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瓊
[摘 要]大肌肉動作技能分為位移技能、操作技能。選擇籃球活動作為教學媒介,以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評分記錄表為評價依據,測量幼兒籃球活動前后大肌肉動作發展的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法,分析小中大班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的情況,得出結論:籃球活動影響著不同年齡段幼兒大肌肉動作的發展;籃球活動內容的選擇也影響幼兒大肌肉動作的發展。
[關鍵詞]籃球活動;幼兒;大肌肉動作;數據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幼兒的生活方式受到極大影響,如電梯替代爬梯、交通工具代替步行、電子設備代替戶外游戲、安全問題導致他們不敢隨意出門等。這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幼兒缺乏運動,從而影響身體體質,甚至還影響他們的心理、個性以及社會的發展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到大肌肉運動中器械操控動作發展目標,提出要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動作靈活協調地發展,籃球運動是幼兒喜愛的運動形式,籃球訓練能夠促進幼兒的動作發展,因此,有必要對籃球活動促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行研究。
一、幼兒園籃球活動開展應遵循的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籃球活動教學目標要基于幼兒的發展水平。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是有一定序列性的,我們只有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的基本情況,才能準確定位其發展水平,進而科學地定位其籃球活動的目標。許多教師簡單地認為籃球活動只包括拍球、投籃等內容,簡單地將籃球活動搞成拍球、投籃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有些教師只關注活動材料及教學方法,而忽略對運動科學知識的了解,這就容易產生幼兒運動不科學、沒有針對性,運動量不夠等問題。為此在開展籃球活動時應該系統地思考“教什么”,清楚每個年齡段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及與經驗、興趣之間的聯系。
(二)針對性原則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在評價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時,應該將視角轉向幼兒,去關注幼兒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同時要全方位去評價,避免使用同一把尺子評估。因此,在籃球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對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當前的年齡特點及最近發展區,體現個性化,為不同幼兒與材料之間互動搭建發展平臺。
(三)游戲性原則
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天性愛玩,在他們眼里籃球不只是運動器材,也是他們的游戲材料,因此以游戲方式可滿足幼兒生理發展需要,促進其健康成長;可以滿足幼兒認知發展的需要,促進其智力的發展。在確定幼兒籃球活動內容時,要尊重幼兒的學習意愿,給予幼兒游戲自主權,注重游戲過程,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此外,在游戲過程中,還應處理好游戲和教育的結合。
二、籃球活動影響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的結果分析
(一)籃球活動后幼兒跑動作發展情況分析
小班幼兒剛入園,因其手臂力量小,身體平衡能力較弱,對籃球的球性還不敏感,因此在小班運動內容的制定上,應以發展幼兒籃球球性和肢體動作協調為重點,選擇以“滾球”為主線的系列游戲活動,如大球追小球、滾球比賽、滾球擊物、擊打大灰狼等游戲,增強幼兒對籃球的敏感性、動作協調性及手眼協調能力等。在這些游戲內容中,主要涉及到的肢體有手臂、腳、腿部,動作有走、跑、滾、跳等,因此,幼兒在跑、前滑步、單腳跳、立定跳遠、側滑步、上手投球、低手投球這幾個項目有顯著發展;墊步跳、立定跳遠、擊固定球、單手擊球、雙手接球、踢球這幾個項目內容沒有顯著差異。跑是走的發展和延伸,完成跑的動作需要有足夠的腿部力量和動作協調能力。大班應以原地拍球、行進拍球為主要內容,在運球的過程中自然帶動幼兒身體協調及腿部運動。針對三個年齡段實驗結果,發現平時借助籃球這個器械,在鍛煉幼兒腿部力量的同時,幼兒身體協調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當然跑動作發展與幼兒年齡的增長也是有關系的,年齡在5—8歲之間的兒童在14歲之前,他們在短跑和往返跑方面進步非??欤疫@種變化也相當穩定,同時跑的動作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雖然實驗班幼兒實驗前后數據有明顯差異,但是對照班幼兒跑動作經過一年后也有顯著差異性,當然實驗班增長的數值明顯高出對照班。實驗班一年后跑動作數值是3.23,對照班是2.43,增幅較為明顯。
