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晴
摘要:語塊教學一直是第二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學習語塊可以提高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使用的流暢性和真實性。大量的研究調查表明,語塊教學可以提高語言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綜合能力。國內外對語塊的研究也非常重視。本文綜述了國內外第二語言語塊習得與教學的研究進展,包括語塊的定義與分類,語塊的研究視角,語塊對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影響,語塊教學在不同教學方法下的應用以及語塊教學的現狀、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英語語塊;語塊教學;教學方法
近年來,英語語塊習得的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Skehan (1998)指出第二語言學習者發展中介語有兩種途徑:根據相應的語法規則進行學習和根據正確的例子進行學習,而根據例子進行學習就是構建語塊的一種方式。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運用語塊來快速地組織自身要表達的信息和理解對方所表達的信息對語言表達和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也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真實性至關重要。一直以來,關于二語語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塊的定義、分類、使用和處理方面。從中國期刊網(CNKI)檢索到的相關學術期刊來看,關于詞匯塊研究的文章逐漸增多,研究內容主要側重于強調語塊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關于語塊的研究在2005年快速涌現,研究者們除了對學生英語語塊習得進行了研究,也對英語教師用英語語塊教學法進行教學進行了研究。在近幾年對語塊的研究中,研究語塊的研究方法、研究重點還有研究視角都發生了一定變化。國內對二語語塊習得的研究已經逐漸成體系,研究的方向也逐漸多樣化起來,內容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它的理論分析,有更多的語塊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研究方法也逐漸趨向于用量化和質性的方法共同處理數據的實證研究。同時,很多關于語塊的研究用語料庫進行大范圍的數據分析,這樣的研究也有數據作為依托,從而更加可靠真實。另一方面,國外對語塊的研究也涉及語塊的定義分類,學習者的二語語塊習得和教師的二語語塊教學。本文指出,目前關于二語語塊習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塊識別、多種研究方法下的語塊研究、語塊的使用研究以及語塊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
很多國內研究表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遇到的某些語言學習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語塊教學和語塊習得來解決的。在當今中國英語學習背景下,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和英語老師教授英語的方式隨著新的教學方法和英語學習研究的出現一直在改變,但最后表現出來的成效并不顯著。例如,中國學生普遍面臨寫作和口語困難的問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目標可能是通過持續的問題解決的方式,通過解決出現的一個個小問題來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方式下,他們的語言學習效率低,興趣也很難被提高上來。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僅僅通過傳統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比如解釋單詞意思、翻譯句子、講解語法等等。除此之外,另一個普遍的問題是,中國學生的英語不流利或不地道,這在實際交流中會造成很多問題,比如影響交流的準確性、合理性和流暢性。而英語語塊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語塊的多少可以影響語言學習和輸出,語塊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輸出的流暢性。因此,英語語塊教學可以彌補我國英語教學和學習者語言學習的不足,加強對詞塊教學的研究是近年來國內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趨勢。
語塊主要包括程序語言(procedural language)、語塊(lexical chunks)、語串(lexical bundles)和語群(lexical clusters)。語塊的定義和分類有很多種,研究者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語塊做出了不同的解釋。Wray(2002)認為語塊是預設好的公序化的結構,它們是預先形成的連貫的詞,是一個整體的意義單位。二語習得者因為腦海中有了預先存在于腦海中的意義語塊單位,所以他們會更便利地進行使用。因此,Nattinger和DeCarrico (1992)認為使用語言其實就是先在腦海中儲存正確的語塊,然后在用語塊進行交流的時候再把語塊進行提取和重新組合。第二語言的預制語塊在結構上可分為4類(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33):(1) Poly words;(2) 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3) Phrasal constraints;(4) Sentence builders.Lewis (1997)將語塊按結構和功能分為四類,它們的分類分別是像固定搭配一樣的聚合詞(例如one...the other..)、像動詞加名詞、形容詞加名詞一樣類似的搭配詞(如beautiful girl等)、有特定語義的組合詞(如May I...?)以及一些書面語(如Yours,Sincerely)。除了語塊的分類,去理解怎么區分句子中的語塊單位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學者指出語塊可以對句子進行解構來進行劃分,Sinclair(1991)根據很多依據來區分句子中的語塊單位,比如說英語國家中的俚語、英語句式語法關系、詞匯搭配在不同語境下的作用等等,這些都為劃分語塊、理解語塊的意思、發揮語塊在交際中的促進作用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語塊研究者們也在不斷探索將語塊教學與二語習得聯系起來的教學方法,也有很多研究發現語塊教學對學生英語各方面技能提高上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在課堂上教師使用語塊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快掌握語塊的相關知識,為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語言學習方法。研究者們不斷探索語塊教學與各種語言教學方法結合的有效性也是為課堂教學開辟新思路。Nattinger和DeCarrico (1992)的研究證明語塊教學可以讓學習者更好更快地了解語篇結構。他們認為不同語篇的語言特點不同,相應的語塊特點不同,學生可以通過語塊來分析和理解語篇。