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靈
【摘? 要】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促進就業增加、激發創新創業和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卻是世界性難題。雖然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但對于小微企業日益增加的資金需求而言,我國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仍然很多。論文從小微企業融資的2種模式出發,對比研究由政府銀行主導的傳統式金融融資模式和大數據模式下新型金融科技融資模式,深入分析政策和科技創新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優勢以及發展障礙,進而提出政策建議。
【Abstract】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mployment increase, stimul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s a worldwide problem. Although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facing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for their increasing capital needs. Based on the two financing mod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financing mode led by government and banks and the new financial technology financing mode under the big data mode, deepl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obstacles of polic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關鍵詞】小微企業;金融創新;金融科技;普惠金融
【Keywords】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novation; financial technology; inclusive finance
【中圖分類號】F832.4;F276.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1-0083-03
1 引言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雖然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現階段小微企業的融資仍然有旺盛的資金需求,由于其生存狀態的高度復雜性和相對較高的信用風險,面臨著信貸資金滿足率偏低等困境,現有政策仍無法完全滿足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困境阻礙著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2 小微企業融資的現狀與模式
關于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研究大體分為2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政府銀行主導的傳統金融融資模式的完善和創新;第二個階段是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大數據模式下的新型金融科技融資模式。
2.1 由政府銀行主導的傳統式金融融資模式
從政府角度看,在小微企業的融資過程中,政府職能應該是引導市場發揮其市場配置作用,通過一系列規則和政策制定來引導社會和民間資本流入廣大基層中具有先進技術和基建相關的小微企業,引導小微企業合理地發展和建設來不斷促進我國市場體制的完善。在過去的模式中,我國財政部門通過發布一系列財政政策來重點保障小微企業的貸款貼息,同時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完善政府對于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功能,我國稅務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稅收政策來減輕小微企業的資金流轉壓力。而在創新方面,政府主導的小微企業融資可通過信托基金公司,為地方政府建立適度轉貸基金或通過資產證券化和企業投資來吸引企業參與政府項目。
從銀行角度看,銀行和企業信息不對稱是造成銀行對小微企業“惜貸”的主要原因。保持銀行和企業間信息溝通渠道的便捷性和暢通性非常必要,加強二者之間信息對接和信息共享的及時性與簡單化是可取的,政府的一大難題就是在為銀行放貸和小微企業申貸間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支撐渠道,而借助非金融機構的信息優勢可以提高銀行資金利用率,同時政府發揮政府職能,加強銀行和企業間的統籌協調,強化政府在銀企間作為融資擔保的穩定性,同時為銀行作為資金供給方可能存在的不確定風險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有助于提升小微企業融資獲得率。
一言概之,對于傳統式的金融融資模式的創新性問題大多聚焦在政府和銀行與其他機構的合作方面,以解決銀行和企業間長時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資金供給方的資金利用率和完善資金供需二者間交流渠道的構建。
2.2 大數據模式下的新型金融科技融資模式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金融與互聯網技術運用相結合的背景下,大數據模式中借助云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和政府、金融機構平臺的結合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現有的模式創新中,有的平臺機構嘗試著從“互聯網+區塊鏈”的角度,對互聯網上大數據進行處理,融合區塊鏈技術重新建立貸款機構和小微企業間的信任模式,通過系列的數據處理和模式選擇來降低小微企業傳統融資模式中的高額交易成本。同時,互聯網技術為金融機構貸款的信息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功能,這一技術的融合有助于大數據時代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擴展。
