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 張迎
摘要:岳陽樓歷代詩文傳播為岳陽城市形象建構奠定了歷史文化基礎。岳陽良好的生態環境、地理區位優勢以及以“先憂后樂”為代表的文化精神構成了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主要內容。本文以此為依據,在城市形象建構上提出相應的建議,供決策層和管理者參考。
關鍵詞:岳陽樓;詩文傳播;城市形象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7-0140-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湖南省社科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項目“全媒體背景下新型主流媒體國家治理體系建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SP21YBC185;岳陽市社科聯課題項目“岳陽樓詩文傳播與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y24
自魏晉南北朝尤其是唐宋以來,歷代文人墨客為岳陽樓撰寫的詩文不計其數,燦若繁星。岳陽樓詩文主要包括歷代以來流傳于世的優秀詩歌、散文和詞曲。詩歌代表作品如南朝宋顏延之的《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唐代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和杜甫的《登岳陽樓》、宋代陸游的《岳陽樓》等;散文如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明代李東陽的《書岳陽樓圖詩后》;詞曲如宋代張孝祥的《西江月·黃陵廟》。
一般認為岳陽樓歷代詩文在內容上主要有三種類型:湖景山色、貶謫感懷和憂國憂民[1]。其中占主導地位的精神是愛國情懷、憂患意識和進取精神。杜甫、范仲淹、滕子京等名家作品里既有對宦海浮沉、人生困厄的苦悶,更有對家國的熱愛與期盼。岳陽樓詩文體現出來的崇高精神日漸沉淀成一種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為岳陽城市形象的建構指引著方向。
一、詩文傳播之于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價值
城市形象是城市綜合資源的符號表征系統[2],可分為“實體城市形象”和“虛擬城市形象”[3]。岳陽樓歷代詩文的傳播為人們構建出一幅古城岳陽魚躍鳥飛、有山有水有名樓的美麗畫卷,大體可以歸入“虛擬城市形象”之列。“頻岸風物,日有萬態,漁樵云鳥”(宋·滕宗諒)、“洞庭之波濤,浸乾坤,浴日月”(明·李東陽)、“飛鳥晴云外,歸舟落日邊”(明·楊溥),描繪了岳陽湖光山色的生態之美,而從“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明·魏允貞)中又可見岳陽樓之名氣。
對洞庭湖及岳陽樓環境的描寫是歷代詩文的重要內容。但從古至今鮮有為寫景而寫景的名篇,歷代描繪山水之美的作品無不或明或暗地鐫刻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政治抱負,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借物詠志是歷代岳陽樓書寫者們想要表達的重點。“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表達了李白遇赦后的暢快,李白將在岳陽樓所見景物視為好友分享著他的喜悅;而杜甫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則寫出了杜甫漂泊天涯的窘迫以及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苦悶。在思想性上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范仲淹先生的《岳陽樓記》,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將岳陽樓詩文的思想性推向頂峰,自此,岳陽與岳陽樓及其詩文成為難以剝離的復合體,只要提到岳陽這座城,我們就會想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提起《岳陽樓記》就會不自覺地想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先憂后樂”凝聚成民族文化和文化傳統。
一座城市與其經典詩文的完美融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涵化過程,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貢獻自己的作品,一代又一代傳播者為此做出了貢獻。岳陽樓詩文千百年來的廣泛傳播鑄就了岳陽的城市精神和氣質,在建構城市形象時應遵循岳陽樓歷代詩文所沿襲的典型特征。正如有論者所說,城市氣質說到底是由城市文化孕育和賦予的[4]。正是岳陽樓歷代詩文的浸潤,岳陽才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的厚重感。岳陽樓詩文傳播給岳陽城市形象建構奠定了扎實的歷史文化基礎,這個基礎具有唯一性,無法被取代。
二、詩文傳播影響下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基本內容
千百年來,岳陽樓詩文的精神內核與岳陽這座城市完美地融為了一體,成為歷史名城岳陽的印象符號、媒體符號和文化符號。我們在建構岳陽城市形象時可以岳陽樓詩文為基礎,從岳陽樓歷代詩文中汲取營養,提煉其思想精髓,以契合岳陽城市精神和氣質。具體來看,媒體在建構岳陽城市形象時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一)生態岳陽
岳陽樓詩文中有相當數量的篇章描繪了岳陽樓、洞庭湖、君山的美麗景象。“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范仲淹)、“霧雨沉云夢,煙波渺洞庭”(李祁)、“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戴復古)、“飛鳥晴云外,歸舟落日邊”(楊溥)、“雁拖秋色入云去,龍轉潮聲送雨來”(劉大夏)、“萬頃波平天四面,九霄風定月當中”(姚鼐)等等。盡管寫湖、樓和山的景色是文人墨客們借以抒情感懷的手段,有著濃厚的個人主觀色彩,但可以從側面看出當時的環境是優美的,湖風、湖波、湖月、湖鳥、湖魚,無不向后人展示著岳陽的生態美。
