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茜
【摘? 要】在金融全球化程度加深的國際背景以及利率市場化深度改革的國內背景下,中國利率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利率衍生品具有規避風險、價格發現等功能,極大地提高了金融能力,但其使用過程中存在市場性風險、信用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性風險等問題,由此商業銀行應通過找準利率衍生品市場定位、健全內控風險管理、建立系統的外部風險管理體系等制度對策對利率衍生品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
【Abstract】Under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intensification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domestic background of the in-depth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market has been accelerating.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have functions such as risk avoidance and price discovery, which greatly improve the financial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market risk, credit risk, liquidity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 in their use. Therefor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of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through institutional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dentifying the market positioning of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improving internal risk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ing a systematic extern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
【關鍵詞】商業銀行;利率衍生品;風險管理
【Keywords】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8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1-0010-03
1 中國利率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背景
對利率衍生品的風險動因研究,首先要考慮其發展的國內外大環境。近年來,世界范圍內以金融市場國際化等為主要特征的金融全球化程度加劇。各國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滲透融合,與此同時,潛在的金融風險隨之增加,以利率衍生品為主的金融衍生工具也越來越在規避風險方面發揮出色的作用。
中國的利率衍生品市場,是金融市場自由化背景下亟待發展的金融領域。對于經濟轉軌型國家而言,為解決“金融開放”進程中國內外相協調的問題,中央需要對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采取審慎漸進的步驟。我國目前處于規范市場、加強并創新監管的深化改革階段。
除了以上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劇的國際背景和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深度改革的國內背景,利率衍生品的自身動因也是促進利率衍生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初期經典的MM理論通過闡述財務困境、稅收凸性、投資機會、風險暴露、市場不完全性、信息不對稱性等因素,反映了這些因素對利率衍生品的內生影響。
隨著不斷深入的后期研究,利率衍生品的自身發展逐漸形成4種動因理論:一是風險分散動因論,即在傳統金融機構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加入分散化模型可以使商業銀行利用利率衍生品規避風險;二是債務重新定價期調整動因論,即銀行在貸款業務中可能會遇到由于期限錯配而導致的重新定價風險;三是信用利差套利動因論,由于信用評級而導致不同信用利差差額存在的公司之間通過利率互換,獲得比各自獨立借款更低的融資成本;四是降低代理成本動因論,研究表明,除了降低代理成本外,利率互換的需求驅動因素還包括公司管理層將短期利率和利率互換結合起來,以獲得信息不對稱的套利機會。
2 中國利率衍生品存在的各種風險
利率衍生品所起到的規避風險、價格發現、杠桿交易、優化資產配置的作用極大提高了金融創新能力,但其本身在使用過程中也會產生許多風險。
2.1 市場性風險
市場性風險是市場交易主體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與期限和頭寸相關的風險,是利率衍生品存在的內生性風險。其本質因素是利率變動。引起市場性風險的具體原因如下:
①交易主體和需求同質化,交易品種單一。我國利率衍生品市場上目前只有4種衍生品,包括債券遠期、利率互換、國債期貨和遠期利率協議。
②利率衍生品定價困難。基準利率缺失,產品定價困難,缺乏專業性定價人才。
