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經濟分析

2021-11-02 02:38:12李興董云
人文雜志 2021年10期
關鍵詞:建設

李興 董云

關鍵詞 冰上絲綢之路 地緣政治經濟 中俄合作 亞歐 北極

一、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地緣政治經濟學視角

“冰上絲綢之路”①是中俄兩國共同倡導、推動和建設的。兩國力圖抓住北極發展的歷史機遇,發揮兩國睦鄰友好的地緣政治經濟優勢,合作共建“冰上絲綢之路”,促進中俄兩國經濟發展,提升兩國在北極和亞歐地區的影響力,為發展中俄關系開辟新的“增長點”。中俄共同倡議、共同建設的“冰上絲綢之路”,在北極東北航道利用、北極資源開發、北極基礎設施建設、北極聯合科考等領域展開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地緣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新理論,其與地緣政治學和地緣經濟學的發展密切相關。從學術譜系來說,地緣政治學比地緣經濟學發展早,地緣經濟學是在地緣政治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899年魯道夫·契倫(JohanRudolfKjellén)首次提出“地緣政治學”的概念,之后海權論、陸權論、邊緣地帶論、戰略區理論等相繼出現,盡管二戰后有短暫的消沉,但1970年代起重新有所發展。在冷戰結束后,兩極格局解體,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快速發展,世界經濟治理問題逐漸凸顯,地緣政治學理論無法對此進行深入解釋。在此背景下,愛德華·盧特沃克(EdwardN.Luttwak)、理查德·索羅門(RichardH.Solomn)等歐美學者提出了把經濟利益、經濟關系作為分析國際問題的主軸,強調經濟因素對國家戰略的影響,由此,地緣經濟學誕生。①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強,全球問題日益復雜,單一的地緣政治或經濟視角很難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解釋。1994年喬治·德莫克(GeorgeJ.Demko)和威廉·伍德(WilliamB.Wood)進一步將地緣政治與經濟發展進行結合,提出了地緣政治經濟學的概念。②所謂地緣,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空間范圍內,用來表示國家間、地區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相互關系,以及政策和地理背景間關系的特定概念,是地理緣故、地理緣由的總稱。地緣政治經濟學,則是將國際政治與地理、經濟因素結合起來,研究政治關系中的地理、經濟等因素,以及地理、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影響。地緣政治經濟學研究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從地理、生態關系的視角,地緣政治經濟學強調自然資源、地理區位、基礎設施等因素的重要性,認為地理因素是進行政治、經濟分析的基礎;二是從經濟關系層面的視角,地緣政治經濟學強調地緣經濟關系、經濟戰略、經濟利益對于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的影響;三是從政治關系層面的視角,地緣政治經濟學強調地緣政治關系、政治權力、軍事權力的重要性,探究其對地緣經濟、國際關系走勢的影響。

總體來說,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是同一個本質問題的不同方面,殊途同歸。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地緣政治經濟學受到了國內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不斷朝著理論化和體系化的方向發展,是分析“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有用的視角和工具。

二、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地緣政治經濟優勢

1.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發端

隨著北極地區地緣價值的凸顯,中俄兩國政府高度重視北極地區的發展。俄羅斯政府在2013年頒布了《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首次系統闡述了北極戰略,確定了北極發展的優先方向,指出要完善北方海航道的基礎設施。2014年發布了《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但由于2014—2016年間經濟低迷,政府財政預算不足等原因,項目進展受到影響,2017年俄羅斯對該規劃進行了調整,將完成時間延長到了2025年。③在歐美經濟制裁、中俄關系密切發展的背景下,俄羅斯希望加強和中國在北極地區的合作,促進北方海航道的開發,完善基礎設施。2017年5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明確表示,“希望中國能利用北極航道,把北極航道同‘一帶一路連接起來”,④中方對此予以積極回應。同年6月份,中國政府發布了《“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闡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三個重要方向,其中包括“積極推動共建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⑤2017年7月中俄發表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⑥指出要加強中俄在北方海航道開發建設、資源勘探、聯合科考、環境保護、極地旅游等方面的合作。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邀請中國參與建設“冰上絲綢之路”,打造北極的交通走廊。2018年《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國愿依托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⑦2019年6月,中俄發表《關于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再次強調“擴大北極航道開發利用以及北極地區基礎設施、資源開發旅游、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①2021年6月兩國發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的聯合聲明,明確指出“在互利和尊重沿線國家利益基礎上就利用北方海航道加強協作,推動北極可持續發展”。②

