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陽 , 熊小飛 , 廖孝忠 , 張顏青 , 馬 昕 , 熊 甜
(1. 陜西勉縣城投管委辦,陜西 勉縣 724200;2. 陜西漢中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陜西 漢中 723000;3. 陜西勉縣定軍山鎮中心幼兒園,陜西 勉縣 724200)
漢中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景色秀麗,地處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境內有東西橫貫的漢江水系和南北縱穿的嘉陵江水系,水資源豐沛,水質良好,年均降雨量800~1 000 mm。在秦嶺和巴山兩大山脈屏障作用下,氣候溫和濕潤、干濕有度,年平均氣溫14.5℃。林地面積152.9萬hm2,占全省林地面積的20%;森林覆蓋率達到50.12%。境內土壤肥沃,無污染,被譽為“地球同一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區域”,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甌玉盆”之美稱[1]。
漢中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點和生物種群多樣性,素有“生物資源寶庫”、“天然物種基因庫”之稱,也有“天然藥庫”美譽。根據普查,全市共有藥用動、植、礦物1 600多種,名列全省第一,居全國地(市)級第二。國家公布的365種重點中藥材漢中有280種,占77%。《中國藥典》收列618種,漢中有360種,占58%。國家衛健委最新公布的215種藥食同源保健食品中,漢中有160種,占74%。漢中現有道地藥材180余種,優勢藥材48種,面積近9.65萬hm2,年產量約18.66萬t;杜仲、天麻、附子、川穹、黃柏、元胡種植面積和產量單品占全國的50%以上。黃精、天麻、豬苓、元胡、杜仲等主要藥效成分含量是《藥典》標準的1~36倍,其中黃精多糖含量為14.5%,是《藥典》標準的2倍,天麻素含量為0.36%是《藥典》標準的1.8倍,豬苓麥角甾醇含量是《藥典》標準的2倍,元胡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是《藥典》標準的3倍,杜仲皮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是《藥典》標準的6.8倍、杜仲葉中葉綠原酸含量是《藥典》標準的36倍[2]。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漢中市中藥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引領,全面實施《漢中市生物醫藥產業鏈三年建設行動方案(2019-2021年)》,立足一縣一業,堅持政策引領、項目支持、園區承載、板塊推進,中藥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優勢更加明顯。城固元胡等11種中藥材品種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漢中附子等5種中藥材入選“陜西十大秦藥”。城固、佛坪、洋縣分別被授予“中國元胡之鄉”、“中國山茱萸之鄉”和“中國厚樸之鄉”[3]。略陽杜仲和佛坪山茱萸2個基地通過國家GAP認證,8個縣區分別被授予省級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科技示范縣或基地縣,13家企業的14個中藥材品種確定為全省“定制藥園”。全市培育發展中藥材種養殖企業111家,中藥材培育基地32個,專業合作社874家。引進培育中藥加工生產企業39家,其中規上企業15個,8家企業獲得GMP認證,全市中成藥品生產批準文號126個、保健食品生產文號208個,中醫藥企業總產值達60.87億元,產值過億企業6家、過10億企業2家。漢王藥業生產的“舒膽片”“強力定眩片”被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強力定眩片”單品年銷售額達6億元。全市建成陜西省資源生物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以上實驗室6個,中藥材產業科技服務或研發機構21個,5個道地藥材種植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列為省級地方標準。建成中藥材相關院士工作站1個、專家工作站10個,秦巴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建設。漢中市綠色農產品和中藥材展示交易中心建成投用,陜南藥材批發市場等8個中藥材交易集散地運營良好,漢中市高新開發區的“陜南現代中藥材產業園區”等一批中藥加工園建設如火如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更加重視中醫藥事業。2020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總書記從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戰略高度,充分肯定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貢獻,并對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做出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把中藥材產業作為“三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六大產業集群”之一和“六個生產交易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多重政策紅利的疊加,必將促進我市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
今后,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指導,走跨越式中藥材產業振興之路;堅持科技興藥、創新引領,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以“大中藥、大產業、大健康”理念,走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之路;堅持以道地藥材資源保護開發為重點,走標準化、集約化、集群化發展之路;堅持以名藥、名方、名企培育發展為支撐,走“漢字號”中藥材品牌建設之路。按照“漢方、漢藥、漢中”三個維度,構建“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發揮“政府、高校、產業、園區、項目”五位一體作用,共同開創我市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搶抓機遇、傳承創新、乘勢而上,使中藥材產業成為我市鄉村振興、富民興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建議重點抓好如下六個方面工作:
大力推進產業、生產、經營體系現代化,延長產業鏈條,發揮市場機制,加強科技創新和應用推廣,凝聚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批量引進良種繁育、設施栽培、現代生產加工技術,利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加快發展現代中藥材種植養殖業和中藥工業。廣泛開展技術培訓,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應用,提升中藥材產業科技水平[4]。
合理規劃布局,依托現有中藥材種植園區、中藥工業制造園區、大中型骨干生產企業,構建中藥材產業聚集園區。狠抓招商引資,引進技術、理念和資本,打造一批產業規模合理、進駐企業優質、生產技術先進、管理模式現代的中藥材產業園區、重點龍頭企業,促進和帶動區域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
根據各縣區氣候、土壤、地理特點、道地藥材分布和中藥材種植(養殖)基礎,結合市場需求,有序發展具有道地優勢區域特色中藥材、大宗優勢中藥材和稀缺潛力品種,創新生態種養技術與模式,提升規模、品質、資源品牌核心競爭力。支持經營主體按照GAP標準規范抓好中藥材規范化基地建設,加快中藥材產業大縣和省級中藥材藥源基地建設步伐。
按照2020版《藥典》對中藥飲片生產的要求,加強中藥飲片的質量和安全監控,提升中藥材飲片的加工能力和質量,建立規范化的中藥飲片生產線。一是提升廠房、加工設備、環境衛生等硬件設施。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做好各個環節的建設。二是建立規范化、規模化、高品質的藥源基地,確保中藥材質量可控、規模有保證,生產加工產業鏈穩定。三是抓好技術人員專業培訓。嚴格按照《藥典》規定的藥用部位、檢測方法、炮制方法、儲藏方法加工;四是建立飲片原料中藥材可追溯制度和相關質量管理平臺,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和責任可究。
積極鼓勵企業在設備、制備工藝、環保、基礎研究等環節改造提升,支持漢王藥業完成國家保護品種藥品“天麻定暈片”提升工程,使單一品種銷售年產值提高至8~10億元;支持相關企業中藥材深加工提升改造工程,促進我市中成藥加工制造上水平。支持企業在經典處方、民間驗方和現有中成藥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優化生產技術工藝,提升中成藥質量和效益[5]。
健全完善中藥材產地倉儲、現代物流、儲存養護、電子商務、質量檢測等服務和保障體系。加快褒河物流園區農產品中藥材交易服務中心建設步伐,以此為平臺,以中藥切片、飲片市場交易為起點,打造集全市中藥材集散交易、倉儲物流、質量檢驗檢測、線上線下服務及展銷展示“五位一體”的中藥材流通服務中心。成立漢中市中藥材產業聯盟、學會,廣泛吸納中藥材加工、銷售企業和種養殖大戶參與,發揮行業協會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助力中藥材產業抱團發展。加強各縣區中藥材銷售企業、大戶營銷隊伍建設,培育壯大中藥材專業營銷經紀人隊伍,提升市場營銷能力,擴大我市中藥材產品的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