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山東書局刊《經籍要略》考論

2021-11-02 00:21:48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21年5期

陳 偉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100)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阮元出任山東學政,次年二月編著《山東學政阮蕓臺示生童書目》。道光二十七年(1847)劉茮云佐湖北學政龍啟瑞編著《經籍舉要》,并于次年付梓。光緒元年(1875)繆荃孫佐四川學政張之洞編著《書目答問》,并于光緒二年(1876)在成都刻印。此三種推薦書目皆由一省之學政主其事,影響頗大,可并列為清代三部最重要的推薦書目。“清代向生童出示推薦書目的學政,見于記載者尚有雍正初年浙江學政彭維新、乾隆中期山東學政李中簡等,但其書目都已失傳。”[1]阮元之后,幾近百年,裕德出任山東學政,效仿前賢,又編《經籍要略》一書。該書目在書籍的分類、選目、推薦版本以及著錄數量等方面皆有諸多可取之處,是三種之外,又一部重要且合格的推薦書目,而其所受關注程度則較前三種為遜色,有鑒于此,筆者遂從五個方面對該書進行考論,以明確其價值。

1 裕德與《經籍要略》的編撰

裕德,字壽田,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撫崇綸之子,光緒二年(1876)進士,《清史稿》有傳,稱其“持躬謙謹,禮賢下士,有一得之長,譽之不容口,時皆稱之。”[2]光緒十二年(1886)裕德出任山東學政,有感于“齊魯故為文學之邦……然鄉曲之士或至不能舉其姓名,矧載籍淵博如四庫所收者乎。”[3]乃欲重編推薦書目,以為讀書士子所用。據《經籍要略》書前裕德所撰序言交代,光緒十年(1884)至十一年(1885)間,汪鳴鑾任山東學政時,曾重刊過龍啟瑞的《經籍舉要》。裕德到任之初亦思欲重印龍氏之書,然書板已不存,遂與同年孫葆田商議,孫氏以阮元任山東學政時所編《山東學政阮蕓臺示生童書目》相示,裕德遂將此事報與山東巡撫張曜,并囑山東書局刻梓。而后又思及阮元督學山東,幾是百年之前,而后“自粵匪倡亂,所至圖籍焚如”,今經史子集漸次大備,有賴于各直省承詔開局重新刻印。于是借此契機,裕德“暇日因參閱龍氏書目,稍為增刪,名曰《經籍要略》。”[4]又恰逢張曜命各府州縣振興書院,“見此編而善之,亟囑付梓”,遂得以與阮元所編書目并行。

光緒十六年(1890)秋,山東書局刊刻《經籍要略》成,裕德在序言中于編撰目的亦有所交代,曰:“特患窮鄉僻壤,問學未得門徑,則弇陋者固囿于見聞之不廣,而務為泛濫者又終于勤苦而鮮成……俾多士有所觀摩,庶幾人尚實學,正教益明,于士習所趨,不無裨益。”[5]《經籍要略》凡一卷,書前列凡例十則,書后附《勸學》八則。該書半頁十行,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同,四周單邊,大黑口,單黑魚尾,“玄”“鉉”“弘”“禛”“淳”五字避諱。今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孔子博物院等單位皆有藏本。該書僅此一版,后無翻刻,故筆者下文所論,皆以此版為依據。

2 《經籍要略》與《經籍舉要》的差異

在將《經籍要略》與《經籍舉要》進行對比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經籍舉要》的情況,該書版本較多,《中國古籍總目》之著錄可歸納為7種,即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光緒七年(1881)京師刻本、光緒八年(1882)陸廷黻甘肅刻本、光緒十年(1884)濟南刻本、光緒十九年(1893)中江講院刻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桂垣書局刻本、光緒間大興陳慶松刻本。此外,《經德堂集六種》所收為光緒七年(1881)刻本,《漸西村舍叢刻》所收為光緒十九年(1893)中江講院刻本,《叢書集成初編》收錄《經籍舉要》時亦據以排印。各本之間又存在差異,如“光緒七年本刪去了道光二十八年原有的《孔子家語》《孔叢子》《惜抱軒十種》,加入了原本沒有的《晏子春秋》,還對原本中先秦諸子的順序作了調整。”[6]筆者文中所據之本為光緒十九年中江講院刻本,天津圖書館藏,此本經袁昶增訂,凡增訂書目綴以“增”字,不在筆者討論范圍之內,書后所附又有《尊經閣募捐藏書章程》一卷、《中江講院建立經誼治事兩齋章程》一卷。