結合中俄官方文件和聲明,“冰上絲綢之路”概念逐漸明晰。在本文中,“冰上絲綢之路”是指以北極東北航道的開發利用為依托,以中俄共建為特點,與沿岸國家進行航道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科學考察、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共同建設從中國出發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近年來,中俄在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港口建設、以亞馬爾為代表的項目建設、能源合作、旅游開發,以及北極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2021年7月中國第12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出征北極,旨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北極生態環境,在北極公海區域開展海洋、海冰、大氣以及微塑料、海洋酸化等監測,獲取北極海洋水文、氣象、生物等數據資料,同時聚焦國際科學前沿問題,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北極自然環境的認知。③

2.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地緣環境優勢

北冰洋沿岸5個國家(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北極地區8個國家(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冰島、丹麥、芬蘭、瑞典),如果以北極點為核心,就可以看出,環北冰洋其實是全球最發達的經濟圈。而俄羅斯環北冰洋海岸線漫長,正處于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和北美經濟圈之間。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山融化,資源豐富而又幾乎沒有遭到開發的北極和北冰洋地區經濟發展前景可期。

中俄山水相連,睦鄰友好,兩國同為亞歐巨型國家,海陸復合,幅員遼闊,共同的邊境線漫長,相鄰地區自然地理條件有很多相似。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東北航道的窗口期逐漸延長,東北航道航行船舶增多,相比傳統航線,航程數將明顯縮短,地緣安全性更高。同時,東北航道及其沿線能源資源豐富,為“冰上絲綢之路”的航行運輸提供了動力。

從航行角度來說,在窗口期從亞洲沿著東北航道到達歐洲,相比于傳統航線,航程數將會明顯縮短。據專家統計,從中國上海以北的港口出發,沿著東北航道,到達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要比經過蘇伊士運河、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的傳統航線減少4000~7000海里,是傳統航線航程數的45%~64%,到達冰島、波羅的海則會減少1370~4600海里,到葡萄牙里斯本會節省400~1900海里。結合遠洋運輸過程中的燃油、人員薪酬、管理費用、輪船折舊費以及各項附加費等,按照北極航道全線開通進行估算的話,北極航道節約的經濟成本十分可觀,預計會比傳統航線降低11.6%~27.7%。④同陸上絲綢之路的鐵路運輸相比,以中歐班列為例,目前陸上貨物運輸時間約為16天,運輸時間短,但成本較高,是傳統海洋航線的兩倍,運輸成本明顯高于北極航線。⑤與海上絲綢之路相比,利用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和蘇伊士運河的路線,中國與西歐距離12500海里,需要時間33晝夜。而利用北方冰上絲綢之路,中國與西歐距離7300海里只需要20個晝夜。同時,北極航道可以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過度依賴,北極航道沿線國家相對較少,環節相對簡單,地緣安全性更高,能更好保障來往國家的能源供給和運輸安全。

從資源角度來看,北極地區被稱為“地球最后寶庫”“新中東”,油氣等能源十分豐富。2017年聯合國公開聲明,北極地區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約占世界的22%。⑥康托羅維奇(Kontorovich)院士指出,俄羅斯北極地區預計有2860億噸油氣資源儲量,包含2058.5億立方米天然氣,429億噸石油和凝析油。⑦2021年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了《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根據該戰略,2024年俄羅斯北極地區的LNG產量將達到4300萬噸/年,2030年達到6400萬噸/年,2035年達到9100萬噸/年。可見,俄羅斯北極地區能源資源豐富,為“冰上絲綢之路”的推進提供了動力。

3.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優勢

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符合中俄兩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及定位。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北極國家,中國作為近北極國家,兩國國內都高度重視北極地區的發展,都制定了相應的北極政策,加大了對北極地區的投入,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近年來,中俄關系密切發展,政治互信程度不斷增強,進入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時代。作為兩國之間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期滿20周年。2021年6月,中俄兩國元首正式宣布《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有效期延長5年,為“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開展奠定了政治基石。

