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嘉成


【摘? 要】近年來,吉林省不斷加快優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但就現狀而言,仍舊存在農產品成本較高、種類單一、競爭力較弱等困境。加大國家財政支持力度在推動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論文針對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現狀,總結分析當前其實現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面臨的困境,并探討合理運用財稅政策推進農村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路徑,為吉林省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提供有效參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Jilin Province has been accelera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in ter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such as higher cost, single category and weak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reasing national financial sup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Jilin Province.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realiz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path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rational use of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Jilin Province to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關鍵詞】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財稅政策
【Keywords】Jilin Provinc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fiscal and tax policy
【中圖分類號】F3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1-0062-03
1 引言
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內容,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是加速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加快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必由之路。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不斷提升,優化調整農村產業機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路徑。吉林省農業現代化起步較晚,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在農村產業結構布局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加快農業企業的轉型發展,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財政資金是支持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資金來源,同時,國家相應的財稅政策也可以直接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因此,深入探究國家財政推動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路徑,對于加快吉林省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 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現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鄉村產業興旺。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的關鍵路徑。吉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對吉林省農村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是其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基礎性前提。在此背景之下,吉林省積極探索實現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新路徑,并在農村產業發展中取得了諸多積極成效。
2.1 糧食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7-2019年,吉林省谷物、豆類、薯類主要農產品產量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近幾年吉林省主要糧食作物種植結構處于明顯的優化調整階段。從整體來看,稻谷與玉米產量處于下降趨勢,小麥、豆類呈現整體大幅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加大對糧食作物的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根據農產品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進一步調減傳統的稻谷、籽粒玉米的種植,同時加大優質小米、優質大豆等農作物產量,同時,調減薯類農產品產量。
2.2 畜牧業產業鏈不斷擴大,規模以上養殖場數量持續增加
2019年,吉林省制定了畜牧養殖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立足加快建設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及農業經營體系的總體要求,確立了幾塊蹄筋畜牧業全產業鏈建設的重點任務,確立了以圍繞國家及省級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圍繞引進畜牧產業化大項目、圍繞養殖加工優勢主產區的“三個圍繞”,大力推進畜牧業全產業鏈建設,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在此背景之下,吉林省畜牧業產業鏈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規模以上養殖場數量持續增加,累計超過1萬個。
2.3 園藝特產業發展迅速,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升
近年來,吉林省園藝特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2020年,吉林省進一步推進設施園藝產業集群化發展,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人參產業加快振興,園藝特產總產值達到1451億元。
從表2、表3特種作物生產情況可以看出,2017-2019年,人參、甘草、枸杞等經濟型特種作物的播種面積大幅擴大,食用菌、黑木耳、蘑菇類等較高食用價值的特種作物的生產產量大幅增加。此外,全省蔬菜園藝作物產值大幅提升,從2017年的961974萬元,增長至2019年1505956萬元,增長幅度達到56%以上。
3 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吉林省在推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中,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同時,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發展中仍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農業人才缺失
在吉林省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扮演著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現代農業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出了新的標準與要求,傳統過時的農業生產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的需要。目前,吉林省農業從業人員存在專業知識素養普遍較低的問題,缺乏農產品生產經營的管理經驗,對農產品市場研究不透徹,無法深入挖掘產品潛在價值,成為了阻礙農業產業進步的絆腳石,雖然吉林省近年來不斷培育農業專業領域人才,加強農業研究人員隊伍建設,但是面對龐大的農村市場的需要,專業人才的分配顯得捉襟見肘,尤其是人們對于農村根深蒂固的偏見以及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與城市的差距,導致人才流失這一困境難以得到解決。
3.2 科技支農力度不足
一方面,農村產業經濟發展中,第一產業占據主體地位,主要包括種植業和畜牧業。近年來,農村第一產業發展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從其發展整體來看,第一產業科技含量較低,科技投入存在明顯不足。2019年,吉林省農業機械總動力為3656.1萬千瓦,機電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僅達到63.2%。相較于農業發達省份,吉林省農業科技含量較低,現代化農業科技水平整體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