《經籍要略》與《經籍舉要》都是針對讀書士子而編的推薦書目,且龍啟瑞《經籍舉要》成書在前,故裕德在編著《經籍要略》時對龍氏之書有所借鑒,裕德本人亦直言不諱。但筆者在將二書進行對比研究之后發現,《經籍要略》參閱《經籍舉要》不假,但《經籍要略》本身的原創性亦不可忽視,下面具體從四個方面來介紹二書之間的差異。

2.1 選目數量及種類的差異

《經籍要略》與《經籍舉要》在書籍種類的選擇方面也差異頗大。《經籍舉要》著錄書籍總量不大,因此有些門類難以涵蓋,如子部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經籍舉要》便一書未選,而《經籍要略》則皆選數種。其他如經部詩類、禮類、諸經總義類以及史部地理類的著作,《經籍舉要》所選不多,而《經籍要略》則大幅增加。甚至于同一人的著作,兩書所選亦不盡相同,如同是江永之書,相較于《經籍舉要》,《經籍要略》刪掉了《春秋地理考實》,而增之以《周禮疑義舉要》。又如同是孫星衍之書,《經籍要略》刪掉了《古文尚書馬鄭注輯》,而增之以《今古文尚書注疏》。

2.2 選目版本的差異

盡管《經籍舉要》著錄之書絕大部分只列書名,不標注推薦版本,但兩種推薦書目著錄相同的書籍中有36種皆標注了版本,但這些相同的書籍在推薦版本上也存在差異,為便于對照推薦版本的不同,茲列下表:

書名《經籍要略》推薦版本《經籍舉要》推薦版本十三經注疏武英殿本、阮元本、廣東翻刻武英殿本、淮南局翻刻阮元本汲古閣本、武英殿本、阮元本周易集解雅雨堂本、四川局本雅雨堂本、孫星衍所輯《周易集解》巾箱本周官集注原刻本《望溪全集》本禮記集說廣東重刻《通志堂經解》本《通志堂經解》本說文解字日照丁氏仿刻宋本、翻刻汲古閣本、孫氏仿宋本汲古閣本、朱刻本、藤花榭本、五松園本說文系傳祁氏刻本、蘇州局本祁刻本玉篇新化鄧氏重刻澤存堂本吳門張氏重刊宋本廣韻顧氏校刻明內府刪本、新化鄧氏重刻澤存堂本、《小學匯函》本吳門張氏重刊宋本資治通鑒蘇州局本、湖北局本胡刻本、陳仁錫本水經注閩本、浙江局本、戴震校本戴震、全祖望、趙一清、董祐誠各人校本老子浙江局本石柱本、武英殿本、畢沅校本管子金陵局翻宋本、趙用賢校本、浙江局本花齋本晏子春秋經訓堂本、浙江局本吳鼐刻顧廣圻校本孫子孫星衍校刻本、浙江局本孫星衍十家注本荀子謝墉校刻本、浙江局本抱經本韓非子吳鼐校刻本、浙江局本吳鼐刻顧廣圻校本呂氏春秋浙江局本畢沅本淮南子莊逵吉校本、浙江局本莊校本鹽鐵論張氏刻本、湖北局本王先謙校本③法言浙江局本秦敦復本二程遺書、外書呂氏刊本、求我齋刻本石門呂氏刊本小學山東局本高校集注本、祁刻本困學紀聞淮南局本、翁元圻注本、坊刻小字本閻何校本、七箋本、翁元圻注本日知錄黃汝成集釋本、湖北局本黃汝成、毛岳生注本陶淵明集蘇州局本、近刻仿宋本陶澍刻本、江州草堂本翰苑集④蘇州局本年(羹堯)刻本杜工部集仇兆鰲詳注本錢箋本、仇兆鰲詳注本韓昌黎集蘇州局翻刻東雅堂本永懷堂本、東雅堂本柳河東集湖南本明合刻韓柳本王臨川集近人翻刻李璧注本李璧注本黃山谷詩集江西局本、閩本武英殿聚珍本元遺山集張氏校刻本、施國祁注本施國祁注本、張穆校陽泉山莊本道園學古錄陳氏刻本汲古閣本望溪文集戴鈞衡校本戴鈞衡校《抗希堂全集》本昭明文選金陵局本、湖北局翻刻胡氏仿宋本胡刻顧彭校李善注本