從地理區位來看,兩國都高度關注北極地區的發展。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北極國家,北極地區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領土約220萬平方公里,領水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①此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區域。俄羅斯北極地區能源豐富,開采的天然氣占全國總開采量的83%,石油占全國總開采量的17.6%。北極地區的GDP總量占俄羅斯的15%,出口總量達到全國的25%,②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另一方面,中國是近北極國家,是積極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是北極利益攸關者。北極自然、生態等方面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中國的氣候系統,進而影響農業和林業等經濟效益。同時,中國作為世界能源進口大國、世界貿易大國,北極的航道開發、資源勘探等同樣對中國的航運事業、經濟發展影響深遠。

從北極戰略和北極政策來看,中俄兩國都制定了相應的北極戰略和政策,而且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中俄兩國都認可俄羅斯政府北極地理位置優越,重視北極地區的發展,兩國都致力于推動北極航道的建設,目標存在一致性,有利地推動著兩國的北極合作。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在歐美對俄經濟制裁的背景下,俄羅斯希望在北極地區加強和中國的合作。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北極事務,2013年中國成為了北極理事會觀察國,享有生態保護、科學考察等權益,承認北極國家按照國際海洋法在北極地區的領土主權。2018年《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指出“依托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③

從中俄兩國關系來看,中俄兩國近年來密切發展,互信程度不斷增強,中俄兩國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政治基石。2013年中俄簽署了《關于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的聯合聲明》,指出中俄要推動兩國的高水平政治關系優勢轉化為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成果。④烏克蘭危機爆發后,歐美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俄羅斯實行“轉向東方”,與中國在經濟、政治等諸多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戰略協作程度不斷增強。2015年,中俄簽署了《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中俄在經濟合作領域的戰略協作進一步增強。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俄關系繼續朝著守望相助、高度融通、開拓創新、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中俄兩國政治互信的不斷增強,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不斷深化,推動著“冰上絲綢之路”大型項目的順利開展,促進了項目的落地和實施。中俄傳統上同是陸權國家,圍繞自己的周邊沿海(主要是歐亞大陸的北端)建設“冰上絲綢之路”,風險相對較小,困難相對較少,可行性和操作性較強。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是對“一帶一盟”對接合作的創新,也是中俄關系新的增長點和出彩點。⑤

4.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地緣經濟優勢

中俄在北極合作中存在很強的經濟互補性。一方面,中俄在能源領域存在較強互補性,積極進行能源合作,滿足了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是能源進口大國,俄羅斯是世界能源生產和出口大國,能源領域互補性強。俄羅斯各部門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對能源產業的依賴性強,能源出口是重要的國民收入。俄羅斯北極地區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但在歐洲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及歐美經濟制裁的背景下,俄羅斯需要開辟、擴大出口市場,保證出口收入。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能源消耗量持續上升,國內石油、天然氣持續供不應求,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氣進口大國。中國為保障國內能源供給安全,也在積極拓寬天然氣、石油等進口渠道,爭取參與天然氣勘探、加工等環節。中國資金充足,國內勘探技術成熟,市場廣闊,能夠滿足俄羅斯在資源開發和出口等領域的需求。從地理位置來看,中俄兩國是鄰國,在能源合作過程中,海陸運輸、管道運輸方式快速、便捷,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運輸的時間和成本,兩國能源領域合作的優勢明顯。

另一方面,中俄兩國在項目融資領域的合作,為“冰上絲綢之路”項目開展提供了資金。俄羅斯在北極開發中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中國外匯儲備豐富,是世界上的投資大國,中俄在金融投資領域互補性強。近年來中國對外投資不斷增多,2019年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369.1億美元,略低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是2.19萬億美元,①僅低于美國、荷蘭。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后,俄羅斯遭受西方國家金融、能源、技術等方面的制裁,國民經濟下滑明顯,金融機構融資困難,企業生產資金鏈緊張。同時由于歐美的合作伙伴紛紛撤資,很多北極項目陷入困境。俄羅斯北極項目的開展、北極航道的運營維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成本高昂,俄羅斯國內難以滿足其資金缺口,資金需求量大,而中國經濟平穩發展,資金充足,對外投資能力強,如圖1所示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存量在2015年超過100億美元,2018年達到142.08億美元。