③利率衍生品交易和風險信息披露不足。根據資產定價模型和風險中性定價理論,作為風險厭惡者的商業銀行會以謹慎態度對利率衍生品定價。但由于該市場上投機者和金融投機機構的存在,如果其懷揣投機套利的目的,那么一旦利率上升,商業銀行不僅會因為自身持有的利率衍生品陷入避險失敗的境地,反而可能帶來更多、更大的風險。現行市場下,利率衍生品交易和風險的信息披露不足,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性風險會增加。
④不平衡頭寸缺乏對應的風險對沖。受利率結構不完整和期限錯配的主要影響,這些利率衍生品存在大量頭寸失衡,缺乏相應的風險對沖。盡管理論上來說利率衍生品的市場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具體設計衍生品的合約和交易機制來降低整體風險水平。
2.2 信用性風險
對于利率衍生產品交易所而言,由于清算機構的三方擔保和保證金制度的制約,利率衍生產品一般不存在信用風險問題,但在利率衍生產品的場外交易市場中,交易對手的信用狀況在時間間隔的變化內,容易發生違約危險。
該風險實際上是以市場性風險為基礎的,由于市場利率的變動,利率衍生產品合同的價值和損失發生相應的改變,形成交易雙方的盈虧,引發信用風險問題。
近年來,金融機構的信用狀況下降成為利率衍生品合約違約的重要原因。宏觀經濟形勢增速減緩,導致相關產業下行,其中許多大型金融機構承受了巨大的經營壓力:收入減少、利潤縮減甚至出現虧損,財務狀況惡化,相應的信用等級也發生下移,違約風險幾率大大增加。
2.3 流動性風險
根據利率衍生品流動性相較于一般衍生品較高的特點,利率衍生品在市場波動加上信用狀況的變動的雙重影響下會加劇流動性風險程度,一般與市場性風險和信用性風險一起發揮作用。當然,這種情況往往發生于場外交易的利率衍生品,如利率遠期等。
場外衍生產品多為非標準合約,流動性較低,市場交易量不足,得不到交易主體所需的合約,因而無法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遠期合約由交易雙方直接商定時間期限之后進行實際交易,如果其中一方違約,不能轉賣,流動風險較大。
2.4 操作性風險
操作性風險作為一種內部控制不完善、外部偶然性事件發生所造成的額外風險,它不是獨立存在的問題,一般會通過市場性或者信用性風險等相結合并產生負面影響。以下為操作性風險的原因分析:
①交易機構內部控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足。商業銀行對利率衍生品風險管理手段落后,沒有將VaR和CVaR方法模型應用到利率衍生品中,對其衍生品的發布信息只是每年利率交換的名義金額、資產和負債,并沒有公布利率衍生產品的交易情況、操作程序和風險管理方法,從而引發對其衍生品的信息披露不足的操作性風險。
②內部人員的操作失誤。在涉及執行、交割以及交易過程中,內部操作人員因操作不當而可能產生交易數據輸入錯誤、未經批準訪問客戶賬戶等問題。
③定價人員的技術缺陷。商業銀行缺少為利率衍生品定價的高質量人才隊伍,無論是模型構建還是策略運用等技術性層面的理論實操經驗都存在不足與缺陷。
3 根據現存問題得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對策
利率衍生品這一工具的特點與功能使得商業銀行在規避風險方面獲得更多建設性的可能,但其本身也會給商業銀行帶來風險,乃至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因此,利率衍生品作為一項操作性強、靈活性高的產品,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制度和監管層面的建設,采取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對策予以保障,將業務的運營控制在合理的風險范圍內。由此,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制度可細化為以下幾個部分。3.1 找準利率衍生品市場定位
①改變趨同思維,走差異化道路。對于利率衍生品這一市場,競爭優勢表現在運營效率和戰略定位上。既然市場參與者有多樣化的需求,那么在產品設計與選擇上也必然應該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這種競爭方式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創新可能性。所以,商業銀行出于自身發展的考慮,必須改變趨同思維和趨同發展模式,調整利率衍生品業務結構和運營管理,通過差異化戰略搶占市場份額。
②提高利率衍生品的研發能力。我國利率衍生品市場發展歷史較短,交易規模較小,交易種類單一化、同質化,交易流程不規范,發展的范圍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商業銀行在利率衍生品的創新方面動力不足,能力有限。因此,商業銀行要深入研究其價格發現功能,在保證市場健康發展的同時,避免結構錯位,防范中國經濟的高杠桿率對衍生品的影響。上述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商業銀行對利率衍生品整個市場體系的整頓與風險管理,從源頭上解決利率衍生品研發存在的問題并激活其研發積極性與創新活力。
③擴大利率衍生品交易規模和增強靈活度。利率衍生產品的價格已成為該市場的競爭核心,為提高利率衍生產品的定價能力,商業銀行可以將現貨市場作為出發點,既可以針對不同利率衍生產品的特點、資金成本、定價模式風險容忍度、競爭策略,也可以根據客戶價格和目標利潤等自行定價。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應該在經營模式上進行革新與轉型,加強與外資戰略投資者的合作,擴大利率衍生品的交易規模,這將會大大增強其靈活度。
3.2 健全內控風險管理制度
科學有效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作為利率衍生品操作性強、處理高要求業務時穩定實施的保障,制度建設亟待加強。業務運營在合理風險范圍內要控制好利率衍生品的風險特征,針對不同的風險敞口,實行支出制度,做好撥備計提的準備,并健全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
