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良 丁文

在可可托海,秋色還艷,冬就來了。
這個位于中國西北偏北的地方,既有綠色的叢林,也有藍色的河灣。進入冬季,冰雪世界里的可可托海更加充滿韻味,這里蘊藏的冰雪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靠近、走進、融入、欣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描述的冰雪成為人們至今吟誦不絕的佳句。
在可可托海,無論走在哪里,冬天的色彩都是純凈的。青松落上了白雪,如同一座座氈房;鵝卵石覆蓋了白雪,如同一個個巨大的蘑菇;神似大鐘、神鷹、巨蟒的一塊塊山石在白雪的映襯下活靈活現。
如今,已經從可可托海景區搬出大山的老者木拉提別克·夏力甫汗,說起可可托海的冬天,就像敘述一個很長的故事。
他說,過去的可可托海,冬天幾乎全是白色,就連房屋都和積雪融為一體,那時的雪和房屋一樣高,雪白得刺眼,捧一捧雪撒向空中,一片片一粒粒,透著光有很多種顏色,很好看。
可以說,雪就是老者眼中冬天的生活。
木拉提別克·夏力甫汗看著新一代的年輕人在冰雪里做文章,搞發展,他定是沒能想到的。
當可可托海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風景區,最初的時候讓人記住了可可托海的夏秋艷麗,如今它的冰雪白也開始令人矚目。自帶光芒的冰雪生態基底讓人開始競相走進、探賞,一覽它的純美冬日風光。
《宋史·禮志》曾記載:“故事齋宿,幸后苑作冰嬉。”古時,“冰雪運動”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在可可托海,沿著久遠的古老毛皮滑雪歷史,如今這項趨于大眾化的冰雪運動融入了現代化元素,在可可托海迅速火起來。
可可托海的雪季可以穿過春秋存于冬,雪質好,雪量大,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豐富了這里的體育文化,滑雪運動如今則成為這里的一張亮麗名片。
今年10月1日,已經是在可可托海舉行的第四次新雪季首滑活動。當天,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度假區也迎來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來自全國各地的滑雪運動員、滑雪愛好者走進這里,體驗新雪季高山滑雪的魅力。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號召,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度假區于2019年6月開工建設,占地面積23平方公里,共規劃建設各級雪道44條,總長約58公里。

傳統賽事馬上拾銀

馬拉爬犁
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度假區山體最高海拔3041米,雪道區域最低海拔為1821.437米。因地形優越,存雪期長,雪期可長達7個月。天然降雪量大,積雪厚度達1.5~2米,不需人工降雪,雪季平均氣溫不低于零下6攝氏度。該雪場融匯“雪期長、雪質優、落差大、雪道多、風力小、體感佳”六大特點為一身,可承接冬奧會級別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兩項、越野滑雪、跳臺滑雪等比賽項目,滿足國內眾多冬季滑雪比賽項目場地需求,具備承辦冬奧會雪上各大賽事項目標準競技條件,能承擔起國內、國際各類技術水平各種集訓賽事任務。
古老皮毛滑雪、雪地賽馬、雪地叼羊、雪地拔河、雪地摔跤、馬拉爬犁……
生活在額爾齊斯河源頭的哈薩克人喜歡馬上運動,更喜歡雪地上的馬上運動,這些豐富多彩的冰雪民俗文化在當地源遠流長。
塔拉特村是可可托海唯一一座村落,算得上是“額河第一村”。每年冬季,這里的冰雪民俗文化都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親身體驗。白雪覆蓋的村莊,有裊裊炊煙,有藍天白云,如詩如畫。精彩的民俗活動展示在人們眼前,讓詩更美,讓畫活了起來。
很久以前,牧民曾以毛皮滑雪板作為狩獵的主要交通工具,用松木做板芯,滑行面用馬小腿皮包裹,上山時逆毛,增加摩擦和抓地作用;下山時順毛,滑行如風,僅用一根木制手杖調整方向。

夫妻樹
如今,在塔拉特村,定居下來的牧民把毛皮滑雪作為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傳承下來,每到冬季,在各類活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冰球
雪地叼羊是一項讓人熱血沸騰的游戲,不僅考驗騎手的馬術和勇氣,更考驗團隊的配合。根據比賽規則,主持人把一只割去頭的山羊放在指定處。哨響之后,兩支隊伍便向羊飛馳而去,雙方隊員施展各種技巧,圍追堵截,拼命搶奪。
馬拉爬犁是哈薩克人祖祖輩輩喜歡使用的交通工具,是送孩子們上學的工具,是購買生活用品的工具,是拉運飼草料的工具……如今,已經成為塔拉特村的旅游業態,吸引著各地游客乘坐體驗。
……
一項項活動、一個個表演,現在已經成為冰雪民俗文化的特殊符號。這些符號融入鄉村,融入日常生活,使得冰雪民俗文化鮮活了起來。可以說,隨著旅游業態的不斷豐富,冰雪民俗文化已經成為推動冰雪旅游發展的關鍵。
(文中圖片均由富蘊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