總之,中俄在北極地區經濟互補性強,中國為俄羅斯提供資金的支持,是俄羅斯重要的能源出口市場,同時,俄羅斯滿足了中國對于能源、航運等方面的需求,拓展了中國能源進口渠道,中俄經濟的互補性推動了“冰上絲綢之路”的深入發展。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地理上還具有天然的便捷性,也有利于彌補中俄關系“政熱經冷”的短板,促進“一帶一盟”地緣經貿合作。

三、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經濟障礙

1.“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地緣環境障礙

在“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北極冰情反復、生態系統脆弱等環境障礙,制約著“冰上絲綢之路”的開發進程。

一方面,在“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北極冰情對航道通航時間影響較大。如果北極海冰融化速度快,北極航道的通航預期就會提前,基礎設施建設可能無法及時跟上,部分港口可能喪失先機;如果北極海冰融化較慢,北極航道的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前,可能造成一定的港口和資源閑置。目前北極冰情反復,通航時間難以確定,影響著航道的開發建設。根據美國冰雪研究中心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數據,如圖2所示,2010—2020年間北極海冰范圍整體呈下降趨向,偶有暫時回升。2010—2012年間,海冰范圍整體呈下降趨勢,2012年9月數據達到這十年內的最低點,僅360萬平方公里,但在2013年北極海冰范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9月份數值為540萬平方公里。2013年之后北極海冰整體在減少,2020年9月的平均海冰面積為374萬平方公里。整體來說,北極海冰范圍極大影響著北極航道的通航預期、通航時間,海冰范圍雖然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航線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北極生態系統脆弱,穩定性較差,氣候寒冷,光合作用緩慢,污染物難以分解吸收,生態系統一旦遭到破壞,短時間很難修護,會引發許多全球性的問題。在“冰上絲綢之路”的開發中,存在石油泄漏、噪音污染、尾氣排放等潛在風險,可能對北極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首先,如果石油等化石能源在開發、運輸環節意外泄露,將會嚴重影響北極的生態環境。目前,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凍土逐漸消融,油氣設施、建筑等存在泄露的風險。而且,貨輪在北極航道的航行過程中,會遇到海冰、冰山等障礙,航行風險較中低緯度的海域更高,貨輪泄露的風險也隨之增高。一旦石油泄露,北極地區很難自行分解吸收,原有的防泄漏技術在北極寒冷的環境中難以真正生效,會對北極脆弱的生態環境、生物造成嚴重影響。其次,在船舶航行過程中,會產生噪音污染,一些大型船舶運行中產生的低頻聲音和許多海洋生物的聽力敏感區接近,會干擾他們通過發出聲波進行的海洋生物間交流、導航等活動。而且,船舶在北極航道行駛過程中,會有尾氣排放,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碳氧化物等氣體,會使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塵埃增多,進而破壞北極地區的臭氧層,加快氣候變暖進程。生態環境脆弱,環保方面要更加嚴格,對于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基礎設施軟硬條件原本就差,以及百年未遇的新冠大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極開發的困難。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北極開發的難度。

2.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內部分歧

“冰上絲綢之路”建設中,中俄兩國也并非完全一致,也存在內部分歧。首先,在“冰上絲綢之路”建設中,俄羅斯國內仍舊對中國存在一定的質疑情緒,擔心中國借此攫取北極權益。基于北極冰川融化所帶來的經濟財富,俄羅斯將北極視為國家復興的重要依托,對其他參與北極事務的國家懷有一定的戒心。在和中國的合作中,一方面,俄羅斯需要利用中國的資金、技術和市場,但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的崛起,部分俄羅斯人始終懷有疑慮,認為存在“中國威脅論”。部分俄羅斯學者擔心俄羅斯的大量能源資源會投入到中國,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發展壯大了中國的工業、產業,成為中國對抗美國的工具,俄羅斯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需求服務,而且俄羅斯對中國資金、技術和市場的依賴會加強,會成為“中國的附庸”。②俄羅斯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發生,利用自身在北極事務方面的主導地位,將大多數利潤較高的離岸項目區塊交由俄羅斯的國有企業承擔,外資企業進入門檻較高,即使在對外國企業和資本開放的項目中,俄羅斯往往會采取多方招商引資等方式,影響了中俄的深度合作。