(二)籃球活動后幼兒前滑步、側滑步動作發展情況分析
前滑步和側滑步動作,一個是向前側滑前進,一個是側身腳滑動前行。從三個年齡段實驗前后數據分析,只有大班幼兒前滑步前后差異不是很顯著,小中班幼兒一年后差異變化比較顯著。三個年齡段的對照班,前滑步、側滑步都沒有顯著變化。根據這些變化,我們分析跟籃球內容設置有一定關系,如前面“跑”動作分析,前滑步和側滑步同樣涉及到腿部力量及肢體的協調,因此對側滑步和前滑步是有明顯的作用。尤其是大班幼兒,我們設計了跟側滑步有關的籃球游戲活動,如花樣拍球、老鷹抓小雞、小螃蟹運球等游戲活動。到大班時,簡單的原地拍球活動并不能滿足幼兒對籃球活動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加入一些競技類的游戲,如小螃蟹運球,學習用側滑步邊拍球邊行進,這些動作更加考驗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側滑步這個動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是一個基本動作,只要參加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就能得到發展,但是實驗后,三個年齡段兩班級對比差異的原因在于,實驗組幼兒進行籃球游戲運動后,他們身體協調性、靈敏性、穩定性更強了,而對照組幼兒沒有接受相關技能學習,身體協調性、平衡性沒有多大提高,所以會比較弱。
(三)籃球活動后幼兒單腳跳、墊步跳、立定跳遠動作發展情況分析
單腳跳、墊步跳、立定跳遠三個動作都含有跳的動作。跳是一種身體彈射技能,包括雙腳的騰空和落地,要完成這些動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力量并能保持身體平衡。有研究顯示,兒童早期,發展跳躍動作技能可作為發展協調性和腿部力量的輔助手段,而在籃球、排球和體操等項目中,垂直彈跳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必備技能之一??梢哉f明,籃球活動與跳動作之間有著必然聯系。小班幼兒年齡小,腿部的力量小,在運用這些技能時,需要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強有力的腿部力量。尤其在完成單腳跳著地時,幼兒還必須做好緩沖。隨著年齡增長,到了中、大班,幼兒各方面比小班幼兒都有所增長,加上針對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設置籃球活動內容,對于幼兒腿部力量、身體協調等方面有顯著鍛煉作用,可以看出幼兒在這三方面的動作發展與對照班相比有顯著的變化。所以說,籃球運動可以影響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但是與年齡也有一定聯系。
(四)籃球活動后幼兒單手運球、雙手接球、拍球動作發展情況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籃球活動對小班幼兒單手運球、雙手接球的差異性不顯著,因為結合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幼兒動作發展規律,我們設置內容是以“滾球”為主要活動,而單手運球、雙手接球對幼兒手眼、身體協調能力、手臂力量、對球運動方向的判斷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在小班內容中,因為年齡小,不適宜開展這樣的活動。到了中大班,因為單手拍球、雙手接球本身為籃球活動的主要內容,可以設置豐富的游戲內容來促進其動作的發展。如我們中班實驗班設計了多個關于拋接球有關的籃球游戲活動,如自拋自接、勇戰野人島、你拋我接、運西瓜等游戲。接球這個動作假如沒有經過長期的游戲活動,幼兒是很難掌握的,其一是幼兒對迎面而來的物體會出現恐懼心理;其二是幼兒雙臂力量還不足,動作協調性弱。因此,必須針對幼兒年齡特點科學設計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游戲活動,如可先使用較輕的波波球,幫助幼兒學習自拋自接,增強對籃球的敏感性。經過一段時間后,可提高游戲難度,設計勇戰野人島游戲,將球拋向一定的目標,鍛煉幼兒雙臂力量。逐漸提供小皮球或小籃球。幼兒在遞傳球、運西瓜等游戲中練習雙手接球,在經過一系列游戲活動后,幼兒手臂力量、對球的敏感性增強,大部分幼兒可以掌握雙臂主動前伸,并用雙手接住來球。在中班實驗后期,我們嘗試開展拍球活動。對照組幼兒因為沒有進行專業的學習,手臂肌肉力量不足以及對球的抗拒心理,所以他們在面對跑來的球時,有的會接不住、有的只會站著不動,等球過來時,只用雙臂和身體抱球,不會主動伸手接球。拍球動作主要是靠幼兒通過籃球游戲和分組活動時練習,就能熟練控制好球,這是實驗組動作發展明顯的主要原因。大班可開展拍拍樂、老狼老狼幾點鐘、護寶行動、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活動,此時,幼兒對單手拍球動作已非常熟練了。而對照組幼兒因為很少進行拍球,幾乎沒有接觸過籃球,練習機會少,所以他們進步空間有限,尤其是在手指運球和腳步移動兩個動作上明顯落后實驗組幼兒。
