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風君
人要讀書,無數前賢往哲的格言警句,言猶在耳。比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史明智”之類。
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問身邊漢族文人:世間何物,可以益人心智,增長智慧?回答說,是書。又問:世間有多少書?哪里可以找到?回答說,書契以來,天下載籍,不可勝數。君王要找,那還不容易?這段對話被收錄在司馬光《資治通鑒》中。
蘇軾有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提升氣質,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讀書是我們提升思考水平的工具,盡管現在電子閱讀非常普及,但是紙質閱讀更能讓我們沉下心來、提升氣質。
讀書能完善自我,實現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間的平衡,獲取良好的道德品質,用理想來指引前進的方向。“本我”是每個人人性中最原始的部分,“超我”是每個人都想達到的境界,而“自我”才是每個人在生活中真正展現出來的部分。只有通過不斷閱讀,才能克服欲望,實現自我的價值。
讀書能增益智慧,超越現有知識的藩籬,獲得新思路、新想法,豐富知識體系,提升思想境界。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讓自身的知識基礎更加扎實,才能在學習中“曾益其所不能”。
青年不僅要結合自身專業領域和工作特點去讀書,通過系統閱讀深入專業領域,提高專業技能;還要結合自身興趣特長去讀書,通過廣泛閱讀、主動閱讀,不斷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和長處。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很忙、事情很多,但還是要提升自己讀書的主動性,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閱讀是一種自我發現型的學習,越是主動閱讀,越需要通過不停地自問自答來幫助自己理解書中的奧義,效果越好,個人成長進步才能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