①明確目標與職責。商業銀行規范對利率衍生品交易的審批程序要合理合法,尤其對利率衍生品的信用性風險等有明確規范的審批程序。
②建立嚴格的限額體系和授權制度。通過風險評估系統,商業銀行應對利率衍生品影響資產組合收益及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并量化銀行可承受的風險邊緣,由此確定一個相對合理的風險限額。此外,利率衍生品的交易必須由符合資格的高級管理人員簽批進行,這種授權制度進一步將交易程序規范化,有利于風險管理的優化。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對風險管理機構設置的優化、擴大利率衍生品交易規模和增強靈活度、提高利率衍生品的資本充足率。
③實現由經驗性管理到數據性管理的轉變。商業銀行要全面地、及時地完善風險信息披露及定期報告制度。可以借鑒美國的風險管理經驗,將商業銀行與金融數據服務公司信息聯合,實現全面的信息共享;可以通過實現定期規律的大數據調查,針對數據庫的歷史數據和參數進行合理性檢驗,并通過穿行測試將模型估值與歷史交易數據、標準化衍生品合約及其市場價值進行對比,以判斷合理性;行業間橫向縱向對比分析,包括模型定價的估值范圍;全方面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風險意識,完善定價機制,提高衍生品的定價和設計能力。
④鼓勵研發量身定制產品的機制。在利率衍生品市場交易中,商業銀行能否獲得利潤,主要取決于銀行能否設計出高復雜度和服務專業性的產品。這需要商業銀行對客戶的財務狀況信息、風險偏好等進行理解性的、明確的分析,并在了解其融資習慣的基礎上創建獨家服務計劃或定制產品。商業銀行應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促進科學、實用的風險計量體系的發展。
3.3 建立系統的外部風險管理體系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于利率衍生品可能會產生交叉復合風險的考慮,商業銀行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體系化的外部風險管理體系,以防范和化解可能產生的重大風險。該體系主要分為以下3個部分:
①風險監測。商業銀行需選用合適的模型,同時利用大數據完善預測,對利率衍生品進行風險評估,范圍從現有存在的風險到潛在風險,步驟從風險性質識別到風險量化評估,跨度從交易活動開始到交易過程再到交易系統的內在操作風險。在評估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多重風險,這無疑增加了風險識別與分析的難度。商業銀行在識別風險時應繼續保持創新和前瞻性,如選擇適當的模型來衡量VaR和CVaR風險。同時,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改進利率預測和利率衍生品評級體系也是一種高效、合理的創新對策。商業銀行可以提取相關數據,靈活運用數學領域的計量模型獲取風險資本金的數值與比例,以此來降低利率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②風險管理。包括風險分散、風險對沖和風險轉移。對于風險分散,商業銀行可以進一步改進風險度量和壓力測試。從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可以針對上一步風險監測的結果,對利率衍生品產生的市場性、流動性、操作性風險進行處理,包括建立最優資產配置體系以分散風險、利用合適的模型實現風險對沖或風險轉移。這不僅達到成功管理利率衍生品風險的效果,還能同時獲得收益最大化。
③監控模式。創新監管系統,防止利率衍生品風險升級為跨境轉移。商業銀行應開展跨境合作,建立統一標準,實行共同監管。首先,要加強原有的機構型監管模式,彌補監管重疊、效率低下的監管模式短板;其次,建立并加強穿透式監管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決在商業銀行的交叉業務中發生空白性監管、過度監管、監管不一致、協調成本較高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針對失信違法的行為,設計并實施好征信體系,對交易主體雙方、資產征信,通過立法的手段實行失信懲治機制,銀行與政府共同實現監管標準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對策的引入和完善對我國商業銀行利率衍生品的創新發展乃至整個利率衍生品市場的良性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利率衍生品業務交易規模的擴大,其所帶來的風險對于風險管理的規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國外發展史經驗來看,這是一個從無到有、日臻完善的過程。商業銀行可以借鑒國外豐富經驗,從抓準市場定位、健全內控風險管理制度、建立系統的外部風險管理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利率衍生品的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程軍.我國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2018(10):85-86.
【2】楊丹丹.探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4(16):71-72.
【3】杜鵬.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外資,2013(01):202+204.
【4】李艷.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及策略[J].時代金融,2012(09):139.
【5】周威皓.中國商業銀行利率衍生品風險管理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9.
【6】徐鶴龍.利率衍生品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