其次,中俄關于“冰上絲綢之路”的合作理念、產業布局、戰略目標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合作的深入開展。合作理念方面,俄羅斯在北極事務合作中地理位置優越,利益訴求更為現實,更加傾向于和其他國家開展雙邊合作。中國遵循“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更加傾向于多邊合作。在“冰上絲綢之路”布局方面,俄羅斯傾向于為國內航道和基礎設施服務,將北方海航道視為內海航道,希望在中國的合作共建下,實現北方海航道和沿線地區的發展,完善基礎設施,促進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沿海地區的發展,所以更加傾向于打造南北走向的陸、海、空交通系統。中國建設“冰上絲綢之路”,主要是為了要開拓東北亞經北極地區到達歐洲的航行路線,為“一帶一路”開辟新航線,促進歐亞大陸的互聯互通。而俄羅斯希望借助于中國的力量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加強對美歐的博弈,擺脫俄在北極國家和北極事務中的孤立處境。

最后,中俄在一些基本理念、治理規則和具體利益方面存在不一致。例如,中國傾向于俄羅斯北冰洋沿岸海域為“公海”,而俄堅決主張為“內海”。在對外來往船只的監管方面,俄羅斯傾向于國家安全視角,從嚴管理,而中國傾向于從寬、民用管理。共建“冰上絲綢之路”,中俄兩國的戰略利益、長遠利益、區域利益大體是一致的,但在短期利益、具體利益,包括主體地位等方面并非總能達成一致。比如,從縮短地理距離出發,中國有學者提出從中國新疆額爾齊斯河流經哈薩克斯坦,再轉向俄羅斯鄂畢河,向北直入北冰洋的“亞歐大運河”的構想,但俄方出于水源、生態保護等原因,不愿回應。俄方擬建第三條西伯利亞大鐵路,通往太平洋,并且普京總統要求必須將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Yamalo-NenetskiyAvtonomnyyOkrug)奈奈茨自治區在建的“北緯通道”(СеверныйШиротныйХод)鐵路投入使用,以推動俄北極寶藏的開發。這對于中國推動的“冰上絲路”建設是利大還是弊多也難以定論。可以說,圍繞著“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問題,俄方較高利益期望與中方有限滿足能力、中方較高利益訴求與俄方有限合作立場之間時而出現矛盾的情況。①

3.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外部障礙

從國際環境來看,北極地區地緣政治經濟情況復雜,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面臨著外部的重重挑戰,北極地區的領土爭端、美國的地緣遏制、俄美在北極的激烈競爭等阻礙了“冰上絲綢之路”建設。

首先,北極地區航道、大陸架等存在主權爭端,北極治理“碎片化”,缺乏專門有效的法律文件和平臺來妥善解決北極問題,影響了“冰上絲綢之路”的推進。對于北極航道的性質,各國對其存在認識和實踐差異。俄羅斯將北方海航道視為“內海”,要求過往船舶接受檢查;其他大多數國家認為北極航道是國際航道,可以自由航行,反對俄羅斯對北方海航道的主權要求。而且,北極國家存在對陸地、海洋劃界、大陸架歸屬的爭端,尤其是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這北極五國間,如美加的大陸架劃分問題、羅蒙諾索夫海嶺歸屬之爭等。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于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的規定,北極國家為了延伸專屬經濟區,獲取更多的北極資源,俄羅斯、丹麥等紛紛提出拓展北極大陸架邊界的申請,各方申請的領域存在重合,加大了北極國家的爭奪程度。但目前北極地區治理機制不完善,還沒有形成專門有效的法律框架或者平臺,難以解決北極資源開發、大陸架劃界等糾紛,不利于“冰上絲綢之路”的開展。

