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娥,李 毅,周自婭
(陜西省鎮巴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陜西 鎮巴 723600)
馬鈴薯是陜西省鎮巴縣主產糧食作物之一,通過在馬鈴薯作物上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為有機肥替代化肥提供科學依據,特此進行了馬鈴薯化肥減量增效試驗。
品種:希森6號。
有機肥:陜西睿潔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商品有機肥(有機質≥40%,N、P、K含量≥5%)。
化肥:尿素(46%)、普過磷酸鈣(12%)、俄羅斯硫酸鉀(50%)。
選擇在鎮巴縣長嶺鎮九陣壩王幫青責任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黃棕壤土。
處理① 667 m2施商品有機肥200 kg,100%優化施肥用量;
處理② 667 m2施商品有機肥200kg,90%優化施肥用量;
處理③ 667 m2施商品有機肥200kg,80%優化施肥用量;
處理④ 667 m2施商品有機肥200kg,70%優化施肥用量。
試驗設3次重復,小區隨機排列,每個小區垂直于壟向排列。小區面積2 m2,株行距40 cm*35 cm,每小區栽植馬鈴薯140穴,小區間走道30 cm,四周設置保護行,小區農事操作內容和大田管理一致(見示意圖1)。

Ⅰ①②③④Ⅱ③④①②Ⅲ④③②①
試驗667 m2商品有機肥200 kg,667 m2優化配施化肥純氮11.5 kg、純磷6 kg、純鉀10 kg,商品有機肥及氮、磷、鉀全部作底肥于播種時穴施(表1)。

表1 馬鈴薯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方案
試驗于2019年12月24日深耕深翻,采用人工清除雜草后機械旋耕,各處理以走道隔開。12月26日播種,播量4 666株·667 m-2;3月6日出苗; 6月24日收獲。全生育期人工除草2次,中耕2次,其他農事操作措施相同。
各處理間差異不明顯(表2),說明有機肥對馬鈴薯生物學特性影響不大,化肥起決定性的作用。

表2 馬鈴薯各處理間生育期等調查(年·月·日)
單純的從產量上看(表3),處理③產量最高,商品薯也是最高,分別高于處理①230 kg,處理②130 kg,處理④366.6 kg,說明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適宜的氮磷鉀比例,有利于產量提高。同時單純施用有機肥不能滿足馬鈴薯生長發育,化肥可以滿足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需要。

表3 馬鈴薯產量分析

表4 馬鈴薯區組間方差分析
從方差分析上看,處理間F值已達到顯著性,說明這次馬鈴薯在同時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的減少化肥用量,有利于馬鈴薯產量提高,達到增效的目的。
有機肥1.2元·kg-1,尿素2元·kg-1,過磷酸鈣1.4元·kg-1,硫酸鉀3元·kg-1。經效益分析,四個處理均盈利,相對來說處理3純收益最高。

表5 馬鈴薯各處理間效益分析 (元·667 m-2)
通過馬鈴薯減肥增效試驗表明,有機肥的增產效果不明顯,單純施用有機肥不施用化肥可行性不大,建議適量減少化肥用量,同時增施適量有機肥補充。要實現化肥減量增效,馬鈴薯應在減少化肥用量的同時,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實現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