2.3 提要沿用的差異

《經籍要略》的第一條凡例為:“是編以《經籍舉要》為本,而略加增刪,故凡龍說可采者,附存一二,以備觀覽。”[7]通檢全書可知,《經籍要略》沿用龍啟瑞之語共有6處,本是龍氏為相關各書所撰之提要,裕德在《經籍要略》中將其移錄到相對應的位置,分別在《十三經注疏》《周易集解》《古文尚書疏證》《皇清經解》《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各書之后。其中尤以《十三經注疏》《古文尚書疏證》之后移錄的兩段提要文字差異最大。龍氏為《十三經注疏》所撰之提要主要內容為讀經方法,其中“變化氣質”與“此窮經之士所宜知也”之間脫去七十五字,即“果能潛心體玩,則自己有不肖性質,猶將愧悔悚惕,陶镕改換。安有口誦圣賢之言,而身蹈頑嚚之行。縱他人以讀書人待我,我能不愧于心。立身一敗,萬事瓦裂,雖淹博如戴圣、馬融,詎能解免乎?”[8]關于《古文尚書疏證》的提要,“豫章內事梅賾所上”與“古文列在學官”之間脫去二十七字,即“稱為魯恭王壞孔子宅得之壁中,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者,即是物也。”[9]此外,《資治通鑒》之提要亦有脫文,至于其他文字相異之處亦復不少,但大體未改文意,茲不贅列。

2.4 體例的差異

《經籍要略》與《經籍舉要》體例上的差異主要在著錄方式與分類法兩個方面。《經籍要略》以大字著錄書名卷數,雙行小字標注朝代、籍貫、著者、版本等信息。而《經籍舉要》則大體上是以大字著錄朝代、著者、書名,并無卷數,間有雙行小字交代著者及版本信息的現象。其實兩書在體例上最大的差異還是分類法。《經籍要略》采用傳統的四部分類法,每部之下分小類,小類之下再細分為屬,其中經部分14小類,史部11小類,子部9小類,集部2小類。而《經籍舉要》在四部之內沒有再細分小類,在四部之外則又單列約束身心之書、擴充學識之書、博通經濟之書、文字音韻之書、詩古文詞之書、場屋應試之書六類。而且,某些同種書籍的分類也不盡相同,如朱彝尊《經義考》一書,《經籍要略》置于史部目錄類,而《經籍舉要》則將其置于經部。又如《晏子春秋》一書,《經籍要略》將其置于史部傳記類,而《經籍舉要》則置于子部。裕德謹守四部分類法而不逾并無不妥,但龍啟瑞打破四部常規,當然更能彰顯其編目思想。

綜上可知,《經籍要略》與《經籍舉要》之間區別較大,尤其是在著錄數量、推薦版本與分類體例三個方面。盡管裕德稱“參閱龍氏書目,稍為增刪”,但事實上謂之重編,亦不為過。

3 《經籍要略》對《書目答問》的借鑒

《經籍要略》對《書目答問》的借鑒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書目的分類和選錄國朝人著作不書時代。裕德在第二則凡例中便說:“是編以經史子集為綱,并參用張孝達尚書《書目答問》例,務歸簡要,故所分門類與《四庫書目》間有出入。”[10]今對比兩書之分類可知,《經籍要略》之分類大體依《書目答問》而來,所不同者,《書目答問》因著錄書籍二千多種,總量較大,其目錄分為三級者頗多,而《經籍要略》著錄書籍不過四百余種,故僅有兩處分至三級目錄,即經部小學類又分訓詁之書與音韻之書,子部儒家類又分議論經濟之學、義理之學與考證之學。且《經籍要略》有些類別并未設立,如叢書部、經部樂類、史部雜史類、子部釋道家類、集部詩文評類等。此外,裕德對個別類目的設立又做了調整,如《經籍要略》的經部多出御纂類,《書目答問》史部地理類設水道之屬,而《經籍要略》則設地理、河渠兩類,又如《書目答問》集部設楚辭類,而《經籍要略》則將《楚辭》歸入別集類,因《經籍要略》所選楚辭類作品較少,單獨立類似無必要,此蓋不得已而為之。

裕德在第五則凡例中又稱:“所錄有近人著述在乾隆以后,乃四庫未收之書,故用《書目答問》例,凡國朝人俱不書時代,以歸畫一。”[11]通檢全書可以發現,《經籍要略》凡著錄前朝人著作皆有時代,如“《周易義海撮要》十二卷宋李衡撰”“《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明邱濬撰”等,而著錄本朝人著作則俱無時代,如“《詩毛傳疏》三十卷陳奐撰”“《儀禮圖》六卷張惠言撰”等。

