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紅
主題說明簡介:針對目前地球氣候極端變化的現象,作者提出了一些看法,是從地球生命進化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因為海洋占據了地球大部分的面積,所以海洋的生態環境變化很大程度決定著全球的整體生態系統演變的進程,作者從生物學最基礎的光合作用規律探索地球生命進化的方向,就是從無序到有序,從無形到有形的演變過程,這個龐大的自然進化規律一旦被打破,整個地球的無序化程度就會增加,導致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進程退化,那么二氧化碳和水份(包括水蒸氣)在陽光的綜合作用下集中在地球表面運行規律出現不正常,所以把地球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整體來探索生命進化和影響生命進化的氣候環境很必要,希望給我們提供一條途徑全面看待地球的氣候環境變化,和我們的地球生命進化進程是分不開的。
如果把地球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系統考慮,海洋面積幾乎占了70%,陸地占30%,也就說明地球是個以水為主體的生命球,我們大環境的變化脫離不了主要海洋生命系統的正常發揮,如今海洋的各種垃圾、核爆試驗,每年都在破壞著這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海洋怎樣能正常發揮維持地球環境生態平衡的主要功能呢,就像一個污染的水塘經過太陽照射蒸發成水蒸氣云彩的量,能和正常水塘的蒸發量一樣嗎?能正常參與到全球水循環大氣循環的規模當中嗎?如果大氣中水循環的規模量不夠,能正常推動整個地球的生態循環嗎?只能是各地區水汽分布不均勻,形成局部高溫,推動循環的能量運動不足,所以表面上是地球某一局部呈現高溫熱蓋,外觀體現在大氣的溫度極端不正常,其實是破壞了全球的生態運行規律,加劇了全球生態系統從有序到無序的退化,我們從地球龐大的光合作用規律可以探索發現其中的本質。
一、地球生命進化的規律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有序進化進程,光合作用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CO2+H2O___光___C6H12O6+O2+熱量,順應這一過程地球生命就呈現進化趨勢,破壞這一過程就出現退化現象。在這過程中太陽光是這全部過程的起著主導助推作用,如果循環過程的有效水分不充分的話,那么合成生命基礎物質的有機物和氧氣的釋放量就會減少,同時釋放儲存的內能也會減少,而整個過程是通過陸地的綠色植物和海洋中的綠色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來完成的,資料顯示海洋中綠色浮游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的量遠遠超過陸地綠色植物生產氧氣的量,可見海洋這一龐大的綠色浮游生物群落在制造氧氣的大氣循環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海洋長期受到各方面的污染,例如人類認為無關緊要的垃圾丟棄到海里就眼不見為凈了,核爆試驗、導彈試驗、軍事演習遠離陸地,認為對陸地居民無明顯影響,有些環保意識弱的國家對此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任其發展下去,這樣海洋生態系統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都不同程度長期受到影響破壞,那么它們的數量面積還和原來未破壞前一樣嗎?勢必整體影響全球光合作用的發生進程和產生的效果,光合作用的規律進程長期不能正常的進行下去,自然會導致二氧化碳和太陽光得不到充分利用,再加上污染海洋的有效水分利用量受到影響,那么整個全球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有序進程勢必減弱,也就是無機物向有機物的生命進化過程減弱,地球生命系統就會退化,同時地球上沒有被光合作用利用的多余二氧化碳和太陽光籠罩在地球表面,必然導致氣溫升高,同時污染的河流海洋蒸發量和有效水分利用量的減少,參與到全球水循環動力不足,光合作用熵減進程受阻,增加了地球自然無序狀態的可能,外在表現就是高溫、熱浪、干旱、冰山融化、洪災、蟲災、瘟疫等極端惡劣的自然現象發生率增加,所以地球光合作用的進化進程不能正常有序的進行下去所造成的危害和人類破壞自然資源所引起的地球溫室效應的負面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二、我們知道在光合作用進程中,水是地球生命的基礎,我們的地球是以水占主要成分的完整的生態系統循環,只有進一步凈化了海洋、河流才能保證地球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常轉化為生命基礎的有機物,這樣地球的二氧化碳和太陽光也能充分利用起來,形成正向的光合作用生態大循環,使得有機生命生生不息,良性發展,所以改善地球陸地氣候環境,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應當從整個地球這個生命球全局考慮,不僅要努力治理陸地生態環境,更要從組建地球的根基海洋河流開始,從根本上凈化海洋和河流吧!
三、海洋作為地球有機生命的主體部分,它的變化也要順應生命運行進化的規律,超范圍的極限承受能力也需要像土地一樣休養生息,海洋在承擔超負荷的污染后也需要凈化自我更新,才能保持活力,系統才能正常運行,服務于全球的生態大循環。建議讓我們寶貴的地球(包括海洋和陸地)也有休養生息年,給它恢復生態活力的機會吧,最終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我們人類本身,不是嗎?解鈴還須系鈴人,地球的未來希望掌握在人類自己的認知和努力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我們地球生命共同體是密不可分的,我們作為全球生態進化系統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何去何從?理應共同努力來修復由于人類自身主要原因而導致失衡的地球生態環境系統,這是造福于我們千秋萬代的大計,珍愛生育養育我們人類的地球吧!
(作者單位:長治市園林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