其次,從域外國家來看,美國擔心“冰上絲綢之路”會導致北極地緣戰略中心向俄羅斯方向傾斜,對“冰上絲綢之路”充滿警惕。美國為了增強和中俄在“冰上絲綢之路”的競爭力,一方面,積極提升阿拉斯加的實力,以此來增強美國在北極的影響力。特朗普上臺后,調整了奧巴馬時期的北極政策,從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加強了北極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且進一步完善阿拉斯加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美國聯合其他北極國家、近北極國家,構建以“西北航線”為基線的北美經濟圈,試圖構建美、加、日、韓的北極戰略格局。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曾言“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我們必須首先關注中俄兩國的威脅。中國想成為一個‘近北極國家是幻想,中國遠在北極900英里之外”。②特朗普曾經提出過要購買格陵蘭島,其意在北極不言自明。而格陵蘭島正在從自治走向獨立。美俄歐“北溪2號”能源管線項目復雜的博弈也清楚地表明美打壓俄能源經濟、破壞俄歐關系的動機。2021年4月五角大樓發言人說:“美國密切關注俄羅斯在北極活動”。③同時,美國把“印太戰略”擴張到北冰洋,構建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的海洋聯盟體系,以此來阻礙中俄“冰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俄羅斯積極應對,加強北極研究,建設基礎設施,建立北極部隊,2021年3月底利用核潛艇突破北極冰層,展示了俄在這一地區的存在。俄外交部北極國際合作事務的巡回大使尼古拉·科爾丘諾夫坦言中國在北極地區并沒有軍事活動,中國的做法不僅有助于維持該地區較低的緊張態勢,更是營造了北極地區建設性的合作氛圍。①總之,大國之間激烈的博弈也為“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增添了一些不確定性。

四、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對策思考

1.發揮中俄山水相連、近鄰、睦鄰的地緣優勢和互補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陸海聯運。

中俄是“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關鍵國家。中俄兩國要明確雙方在“冰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定位和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中俄合作機制。②俄羅斯更傾向于通過“冰上絲綢之路”建設,帶動其國內遠東和西伯利亞經濟發展,進而增強對北極地區的開發和控制;中國則更傾向于開辟從東亞到歐洲的北極新航線,促進能源合作。在中俄合作過程中,要尊重雙方合理的利益訴求,實現共同利益,以航道開發和能源合作為重點,避免對爭議地區和領域的過多觸及,深化中俄地緣經濟合作的互信程度。為了增強雙方戰略互信,推動深度合作,中俄應加強溝通對話,完善北極合作機制。中俄應定期舉行北極高層會議、論壇等,深化戰略互信,推動項目的順利開展。中俄還應成立專門的“冰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開發建設委員會,委員會下設自然生態、科學技術、能源安全等各個部門的分委會,針對中俄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障礙進行集中討論,共同克服。

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還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海洋和陸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陸海聯運。一是要加強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俄羅斯北極地區的支點港口建設,促進中國東北地區的出海通道建設。俄羅斯北極地區雖然港口較多,但大多數是蘇聯時期建設,基礎設施老舊,要不斷完善重要支點港口的建設,從而更好地為來往船舶提供服務。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接壤,位于“冰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位置,是陸海聯運的關鍵節點,但黑龍江、吉林省缺少通向日本海的直接出海港口,應通過利用圖們江出海,或者“借港出海”等方式,打通出海通道。二是要加強陸上鐵路、高速公路建設,打通陸海聯運通道。目前在陸上交通方面,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鐵路等基礎設施尚未完善,老化和損耗問題嚴重,阻礙了陸上通道的發展。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完善俄羅斯沿線的鐵路、公路等交通路線,加強經貿合作,增強貨物運輸量,通過構建完善“濱海1號”“濱海2號”等國際交通運輸走廊,聯通北極東北航道的沿線港口,推動陸海聯運。通過對中俄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海陸交通的整合發展,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推動“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深入開展。

2.加強中俄合作機制和人心工程建設,把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與市場經濟原則、國際法規則有機靈活地結合起來。

不斷加強和鞏固中俄戰略互信和相互認同,民心相通,親誠惠容,鞏固和加深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增信釋疑,夯實中俄友好的社會和民意基礎,共同建構亞歐一體化話語體系,同時把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與市場經濟原則、“利益補償”機制靈活地結合起來,增加互利雙贏、多贏、共贏的積極合作,減少只有單贏、己贏的消極合作,消除兩敗俱傷、互損雙輸的不合作、逆合作,逐漸形成穩固、成熟的中俄合作機制,既然中俄關系定位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那么中俄雙邊經濟和貿易關系也要適應這一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中俄關系的“特殊性”,才能具有可持續性。