4 《經籍要略》的特色

通過上文的論述,《經籍要略》參考《經籍舉要》與《書目答問》之處已大略可知,但裕德在編撰《經籍要略》的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匠心獨運之處,擬從三個方面略加介紹。

4.1 推薦常見易得之本

《經籍要略》最大的特色乃是著錄書籍的推薦版本皆屬通行之本。裕德編撰《經籍要略》的目的決定了他所推薦的書籍版本必須具有通行易得的特點,其在凡例中也明確指出:“是編專為寒士未見《四庫書目》并無力購書者舉起大要,凡宋、元、明舊槧及國初精刻本,皆不著錄,間有注殿本者,皆外間無翻刻,又不能徑略,故特為著明。”[12]今通覽全書,整體看來,《經籍要略》關于著錄書籍的推薦版本以坊刻本、家刻本及各省官書局本為主,皆屬常見易得之列,符合推薦書目的特點。茲舉一例,以見梗概,如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一書,裕德在按語中說:“此書得于東洋市舶,為唐以來相傳舊笈,乾隆時有殿本,又有王亶望刻小字本,皆不易得。”[13]有鑒于此,裕德推薦的該書版本為《知不足齋叢書》本和《古經解匯函》本。《經籍要略》雖以推薦常見通行之本為主,但同時也注重版本的質量,“所列諸本中多‘德州盧氏雅雨堂本’‘曲阜孔氏微波榭本’‘益都李氏貸園叢書本’,這些都是學術價值較高的刻本,在當時被普遍認可,也很暢銷。”[14]

4.2 類別及書目之下加按語

裕德在《經籍要略》一書經部的御纂七經類、十三經注疏類、四書類、子部儒家類議論經濟之學、儒家類義理之學、儒家類考證之學六個小類之后加有按語,在《周易本義》《周易孔義集說》《尚書今古文疏證》《儀禮集釋》《論語集解義疏》《大清會典圖說事例》六種著錄書目下面亦加有按語,這些按語涉及分類、刻版、卷數、參編者、書籍來源等多方面的信息,內容十分豐富。如《御纂七經》后的按語交代七經中的前四經雍正時各直省布政使皆有刊刻,今山東藩庫尚有殘版,七經全部完成之后,各直省亦皆刊刻,至作者編撰《經籍要略》時又有湖北書局、浙江書局等多家官書局進行翻刻。另《大清會典圖說事例》一書下的按語亦是交代版刻情況。四書類、儒家類議論經濟之學及儒家類考證之學后的按語或引《四庫全書總目》之語,或依《書目答問》之例,皆是交代分類依據。《周易本義》下的按語于書籍卷數有所交代,曰:“坊刻《本義》皆從《程傳》次第,此乃朱子原本,以上下經為二卷,十翼為十卷。”[15]《周易孔義集說》下的按語交代該書作者沈起元曾主講濼源書院,是書由周永年進呈并被收入《四庫提要》。其他還有《尚書今古文疏證》之按語交代參編者,《儀禮集釋》之按語交代叢書總量,《論語集解義疏》之按語交代書籍來源等,不再一一詳述。

4.3 山東人著作加注籍貫

《經籍要略》是裕德出任山東學政期間為山東士子所編,所以選目之中凡屬清代山東學者之著作皆以加注籍貫的方式表而出之,旨在“誘迪后進”。如曲阜孔廣森撰《大戴禮記補注》、濟陽張爾岐撰《儀禮鄭注句讀》、歷城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經部》、棲霞郝懿行撰《爾雅義疏》、安邱王筠撰《說文句讀》、鄒平馬骕撰《左傳事緯》、安邱曹貞吉撰《珂雪詞》等。經過統計,《經籍要略》共選錄了17位山東籍學者或著或編或輯的33種著作,其中所選尤以新城王世禛和曲阜孔廣森二人著作最多,分別為5種和4種,另有孔繼涵《水經釋地》入選,而其籍貫曲阜漏標。所選人物俱為飽學之士,所選著作皆是傳世之作,這對于宣傳山東文獻和激勵后學皆有重要意義,也是一省學政之責任。

除以上特色之外,《經籍要略》還間有以雙行小字交代書板存貯的情況。如孔廣森《大戴禮記補注》版存曲阜、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經部》版存章邱李氏、馬骕《繹史》原板購入內府、阮元《山左金石志》版存衍圣公府、張佩芳《翰苑集注》板存山西等。