在互聯網平臺為中介的融資模式中,互聯網下的金融機構通過其在大數據支撐下所掌握的海量數據處理技術和智能化的數據采集技術,構建了相當規模的智能化信息收集平臺。同時借鑒于金融科技本身發展中所應用的風控系統,新型狀態下的小微企業融資也采取了數據分析和信息挖掘技術,來對小微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資金流動性進行評估,分析預測出小微企業的貸款資金償還能力和償還意愿。同時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資金的數額和流程渠道也進行了智能化和優化,這些都有助于緩解現有小微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同時相對于傳統融資渠道其融資成本大幅下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大幅提高。
3 小微企業融資的困境分析
3.1 供需關系不對稱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非常旺盛,但由于其資金需求時間急迫,周期較短,擔保能力較弱,導致其資金滿足率低。據我國2021年第二季度銀行的問卷顯示表明,中國的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指數是72.3%,與此同時,我國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的需求指數分別是59.1%和62.3%。在第二季度末,央行實行了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給予小微企業的貸款同比增長26.6%。整體而言,我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力度在加大。在過去,傳統金融服務針對于頭部企業融資需求的滿足率較高,對尾部小微企業的貸款資源仍相對較少,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供需關系不對稱,是未來我們仍需重視的問題。
3.2 融資渠道單一化
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其主要有兩大類融資渠道:一是以間接融資形式或直接融資形式的外源融資;二是內源融資。我國小微企業所獲得的外源融資不足,約占其融資的10%,其以債券或者股票的方式進行,向社會公開進行資金募集的外源融資極少。小微企業本身具有密集型勞動成分,大多為個人獨資企業或是合伙企業,其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由于其自身性質,企業實際控制人常常會在融資時優先考慮內部融資。由此,我國小微企業90%以上的資金需求通過自有資金、營業積累的資金、風險資金以及借貸資金等內源融資獲得,其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化。
3.3 銀行和企業信息不對稱
在我國現有的監管體系和市場機制下,一方面,小微企業數據分散,信息維度、標準差異大,共享難度大,獲取成本較高,導致銀行在收集有關小微企業的相關財務信息或是過往信貸記錄方面較為困難,導致其信貸決策的制定也難于確定。另一方面,由于商業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的復雜性,小微企業對于眾多銀行及金融機構的融資產品了解不多,從而較難尋求相匹配的融資信息以獲取合適的服務。同時,在小微企業和商業銀行及其金融機構間存在逆向選擇問題,貸款機構面臨的道德風險較高,小微企業獲得貸款后,由于我國企業失信行為判定標準尚未制定,其證據采集和處罰判決環節也不夠完善,有可能造成小微企業貸款后,為了追求更高收益而違背其貸款條例,將資金投入風險高于其承諾的風險領域,導致貸款機構面臨的不確定風險較高,其放貸后對企業的監管和管理難度也上升。
3.4 融資體制尚不健全
我國傳統的金融體制中,由于國家制度安排和小微企業的本身性質導致了對于小微企業融資的相對歧視。我國的小微企業大多為個人經營,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居多,在進行融資時,與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相比,其融資需求和信貸評級都相對落后,傳統金融服務一般更傾向于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進行貸款發放,這種既定思維模式對小微企業的融資造成了嚴重的阻礙。當前在地方政府政策導向下金融機構將大部分資金集中于沿海較為發達的地區和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融資體制的相對不健全導致了資金在不同區域及不同產業間的分配并不均勻,有損于小微企業的融資效果。
4 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性研究
在小微企業未來的創新融資方向中,傳統融資模式的改變、地方政府資金政策扶持的傾斜以及互聯網模式下大數據技術的融入,將為小微企業未來的融資提供新的創新模式和思路,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推廣和發展。
4.1 創新傳統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模式
傳統模式下的融資作為市場資金配置的一種常見行為,資金通過市場配置由金融機構籌集轉移向小微企業,我國各級地方政府有著相對不同的規則,貸款機構也有對于貸款回收率和信用風險等的考量,在傳統體制背景下,對于小微企業的融資,過多地強調了金融機構貸方的風險防范,導致了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局,即商業銀行“不敢貸、不能貸、不愿貸”。政府層面上,可以通過政策落實小微企業可能的風險責任,建立政府層面上的信息共享平臺,來幫助商業銀行分散風險壓力,同時給予小微企業足夠的融資空間,避免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錯過優質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方面上,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及時掌握小微企業的綜合信息,突出標記不良貸款率高的小微企業,同時核實其法人的信用問題和公司資本實力。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也可以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其重點可以放在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上,使地方金融機構資源滿足地方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通過政府政策引導來拓寬地方金融機構的融資通道,同時對地方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的開發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相應的稅收福利,通過風險管理和利用行政手段以及科技手段來提升本地小微企業融資相關機構的融資效率,當地政府也可以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結合金融機構的金融技術,來最大限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并降低融資成本。
4.2 科技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的創新模式