3.合作共贏,推動沿線利益攸關方參與“冰上絲綢之路”建設。

“冰上絲綢之路”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沿線國家的支持與合作。盡管和部分沿線攸關國家在某些領域存在地緣競爭,但不可否認也存在共同利益,應該通過加強交流和合作,以共同利益為基礎,促使雙方朝著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避免零和博弈。中俄要加強“冰上絲綢之路”的對外宣傳,傳遞“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積極意義,構建多方合作機制,加強和其他國家的對話交流,推動沿線攸關國家參與“冰上絲綢之路”建設。

一是要加強同北歐國家的對話交流,推動沿線國家參與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北極東北航道分為歐洲段和俄羅斯段,歐洲段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并且借助當地的海陸交通可連接到波羅的海,從而到達歐洲經濟腹地,對于“冰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首先,要加強同沿線歐洲國家的基礎設施領域合作,促進物流和交通網絡建設。其次,要充分借助現有的雙邊、多邊合作平臺,擴大在北極地區的交流合作。要繼續推進“中—俄—芬”國際鐵路建設,促進“北極走廊”和“冰上絲綢之路”對接合作,促進東北航道東、西段的聯通。最后,要加強巴倫支海的能源開發合作。巴倫支海是“北方海航道”和歐洲大陸連接的樞紐地帶,以此為支點可促進中俄歐的北極合作。通過推動歐洲國家參與“冰上絲綢之路”,有利于提升北極航線的貨運量,解決困擾俄羅斯的貨運量不足問題,也有利于降低中歐貿易運輸成本,推動中俄歐的經濟發展。

二是要推動韓國、日本等國參與“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日韓兩國屬于沿線國家,也是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重視北極航道和北極資源開發。一方面,應構建科研交流平臺,加強和韓國、日本在北極科研領域的合作。日本、韓國重視北極科考,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并在北冰洋海冰情況監測、空間情報等領域取得進展。“冰上絲綢之路”應構建多邊科研交流合作平臺,在北冰洋冰情、氣候變化、極地洋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加強同日韓等國家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推動韓國“新北方政策”和“冰上絲綢之路”的對接。“新北方政策”重視北方海航道的開發利用,重視沿線基礎設施建設,這也符合“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是對接合作的基礎。

三是要加強和美國、加拿大的對話交流,推動在北極地區的運輸、漁業治理、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合作。一是應促進同阿拉斯加的運輸航線合作。美國阿拉斯加州政府一直希望開辟向中國等東亞國家運輸的航線,可以在運輸航線領域加強合作。二是可以加強在北極漁業治理領域的合作。自2010年起,北極國家就圍繞北極公海漁業資源捕撈召開會議,2018年中美俄等國家正式簽署《預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漁業協定》。中美俄可在漁業治理領域加強合作,促進北極魚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系統的平衡。三是在北極治理規則、科學研究、可持續發展等科學研究領域方面,加強和深化同美加的合作。

4.納入“一帶一盟”對接合作戰略性框架,重塑亞歐大陸地緣經濟格局,使亞歐大陸南北、東西經濟格局更加平衡和完善。①

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要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一帶一路”倡議與“大歐亞伙伴關系”協調發展的國家機制,深化交通和基礎設施、資金、技術、知識等領域的對接合作,以推動海陸交通系統的完善,重塑歐亞大陸的地緣經濟格局。

首先是交通線路、基礎設施方面的對接。“冰上絲綢之路”要加強在航道沿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港口的配套設施建設,建立北冰洋沿岸聯結歐亞大陸的海上中轉港口,為航行船舶提供補給、信息和技術支持,最終構建起聯結北冰洋的航行運輸系統。“一帶一路”倡議“歐亞經濟聯盟”注重沿線國家的經濟交往,推動歐亞地區一體化發展,注重海陸交通線路的建設,不斷加強泛亞鐵路網、亞洲公路網建設,加強海洋航線建設,“冰上絲綢之路”的航線、鐵路線發展應該和“一帶一盟”進行對接,促進歐亞大陸的互聯互通。

其次是資金方面的對接。“冰上絲綢之路”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作,開展的能源合作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周期較長,對于外部資金的需求量大,融資問題是影響項目是否順利開展的一關鍵問題。目前“冰上絲綢之路”項目中,盡管絲綢之路基金會參與了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但整體來看,參與的北極項目較少,“一帶一路”的亞投行等金融機構應增強對“冰上絲綢之路”的金融支持,促進北極的能源開發、基礎設施項目順利開展。