5 《經籍要略》的不足

毋庸諱言,《經籍要略》一書的凡例與內容方面存在一些沖突,某些書籍的分類也有可商榷之處,甚至有些版本的著錄以及文字的刻印亦存在錯誤,這里一一指出,以期對該書全面認知。

5.1 與凡例相悖之處

《經籍要略》于凡例中稱“是編于經學不偏主漢宋”,參照這個標準,《經籍要略》經部書籍著錄有漢學名家惠棟的《易漢學》《九經古義》等書,也著錄有理學名家李光地的《周易通論》《尚書七篇解義》等書,還增加了《御纂七經》之類意欲調和漢宋之爭的書籍,可以看出裕德在“經學不偏主漢宋”這一方向上確實是做出了努力的。但有清一代漢學乃是學術之主流,道咸以降,“乾嘉學派主盟學壇的歷史雖然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乾嘉學派中人嚴謹篤實的為學風尚,及其整理總結中國古代學術的卓著業績,則在晚近社會和學術的演進過程中,顯示出歷久而不絕的深刻影響。”[16]因此受乾嘉學派學風之浸染,《經籍要略》所選書籍還是以漢學類偏多,如閻若璩、胡渭、張爾岐、馬骕、余蕭客、戴震等漢學家的經學著作盡皆入選,而宋學家的經學著作實則寥寥無幾,未能做到平分秋色。且龍啟瑞《經籍舉要》著錄的宋明理學家著作,如宋朱熹《詩集傳》、宋蔡沉《書集傳》、明蔡清《易經蒙引》《四書蒙引》等書,《經籍要略》也悉數刪去。因此,筆者以為,在“經學不偏主漢宋”方面,裕德在《經籍要略》的實際選目中雖有體現,但與凡例所言卻是不能完全契合的。

裕德在凡例中又言:“阮、龍兩書目皆兼具場屋應試諸書,是編欲為寒士稍示讀書門徑,故于揣摩之術,不復詳及。”[17]但實際上《經籍要略》著錄的《欽定四書文》正被讀書士子看作應試之書。是書由方苞奉敕編撰,選錄明清兩朝八股文783篇。書前冠以乾隆皇帝上諭,曰:“顧時文之風尚屢變不一,茍非明示以準的,使海內學者于從違去取之介,曉然知所別擇,而不惑于歧趨,則大比之期主司何所操以為繩尺,士子何所守以為矩矱。”[18]《四庫全書總目》亦曰:“故時文選本,汗牛充棟,今悉斥不錄。惟恭錄是編,以為士林之標準。”[19]可見編纂者的目的就是欲以此書來確定科舉之文的范式,盡管《四庫全書總目》也指出是書之編纂乃是因為“圣人之教思無窮,于是乎在,非徒示以弋取科名之具也。”[20]但讀書士子對待此書的態度顯然與統治者的編纂目的相悖,《欽定四書文》也就毫無爭議地成為了一部應試之作,而且龍啟瑞《經籍舉要》亦將其列入到場屋應試之作當中。安東強在《〈欽定四書文〉編纂的立意及反響》一文中指出:乾隆五六年間,《欽定四書文》憑借清朝頒發書籍的制度迅速流傳到各府州縣后,可能還是引起了應試士子的爭相觀摩,但之后逐漸被束之高閣,并未引起大的反響和成效。[21]但這也只能說明它是一部不太成功的應試之作,并不能改變它作為應試之書的事實。此為內容與凡例的又一相悖之處。

5.2 分類可商榷處

《經籍要略》關于某些書籍的分類也是值得商榷的。如《山海經》一書,《直齋書錄解題》置其于史部地理類,《四庫全書總目》置其于子部小說家,皆有可通之處,而《經籍要略》將其置于史部別史類,則不甚妥當。

5.3 漏標版本與標注錯誤

對于《經籍要略》著錄的書籍,裕德并沒有做到為每一個選目都標注推薦版本。如《河防一覽》《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詞綜》《渭南文集》《山東通志》《史通》《朱子大全集》《珂雪詞》等書便俱未注明版本。又有《御定音韻述微》《御纂性理精義》《御定歷象考成》《御定歷象考成后編》《御定儀象考成》《欽定歷代賦稿》《欽定歷代詩余》等書雖言某某年奉敕編纂,但也沒有標注具體版本。有些書籍,雖然標注了版本卻不知是否準確,更有甚者,乃至錯誤,“如《齊乘》六卷下注‘周氏刻本附考證’,現存只有乾隆中期胡德琳刻本,周氏刻本未見。而《五種遺規》十五卷下注‘濰縣陳氏刻本’,顯系錯誤,此為海豐吳重憙河南刻本。”[22]