(五)籃球活動后幼兒上手投球、單手擊球、擊固定球動作發展的對比情況分析
實驗班籃球活動一年后其動作發展與對照班幼兒有顯著性差異。上手投球和低手投球同屬于投擲動作,需要身體不同部位協調用力,所產生的力量傳遞作用于球。小班幼兒滾球,中班滾球、拋接球及原地拍球,大班拍球對幼兒手臂力量發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從三個年齡段內容的設置上,如小班滾球擊物、中班運西瓜、大班灌籃高手等游戲,在這些游戲中,有拍、拋、投等動作,需要發揮幼兒上臂力量,均可促進幼兒上肢力量的發展和協調性。經過一年的實驗后,發現實驗班動作發展比較明顯。
籃球活動對小中大班幼兒擊固定球、單手擊球動作發展基本沒有顯著性差異,如小班實驗班經過一年籃球活動后,擊固定球動作測驗,經過T檢驗,P值為0.232>0.05,差異不顯著。小班實驗班與對照班經過一年后,兩個班的差異也不顯著。而到了中班在單手擊球上有顯著差異,大班幼兒在擊固定球上有顯著差異。擊固定球鍛煉是使幼兒肩部和臀部會跟著身體轉動,重心移到前腳,球棒能擊打到球。單手擊球當球反彈時,執拍手后擺,異側腳上步,把球擊向墻,球拍隨揮,拍柄對準異側肩。這兩個動作可發展幼兒上肢肌肉力量和全身的協調性。通過數據顯示,我們所設置的籃球活動內容,對中大班幼兒擊固定球和單手擊球有一定影響,但是差異性不是非常顯著,尤其是小班。因此建議在小班幼兒內容上,可以增設一些與擊固定球和單手擊球相聯系的游戲內容,如“趕小豬”“送小羊回家”“打老鼠”等游戲。
(六)籃球活動后幼兒踢球動作發展情況分析
踢球動作要求幼兒下肢協調,能控制身體穩定,對技能性要求不太高。中班4-5歲幼兒,對踢球動作有明顯的顯著性,而小、大班幼兒呈現不明顯。快速、連續助跑接近球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較難,雖然我們開展系列籃球活動發展跑動作發展,但是連續助跑、用腳背踢球,對小班幼兒來說難度較大。而到中班,只要有參加戶外體育活動,這些動作就能夠得到發展,所以實驗組和對照組都有顯著性差異。到大班,根據數據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都沒有顯著差異。
綜上可知,分析籃球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大肌肉動作法的原因,首先,籃球活動內容設置較為豐富,比較準確。不僅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動作發展特點,也根據籃球的運動內容及玩法,如滾球、拋球、接球、原地拍球、行進拍球、眼睛離開視線拍球等,每一個游戲活動內容都符合遵循幼兒年齡和大肌肉動作發展特點而設計的,考慮幼兒全面的發展,在實驗過程中,籃球活動選擇充分尊重幼兒,以幼兒為主體,調動幼兒參與運動積極性。其次,本研究的籃球活動是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建議進行不斷調整和完善的。由于幼兒大肌肉動作的發展是需要一定時間來練習促進的,每個籃球游戲活動時間延期都在1-2周以上,這種循環重復的方式有利于幼兒的熟悉度,幼兒的積極性就更高,也可以對動作進行反復練習,促使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得到提高。當然幼兒的自主選擇,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幼兒超負荷的運動量。再者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于樂,形式十分豐富,幫助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利于調動幼兒積極參與籃球活動的情緒,喜歡參與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汪超.幼兒園體育材料設計與運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01).
[2]柳倩,周念麗,張曄.學前兒童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健康)[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2).
[3]趙健.動作發展視角下體能訓練促進5-6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