最后是技術和知識層面的對接。北極航道緯度高,自然條件惡劣,技術方面要求較高。俄羅斯在北極航行、科學考察、北方海航道開發等方面,相比于中國,歷史更加悠久,經驗更加豐富,部分技術也更加成熟。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展速度較快,在核心模塊技術方面逐漸成熟。中俄應加強技術和知識方面的對接,定期開展聯合科考等活動,加強中俄北極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推動科研機構加強成果交流,促進項目的順利開展。

五、結語

同為金磚國家集團和上海合作組織核心成員國,并且同為亞歐國家,中俄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兩國共同倡導、共同推進、共同建設“冰上絲綢之路”,是基于睦鄰友好的地緣政治經濟優勢,也符合兩國的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如果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主動提出,俄方合作參與,那么,“冰上絲綢之路”是中俄雙方共同倡議,共同推進,是“一帶一盟”戰略對接、共同發展的繼承和創新,也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的增長點和出彩點。俄羅斯邀請中國參與北方海航道的開發,是其綜合考慮地緣、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后的抉擇:一是作為俄羅斯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中國在2013年成為了北極理事會觀察國,俄羅斯進一步降低了關于中國參與北極開發的顧慮;二是中國資金充足,市場廣闊,基礎設施建設經驗豐富,技術先進,能夠極大緩解俄羅斯北極開發面臨的資金困境,也可以成為俄羅斯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場;三是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俄羅斯也希望將“冰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對接,增強俄羅斯的影響力,打破美國在歐亞大陸東部和北部邊緣地帶的擠壓。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和俄羅斯共同建設“冰上絲綢之路”符合我國利益,有利于推動“一帶一盟”對接合作,形成中俄關系新的“增長點”。作為一個地理上的非北極國家,在現有制度框架下,中國很難獨立對北極進行深入開發。俄羅斯是北極大國,控制著北方海航道,擁有北冰洋沿岸最長的海岸線,北極地區資源能源豐富,和俄羅斯進行合作有利于增強中國在北極地區的存在和影響力,參與北極地區經濟、交通和科學研究等活動,并形成示范效應。

從國際環境來看,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強調經濟合作,主張多方共建,有利于推動北極地區經濟開發朝著多邊共進、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目前北歐國家和中國進行北極合作的意愿明顯,挪威、芬蘭、瑞典等國家打通北極航道的訴求強烈,韓國、日本和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戰略目標、利益訴求十分接近,合作前景廣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化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冰上絲綢之路”未來可能成為新的國際重要航線,進而促進“環北極經濟圈”的形成。

但“冰上絲綢之路”建設也面臨主客觀、國內外的各種障礙。從客觀環境來看,北極地區由于冰情反復,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冰上絲綢之路”的進程。中俄在北極事務上并非完全一致,“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國內始終存在一定的市場,中俄在產業布局、發展思路方面也存在分歧。從國際環境來看,北極地區地緣政治經濟情況復雜,北極地區航道、大陸架等存在主權爭端,北極治理“碎片化”,缺乏專門有效的法律文件和平臺來妥善解決北極問題。美國擔心“冰上絲綢之路”會導致北極地緣戰略中心向中俄方向傾斜,通過構建西北航道經濟圈、發展以美國為中心的海洋聯盟體系包括以先軍后政為特點的“印太戰略”等,來阻遏“冰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這些因素都會阻礙“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推進。

總之,從地緣政治經濟視角來看,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理由充分,互補性強,基礎良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但由于障礙因素不少,因而也注定其未來發展具有某種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甚至是反復性,因此需要中俄兩國繼續深化合作,加強頂層設計,戰略引領,推動多方多邊參與,“帶盟”對接,踐行開放式、包容性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求同存異,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努力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以促進歐亞東部和北部的互聯互通,重塑并完善亞歐大陸的地緣經濟政治格局。

猜你喜歡
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數字電視分前端建設隨談
野三化冶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播放| 久久九九热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亚洲美女一区| 午夜三级在线|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a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色在线|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黄色成年视频|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尤物视频一区|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a级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国产你懂得|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欧美色综合网站|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久久国产毛片| 不卡午夜视频| 任我操在线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国产91导航| 国产精品第5页|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91色在线视频|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