另一方面,農村第三產業主要特點是以科技、服務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其是實現農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但是從全省來看,農村第三產業的供給量存在顯著不足,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餐飲服務及交通運輸上,而對推進農村產業現代化建設的金融、科技等高水平服務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嚴重不足。當前,吉林省針對農村產業的財稅政策具有較強的領域性特點,其扶持的領域主要集中在種植業、畜牧業、農產品生產及銷售、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領域,對于農業科技推廣、農業金融與投資服務方面的相關體系尚未確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制約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3.3 鄉鎮企業發展滯后
吉林省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鄉鎮企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吉林省鄉鎮企業發展中,受粗放式發展模式制約較大,且鄉鎮企業發展水平較低,存在人才吸引力不強、創新力度不足等問題。此外,吉林省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較為緩慢,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呈下降趨勢,規模經濟小,且存在布局不合理、加工產品附加價值不高等問題。吉林省并未針對農產業深加工產業發展制定明確的財稅激勵、優惠等政策,未建立專項的扶持體系,在農產業加工市場推廣方面沒有明確的政策,從而導致省內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滯后。
4 運用國家財政推動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路徑
4.1 完善財政政策導向性作用,充分發揮其結構效應
農村產業發展的根本性制約因素在于經濟資源匱乏,加大經濟資源的投入力度,引導優質資金的流入,是推動吉林省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一方面,運用財政政策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要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導向作用,通過財政投入提高農村產品的相對價格,同時根據相應的財政政策,加大對涉農企業規模化發展的導向,加強對生產成品、產業技術革新的微觀指導,鼓勵農民與涉農企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同時,立足政府宏觀調控視角,通過加大在行業標準、創新項目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加強農村產業創新技術發展導向,促進粗放式產業結構轉變,優化農村產業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結構效應。首先,通過政府財政直接投入或者財稅補貼的方式,加大對農業科技領域創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村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水平。例如,政府針對特大農業問題的科研項目進行直接投入,建立專業科研機構優化解決問題;對通信、交通等產業,則以間接投入為主,促進其發展規模與速度。其次,加大對農業教育培訓方面的財政投入,改善農村教育環境,加大對農村涉農技術人才的培養,為產業長遠發展奠定人才基礎。最后,降低農業非生產性支出,例如,降低政府農村產業發展相關的行政費用支持,提高政府部門的業務辦事效率,減少相關產業行政審批費用等途徑,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4.2 完善相關稅收政策體系,加大農村產業結構優化扶持力度
當前,吉林省針對農村產業的財稅政策扶持存在在特定領域集中的問題,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導向性存在一定的局限。在針對農村產業結構進行整體的優化適度調整過程中,既要有針對重要環節的重點扶持,還需要有對一般環節的有效關注。簡言之,就是吉林省應當運用完善的稅收政策體系,為農村產業結構中的各個環節都提供相應的扶持,以促進其結構優化升級。
首先,完善稅收激勵政策體系。第一,完善科技創新激勵稅收政策,加大對技術嚴格與革新環節中的稅收減免力度,從而加大對吉林省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全產業鏈轉化的激勵作用。第二,調整個人所得稅政策,通過減免農業科研人員獎金稅費、加大科技成果獎勵免征限額、減征或免征科研人員股權分紅等系列稅收激勵政策,發揮其對科技人才扶持與激勵的促進作用。第三,加大對農業領域風險投資的財稅支持力度,例如,對于農業行業領域高新技術項目風險投資相關企業提供投資退稅政策,企業員工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等,促進農業高風險投資公司資本回報率的提升,加大對該類企業的稅收激勵作用。其次,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豐富稅收優惠方式,除了傳統的稅收減免、稅率降低等手段外,同時增加納稅扣除等稅收優惠方式,形成稅收直接與間接優惠相結合的財稅體系。同時,加強對稅收優惠政策的跟蹤與評估,分析其對農村產業結構優化的政策效果,及時改進與調整,切實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的引導與扶持作用。
4.3 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農村產業結構優化環境
推進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優化,還需要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促進作用,完善相關金融、法律等配套政策體系,從而為其產業結構優化營造良好的環境。一方面,加強財稅政策對農村產業結構金融體系完善的促進作用。一是加強財稅引導作用,促進多層次農村銀行體系的建立。當前,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優化中,民營經濟占據重要地位,但是民營經濟發展通常面臨資金困境。加大財稅政策對多層次農村銀行體系的建立,提高對重點農村銀行的扶持力度,指導其加強對農村民營產業經濟的資金支持,解決農村民營經濟發展困境。同時,積極引導完善的農村銀行建立借貸信用體系,規范運行模式,在維持農村銀行相對寬松的借貸條件的基礎上,加強借貸審核力度,從而確保資金有效引入農村產業的全產業鏈中,解決“三農”與小微農業企業資金困境,以此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多元化發展。二是加強對多層次農資市場建立的財稅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產業市場,通過建立農業企業債券、期貨和現貨市場,積極引進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等,加快社會資本在農村農業企業的流動,消除市場信息不對稱,將更多的農村優質產業信息提供給社會金融機構,吸引優質投資。另一方面,加強財稅政策對農村產業結構法律體系完善的促進作用。一是通過合理控制財稅政策區間范圍,在公平、平等的原則下優化省內不同地區、不同農村產業的稅收政策,在此基礎上建立相關法律體系,監督財稅政策的有效實施,確保其對農村產業結構優化作用的充分發揮。二是完善相配合的地方法律體系,包括政府采購法、稅收、預算等相關財稅方面的地方法律,確保其具有針對性與適應性。同時,針對吉林省農村農業產業發展建立農業企業法、農村產業項目招投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農業企業市場行為,并確保政府充分發揮其職能,進一步催化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5 結語
現階段,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農村產業發展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實現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財稅資金是其主要資金來源。通過完善財政投入政策、稅收政策以及相關配套政策體系,能夠實現對財稅資金的高效運用,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對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促進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吉林省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吉林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朋,張劍雄.西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民收入關系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5(35):57-59.
【2】李宏.我國新農村農業財政投入政策及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2(08):102-103.
【3】田國雙.稅收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研究[J].稅務與經濟(長春稅務學院學報),2005(02):9-12.
【4】仝玲玲.地方財政與金融發展關系研究——以產業結構調整為背景[J].人民論壇,2016(0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