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倩,吳泉蘭,陳長海
(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畢節卷煙廠,貴州畢節 551700)
GD 包裝機在卷煙生產過程中檢測到未達到工藝要求的煙支,啟動剔除機構,將不合格煙支自動剔除。剔除掉的煙支隨后落入輸送帶下方的接煙盒中,等待回收利用。同時,生產過程中受振動而掉落的煙末也會進入接煙盒中。生產一定時間后,GD包裝機的高速傳動部位表面會有油污聚積,煙末掉落過程中經過這些設備面就會沾染到油污,形成油漬煙末。油漬煙末進入接煙盒后與盒內剔除煙支混雜堆放,油漬浸染到煙支表面并深入內部,形成油漬煙支。油漬煙支無法回收利用,只能進行報廢處理,增加了原輔料的消耗和浪費。為降低成本,避免油漬煙末污染可回收的煙支,進行了油漬煙末和可回收煙支的分開收集裝置研究,對油漬煙末單獨收集,隔離二者。
對正常生產過程中14 臺GD 包裝機剔除箱接煙盒產生的油煙重量進行統計,此油煙重量包含了自然產生的油漬煙支和受到油漬煙末污染而產生的油漬煙支,數據見表1。每臺GD 包裝機剔除箱接煙盒內產生的單箱油漬煙支重量平均值達到了0.073 kg/箱,按每年生產40 萬箱計算,則每臺包裝機報廢的油漬煙支重量可達到29 200 kg。

表1 改造前油漬煙支重量統計數據
通過對GD 包裝機煙庫、傳動模盒和“767”推煙條部位、煙支剔除結構的研究,發現油漬產生區域如圖1 所示。當煙支不合格被設備從生產線上剔除后,會掉落到接煙盒中,正常煙末下落過程中,途經圖1 灰色部分時就會生成油漬煙末,一同掉入接煙盒中。要避免油漬煙末污染可回收煙支,則要將圖1 油漬區域范圍內下落的煙末全部隔離。油漬產生區域投影的平面是不規則形狀,實際生產中若使用完全吻合此形狀的隔離收集裝置,加工難度大且轉角過多,容易變形且難以移動。若取油漬區域面積最大長、寬值作為隔離收集裝置的長、寬值,隔離收集裝置就會覆蓋住煙支剔除機構的剔除范圍,連可回收煙支也會一并掉入其中,不能達到隔離油漬煙末和可回收煙支的效果。

圖1 包裝機油漬產生區域
經過多次試錯調整,設計出既不影響煙支正常剔除和下落回收,又能最大限度覆蓋油漬產生區域,還能方便移動的L 形不銹鋼煙末收集盒,且在傳動部位A 處加裝一塊拱形不銹鋼板作為煙末導板,如圖2 所示。導板使用螺釘固定在收集盒上,在A 區域產生的煙末可經過導板引流至收集盒內。至此,煙末收集盒可完全覆蓋接收油漬區域產生的油漬煙末。為了方便煙末收集盒的清理和使用,在煙末收集盒放置位置兩側加裝收集盒導軌,使煙末收集盒的抽出和放回省力順滑且對GD 包裝機本身不造成磨損,如圖3 所示。

圖2 油漬煙末收集盒

圖3 油漬煙末收集盒及導軌
在生產過程中,L 形煙末收集盒內煙末收集滿后,操作工將收集盒抽出,及時倒掉煙末,再放回傳動模盒下方位置,操作簡便迅速,如圖4 所示。

圖4 收集盒實例
將此油漬煙末收集裝置安裝到GD 包裝機后,對設備正常運行狀態下產生的油煙重量進行跟蹤統計,數據見表2。安裝油漬煙末收集裝置后,剔除箱接煙盒內油漬煙支重量平均值從0.073 kg/箱下降到了0.015 kg/箱,比原來減少了79%。由于安裝了油漬煙末收集裝置,杜絕了油漬煙末污染剔除煙支的可能,極大縮小了油漬煙支的產生范圍,也為以后杜絕油漬煙支的產生從技術上和設備改進上提供了啟發和思路。

表2 改造后油漬煙支重量統計數據
按照一年的產量為40 萬箱計算,安裝了GD 包裝機油漬煙末收集裝置后,每年油漬煙支產生量從29 200 kg 下降到6000 kg,每年可減少報廢煙支重量為23 200 kg。根據煙支實際重量與設計重量的測算,煙支含煙絲量約77%,再根據煙絲的回用率約60%可得,每年可節約的回用煙絲量為:23 200×0.77×0.6=10 718.4 kg。
本GD 包裝機油漬煙末收集裝置每臺制作成本僅為1330元,造價低且效果好,只要是相同型號的GD 包裝設備均可使用,若能推廣到整個行業,將能獲得極大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