隨著計算機、云技術、大數據等科技的快速發展,科技在各傳統行業得到快速推廣和應用。金融領域融合了互聯網相關技術,通過大數據處理和云計算,通過高效的數據挖掘和信息處理,為科技金融下小微企業新型融資模式提供了可能。
科技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的主體有政府、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等。互聯網平臺主要有(P2B、B2B)平臺融資渠道,P2B指個人對企業的貸款模式,B2B指企業對企業的貸款模式。當前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平臺數據海量增長,其處理信息的云計算和大數據篩選功能也隨著金融貸款機構的升級而不斷升級,其對原有融資模式帶來的是兩方面的改變:一方面,科技金融的出現使得小微企業有能力對貸款機構進行篩選,選擇貸款利率和還款日期在自己承擔范圍內的金融機構,克服了信息不對稱對其帶來的渠道劣勢;另一方面,在科技金融的背景下,幫助小微企業進行融資的金融機構的篩選條件和標準相應有所降低,對于廣大小微企業的交易成本相較于傳統的渠道明顯下降,其貸款利率也較為靈活。所以,科技發展帶給了金融機構更加廣闊的融資選擇,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的籌資渠道都在不斷完善,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途徑。
5 金融科技服務小微企業的政策建議
5.1 完善金融科技服務小微企業的體制建設
我國政府應結合國家戰略,結合目前迅速發展的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完善大數據金融的覆蓋范圍。對于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戰略性方針,指引金融機構更好地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來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好的出路。同時,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小微企業發展情況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標準,對本土金融貸款機構實施合適的管理辦法,既完善小微企業的信用評級來保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又對融資機構提供技術和政策支持。
5.2 適度監管,完善信用評價機制
從監管層面來看,我國對金融科技的監管還有監管漏洞,其責任明確并未十分清晰,處于逐漸完善中。監管職責的落實是小微企業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政府監管部門需要確保小微企業以及參與其中的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所提供信息的有效性。市場準入標準的落實和信用評級的完善是杜絕小微企業參與主體違法行為產生的重要前提,政府或金融科技部門的信息處理平臺需要對小微企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進行信息溯源和核實來降低融資雙方違約風險的發生。規范企業財務管理,維持良好的企業信用,也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成功率的重要標準。此外,政府應該對金融科技平臺的運營和融資進行監管,實行線上和線下的監督,建立健全信用評級機制,來保證小微企業融資的合理監管。
5.3 建立科技融資與傳統融資的融合機制
傳統融資渠道和新型科技金融融資渠道各有優勢,科技發展創新推動傳統金融機構的升級,同時傳統金融反作用于金融科技融資渠道的建設。由于傳統渠道的商業銀行和融資部門具有客戶積累、資源分配、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優勢,而科技金融具有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優勢。未來的小微企業融資機構可以在傳統渠道的框架優勢上進行升級和完善,注重科技研發水平,利用好大數據的平臺優勢,增強部門的科技金融實力來優化其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提供更加完備的業務流程和高效的服務質量。同時,國家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近期明確了深化新三板改革,在我國首都設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給小微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綜上所述,小微企業的融資模式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傳統模式和金融科技模式的融合與發展會有效改善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我們要不斷地探索與創新,為小微企業的融資營造良好環境,更好地服務于小微企業,推動我國普惠金融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董國姝,田中俊.融資平臺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演變及發展趨勢:以合作融資模式為視角[J].上海經濟研究,2015(6):36-43.
【2】王右文.金融科技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1(08):41-48.
【3】徐潔,隗斌賢,揭筱紋.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4):92-96.
【4】安寶洋.互聯網金融下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融資創新[J].財經科學,2014(10):1-8.
【5】施玉杰,周小花.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時代金融,2017,658(12):45.
【6】孫爍,李振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小微企業經濟發展策略分析——以青島市為例[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1):80.
【7】肖本華.美國眾籌融資模式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南方金融,2013(1):52-56.
【8】姚王信,夏娟,孫婷婷.供應鏈金融視角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及其緩解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04):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