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昆 楊志強

先后被評為“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學校”“鶴壁市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鶴壁市創客教育示范校”“鶴壁市數字校園”;多次在鶴壁市、淇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優秀組織獎”“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在鶴壁市首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榮獲季軍……近年來,在鶴壁市教育體育局“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推進”總體思路指導下,淇縣同濟大道小學(以下簡稱“同濟大道小學”)乘著“互聯網+教育”的東風,全體師生凝心聚力,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邁上新臺階。
據介紹,早在十一年前,同濟大道小學就著手建設數字校園:先后實現了多媒體設備班班通,校園廣播網良好運營,百兆光纖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建成了網絡直播互動教室、200多平方米的航模社團教室、機器人社團教室和高標準的創客教室。教師每人配備一臺筆記本電腦。
“我們把創建數字化校園工作,看成是對電教工作的總結,更把它看成是全面提升學校信息化程度的新起點,力求用數字技術提升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促進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學校管理的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效能。”同濟大道小學校長王俊梅說。
建規章 抓落實
在王俊梅看來,數字校園的建設是長期持續動態的建設過程,必須有專業隊伍和管理制度保證才能正常運行,而且管理必須和建設同步發展。
為將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王俊梅為組長的信息技術領導小組,制訂了評估制度,同時要求每學期各教研組至少完成一個專題講座、一節優質錄像課和一節公開研討課;利用本組教師的力量自制課件。每學期每位教師必須上傳5份教案、1份教學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并將此項工作納入教研組評比范疇,作為考核教研組工作的一項基本要件。
“云上資源”讓教學方法多一點
“我們學校的師生全在鶴壁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注冊了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可以下載課件、教案等教學資源,也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課件、教學心得、反思或看到的優秀文章等,放到個人空間全校共享,共同成長。”王俊梅說。
登錄鶴壁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可以看到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了電腦、平板、手機等多終端登錄。教師們可將課程教學設計發表在個人學習空間,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共同評、改、定,最后選出最合理、最優秀的教學設計集錦,供全縣教師使用。
課余時間,教師們可以通過平臺與家長交流,分享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的文章,解決家長的育兒困惑。疫情期間,教師借助鶴壁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手機客戶端“優教信使”,指導學生學習,批改學生作業,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優教信使”成了教師的好助手。同時,教師可以借助鶴壁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繼續教育學習。
直播互動實現“同上一堂課”
隨著直播互動教室的落成投用,同濟大道小學開設了名校網絡課堂、名師課堂和專遞課堂等,對名師及骨干教師課堂進行網絡直播。
“這一舉措讓‘小教室變成了‘網絡大課堂,城鄉接合部的稻莊小學和張近小學的學生,也可以‘坐在這個大課堂中,與我校學生同上一堂課。”王俊梅說。
稻莊小學和張近小學是同濟大道小學的結對幫扶學校,這兩所小學缺少音、體、美、科學等專職教師。同濟大道小學利用學校師資優勢,通過網絡直播和結對幫扶學校一同上課,實現了學校教師主講,三校學生同時聽課學習。每到周二、周三、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動時間,三所學校的英語、語文、數學教師通過網絡互動直播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
網絡直播還讓教師免去舟車勞頓之苦。在淇縣教研室開展教研活動時,教師們只需坐在寬敞明亮的直播互動教室里,就可觀看優秀教師的直播課,還可以和全縣各學校教師討論、評課。
信息技術助力學生多元發展
同濟大道小學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平臺,鼓勵學生大膽應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開展創新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學校先后成立了小荷詩社、航模社團、創客機器人社團、科學魔法社團等十八個社團。教師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支持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王俊梅說:“在學校社團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社團活動都安排在下午放學后,在各班教室進行。班級里的多媒體設備為社團活動提供了豐富優質的網絡資源,社團輔導教師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精心選擇、收集的音頻和視頻資料,解決了專業師資缺乏的難題,同時也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數字化校園創建過程中,同濟大道小學學生充分彰顯了個性。2017年9月,學校創建創客機器人社團,主要講解智能機器人的基本知識、作品設計、搭建結構、程序調試、作品演示、競賽集訓等。2019年3月,學校成立航模社團,學生們在組裝模型飛機過程中,自學能力逐步提升,設計及思考能力得到了鍛煉。2020年底,學校開設創客教育,主要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同時,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讓學生有更多展示科技創新能力的機會。2018年3月,劉鴻萱的作品《電風扇》榮獲第32屆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意成果二等獎;2018年12月,在河南省第十二屆青少年科學素質知識競賽中,孫紫涵、范學志榮獲二等獎,常甲欣、張華瑩、趙一鳴、王子琰榮獲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