5.4 文字刊刻錯誤

筆者于《經籍要略》之中見文字刊刻之誤共計三處,訂正于下:(1)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之后,裕德移錄龍啟瑞之語,其中有“東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所上”一句,《經籍要略》誤“梅賾”為“梅頤”。(2)二十四史之后,裕德移錄龍啟瑞之語中有“陳書之用筆簡嚴”一句,此處“陳書”當作“陳志”,結合上下文之意,可知此處所指乃是陳壽所撰《三國志》,并非姚思廉所撰之《陳書》。且此二處,龍氏原書皆不誤。(3)陸摯《翰苑集》下裕德提到“張佩芬集注二十四卷”,為《翰苑集》作注者乃是張佩芳,此處作“芬”,蓋是形近而訛。一字之差,謬以千里,故訂正于此。

6 結語

龍啟瑞在《致杜繼園書》中說:“惟根柢之學不講,是近日讀書人通病,某在此專以經古之學振之,拙著有《經籍舉要》一書,頗示學者以讀書學古之法。”[23]可見龍氏于《經籍舉要》一書的編撰頗為自信。《書目答問》更是影響深遠,問世以來,刻印再三,“在光緒初足為學人之津逮”。惟《經籍要略》一書湮沒無聞,非其選目不精,以其成書較晚,以致流傳不廣之故也,且與彼時清朝國勢頹喪,舊學漸成式微之勢不無關系。然以今日之觀點來看,裕德在編撰《經籍要略》的過程中,雖對龍啟瑞《經籍舉要》和張之洞《書目答問》皆有參照,但該書本身的原創性更值得重視。《經籍要略》著錄書籍體量適中,核心典籍盡皆選入,推薦版本通行易得,書中雖偶有錯誤,但整體瑕不掩瑜,對當時讀書士子而言可謂是一部合格的推薦書目,故于此表而出之。

注釋

①按:凡書名改換,或并非一人所著,雖列為一個條目,亦分別統計。如“毛詩古音考四卷屈宋古音考三卷”,筆者統計為兩種書籍。又如“儀禮經傳通解三十七卷續二十九卷”,原書朱熹所撰,續作乃是朱子門人黃幹,故筆者統計為兩種書籍。此外《經籍要略》往往于一書之下又著錄與之相關的其他書籍,如“《說文解字》三十卷”條目下又以雙行小字著錄“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三十卷、曲阜桂馥《說文義證》五十卷、安邱王筠《說文句讀》三十卷《釋例》二十卷”,且逐一標注版本,此類情況筆者亦統計在內。

②按:諸如“廿一史”之類,雖為一個條目,而筆者統計為二十一種書籍。另:徐有富《談談〈經籍舉要〉》稱142種;王琳《〈經籍舉要〉與〈書目答問〉比較研究》稱151種;顧飛《論我國首部推薦書目〈經籍舉要〉的目錄學價值》稱139種;黃強祺《論我國現存最早的推薦書目——〈經籍舉要〉》稱約150多種,此種差異,蓋由作者所據版本及統計規則不盡相同所致。

③按:王先謙校本即光緒十七年(1891)思賢講舍刻本,附王先謙《校勘小識》一卷。龍啟瑞《經籍舉要》之初刻本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是年王先謙方六歲,斷無校書之學力。故此處推薦王先謙校本,當是光緒十九年(1893)中江講院重刻《經籍舉要》時所加,可見重刻本已非龍氏書之原貌。

④按:《經籍舉要》著錄該書書名為《陸宣公奏議》。

⑤按:諸如《通志堂經解》本與廣東重刻《通志堂經解》本之類,筆者將其視為相同版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福利在线一区|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中文字幕在线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日本午夜三级|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成年人国产网站| 欧美日本不卡|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亚洲第一页|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 欧美色图久久|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在线无码九区| 在线欧美一区|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99|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网|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欧美高清日韩| 国产流白浆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色网| 少妇精品在线|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99热免费在线|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91亚洲精选|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久久黄色毛片|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视频无码| 欧美第九页|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亚洲天堂.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