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玲

一根根不起眼的麥稈經過剖開、壓平、熨燙、上色等多道工序被大同市靈丘縣落水河鄉北水蘆村靈之韻民間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的胡三榮制作成一幅幅生動優美的作品。
“麥稈畫的原料是純天然的,很環保,現在通過做、教麥稈畫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展會現場,喜愛布藝、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的胡三榮向記者介紹道,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麥稈畫后,她便對麥稈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她逐漸掌握了這門傳統技藝。
麥稈畫,也稱為麥秸畫,起源于隋朝,是中國民間藝術剪貼的一種,原材料是純天然的,因為她有一種自然性的光澤和亮度,經過挑選優質合格的麥稈,經漂、泡、染、拋、燙、刮剪、粘貼等,才能把它廢物變寶。做麥稈畫既環保,又有收藏價值,著色采取用套方法,裝飾效果好,永不變色,做出的花、鳥、動物等,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一種高貴典雅之美。
手工藝是胡三榮的愛好,辦企業是胡三榮的夢想,因為有了企業才能帶動更多的婦女踏上致富的道路。胡三榮計劃在扶貧車間開展麥稈畫、燈籠等民間工藝品制作項目,帶動60余戶貧困戶共同走上致富路。目前,已有許多婦女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為了方便她們學習,在各個鄉鎮開設了燈籠培訓班,使她們不用出門就開啟了炕頭經濟。
手藝人胡三榮以自己一片赤誠之心呵護并傳承著手中的傳統文化技藝,讓民間藝術發揚光大,展現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