這些都可以在語塊的使用中得到體現,學生們通過他們已知的語塊知識來更快速地分析語篇,從而更好地理解語篇,提升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他們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各類文本的語篇特征,還有各種不同的語言技能下語塊的使用特點。還有學者指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者應盡量避免從小部分的語言結構學起,而應該從有意義的大段語塊學起。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避免讓學生一點一點地學音標、音節、單詞這種小的成分,也不應該過度分析語法結構。他也認為,教師不應該讓學生處于一個正式的高焦慮的學習環境中,教師不需要在課堂上分析語法。教師們應該積極運用語塊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塊學習技能。使用語塊的意識和利用語塊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對語言學習者來說非常關鍵。目前,我國一些教師已開始將語塊教學法融入課堂教學,特別是口語、寫作和翻譯教學課堂,并取得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語塊教學法也影響著教師們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的確定。總之,語塊教學法理論認為語言的產生過程不是由句法規則控制的,而是通過直接從記憶中提取語塊單元來實現的。更重要的是,詞匯教學中的語塊是建立在對自然語言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在此基礎上產生一種更接近母語的語言。無論如何,詞匯教學法為英語教學和研究創造了新的空間。
近年來,許多研究通過教學實驗探索了學生學習二語語塊的能力及其語言能力的關系。結果發現,語塊學習和使用能力較強的學習者他們的綜合語言能力也有了顯著提高。在國內外的許多實證研究中,教師都將語塊教學與聽、說、讀、寫課程相結合。結果表明,二語語塊教學能促進英語學習者英語綜合技能的發展。有一些關于語塊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發現語塊教學促進了學生語塊學習能力和語言輸出能力的提高,而語料庫的使用也有助于語塊的區分和使用。近年來,我國的課堂教學也出現了語塊教學法與不同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相結合的現象,實證結果表明,兩者的結合也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國內外學者也從語塊的使用、學習者學習語塊的知識、語塊習得模式、語塊教學方法、語塊識別特征等方面對第二語言塊教學研究進行了探討。
語塊學習是發展中介語的有效途徑,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塊是我們在社會環境下經過不斷使用和不斷驗證而形成的固定的語義單位,語塊更多的是一種習慣性的表達。語言學習者在進行語塊學習之后可以在不知道語塊內部結構的情況下流利地進行表達。語塊是更多的是能進行大段語義表達的語言形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組織語言,從而使我們更加有效地進行意義表達,這減輕了大腦處理語言信息的壓力。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認為語塊是影響語言流利與否的關鍵,語法規則不是影響語言表達的關鍵。流利地使用語言可以使英語學習者更加自信,而語塊的學習就能幫助學習者輸出流暢,我們從這里可以推斷出,語塊教學和語塊習得是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語言的自信心的。語塊的正確性是可以通過語法規則來保證的,語塊的形成基礎是符合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背景和語言自身的規則體系。Lewis(1993)認為語言不是由詞匯和語法規則形成的,而是由很多約定俗成的語塊來構建的。語塊除了本身有豐富的語義,它們還可以為語用提供支撐,語塊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可以促進人們彼此之間的順利交流,也可以促使人們改變自身的交際策略。基于以上的啟示,二語語塊研究的成果應該被應用到我國的外語教學和研究中。
本文綜述了語塊的定義、分類及語塊教學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在未來的實踐中,第二語言語塊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實踐的研究將更加明確和具體。從語塊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來看,我國的語塊研究呈現出多元化和規范化的趨勢。雖然大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了語塊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師在選擇合適語塊進行教學上缺乏科學依據,比如很多教師都依靠自己的經驗去選擇語塊,沒有一個完整的科學的依據去幫助教師們選擇教學語塊,所以可以預見,在當前詞匯教學的實際操作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同時,對語塊的研究也不能忽視其影響因素,我們有必要通過實證研究來考慮和確定哪些語塊對學習者的口語或寫作能力有一定的影響以及其影響的權重。總之,在今后二語習得的語塊研究中,還需要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來驗證研究結果,并設計更規范的語塊測量量表來服務于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Biber,D.,Johansson,S.,Leech,G.,Conrad,S.& Finegan,E.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Longman,1999
[2] Lewis,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ove .England:LTP,1993.
[3]Nattinger,J.& 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and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5]Sinclair,J.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6]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7] 段士平 .國內二語語塊教學研究述評 [J].中國外語 ,2008(4):63-74.
[8] 王立非,張大鳳.國外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17-21.
[9] 陳素華 .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詞塊使用情況研究 [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3): 244-245.
[10] 王立非,陳香蘭 .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在中國的進展—“首屆全國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綜述 [J].外國語,2009(11): 90-94.
[11] 詹宏偉 .語料庫中語塊提取的工具與方法 [J].外語教學, 2011(2):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