四種戲曲人物圖片讓學生判斷,知道生是男人,旦是女人,凈是性格剛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是滑稽的人物。接著,教師提問:“戲曲人物造型與現代人有什么不同?”學生可以發現兩者在服飾、妝容和眼神等方面有差異,戲曲人物動作比較夸張等。之后,教師在微課中呈現經典戲曲《武松打虎》中的人物形象,告知學生作者用夸張、變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戲曲人物的動作和神態,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夸張、變形的藝術作用。
上述案例中,學生通過對視頻和圖片的欣賞、分析、對比,對戲曲藝術產生初步認識,產生利用水墨畫表現戲曲人物的創作意識,能夠體驗京劇的獨特魅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采用微課展開練習,指導學生完成創作
美術課程主要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部分。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是一個常規又關鍵的教學環節,還是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與補充,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關鍵途徑。對此,在微課支持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微課趣味性強的特征,設計一些有趣的練習,帶領學生及時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讓學生將所學內容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為同伴賞析和評價提供時間,實現高效教學。
以小學美術“我設計的船”教學為例,教師先指導學生做浮力小實驗,了解船浮在水面的原理,明確練習內容:選擇合適材料設計一艘新穎美觀且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在練習環節,教師通過微課展示一些造型各異的船,讓學生觀察不同船的造型與功能,指導他們分小組討論用什么材料做船身。接著,教師在微課視頻中播放船的制作流程,展示塑料瓶開口的方法,海綿紙剪貼與組合的各種技巧和方法,每個小組均有一個移動設備可以反復觀看。教師出示教具,讓學生選擇材料在小組合作模式及微課視頻輔助下,動手設計和制作一艘小船,確保船可以在水中保持平穩。最后,教師借助微課將各個小組的作品錄制下來,一起欣賞和評價。
上述案例中,教師借助微課的優勢突出美術練習的趣味性和靈活性,讓學生結合視頻內容自由分析與創作,培養他們對船造型的設計、表現能力,并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主動引入微課,在課前、課中、練習等環節巧妙地運用微課,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熱情,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美術綜合素質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