岳陽樓歷代詩文中的優美景色為生態岳陽建設提供了一幅藍圖,這也是政府建構、媒介推廣岳陽城市形象時的重要參考。近些年來岳陽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砂場河道采砂、東洞庭投肥養魚、養殖業廢水直排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洞庭湖是“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岳陽境內河流和東洞庭湖的水質得到明顯提升后,東洞庭湖時有成群江豚游過湖面。洞庭湖濕地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然野化麋鹿種群。此外,岳陽東洞庭湖濕地被譽為“中國觀鳥之都”,自2002年起每年11-12月份會舉辦洞庭湖國際觀鳥節。據岳陽紅星網消息,每年冬天都有數十萬只候鳥在洞庭湖濕地過冬,2019年至2020年觀察期在洞庭湖越冬棲息的水鳥最高紀錄值為7目12科65種247068只,其中不乏白鶴、小天鵝、白鸛、白琵鷺等珍稀鳥類。范仲淹筆下“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場景復現,生態岳陽已經成為美好的現實。
(二)地理岳陽
岳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相傳岳陽樓最初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南朝宋顏延之的《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將岳陽樓拉入了文人們文學創作的視野。歷代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關于岳陽樓及洞庭湖地理位置的詩句,如“江漢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淪洞庭,七澤藹荊牧”(顏延之)、“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李白)、“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環占五湖,均視八百里”(滕宗諒)、“洞庭浩淼八百里,納九水而吞吐之”(楊柱朝)、“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袁中道)等等。在古代,陸路交通不發達,水路是常用的交通渠道,岳陽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系統為歷代文人登樓吟詩作文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而岳陽樓歷代詩文的傳播又向世人推廣了岳陽的地理知識。
得益于沿江靠湖的區位優勢,岳陽臨港經濟發達,成為國務院首批沿江開放城市,是我國內陸省市最大的國際航運港口,也是湖南唯一的國際貿易口岸城市和湖南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岳陽設立岳陽片區,而城陵磯港口是岳陽片區的核心區域。如今,岳陽已經形成發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京廣高鐵、京廣鐵路、浩吉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等國家交通主動脈貫穿岳陽,2018年岳陽三荷機場的正式啟用宣告岳陽“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正式形成,岳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建構岳陽城市形象需要將地理位置及其帶來的發展優勢作為重要內容。優越的區位優勢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來說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對于岳陽這種內陸城市來說意義尤其重大。
(三)文化岳陽。
1994年初,國務院批準岳陽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一稱號的獲批,是國家對岳陽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肯定,岳陽樓及其歷代詩文的傳播功不可沒。自南朝宋大詩人顏延之的《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始,尤其是唐宋時期岳陽樓經過數次修葺之后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文成為時尚,擴大了岳陽樓的知名度。千百年來岳陽樓詩文在神州大地上的傳播將岳陽浸潤成一座文化之城、歷史之城。
文化可以從實物和人兩個方面加以重點體現。在實物形象中滲透進岳陽的歷史文化因素,如實體建筑,岳陽樓和張谷英村本身就是可視實物的代表,這些實物體現出岳陽是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但最能體現岳陽樓詩文精神傳承的還是人的素質,要讓岳陽樓詩文的內在精神內化為每一個岳陽市民的內在修養和品質。市民素質是城市形象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決定著一座城市形象建構的最終高度。近代以來涌現一批岳陽籍先進人物,李六如、何長工、任弼時、張震、毛致用等都是“先憂后樂”岳陽精神的典型代表。我國優秀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張超是土生土長的岳陽人,2016年4月在駕駛艦載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時戰機失控,為保住戰機而耽誤最佳逃生機會,被迫跳傘墜地犧牲,同年11月中央軍委追授張超同志“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2019年習近平同志簽署主席令,授予張超“人民英雄”榮譽稱號。一座城市的文化是歷史的也是現代的,張超烈士的英勇事跡與岳陽歷代詩文傳達的精神一脈相承。
三、詩文傳播影響下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原則
城市形象的建構涉及多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地理和文化等內容。從岳陽樓詩文傳播的主要內容來看,在建構岳陽城市形象時需遵循三個原則。
(一)傳承歷史,關注生態
岳陽樓詩文中對岳陽樓氣勢磅礴、建筑精美的描寫以及對洞庭湖優美景色的呈現,要求岳陽城市形象中需要有類似的體現。城市的景觀有人為重建的一面,也有自然天成的一面,而且自然的一面通常更具有優越感。
浩瀚的洞庭湖是岳陽樓詩文中廣為呈現的物景,打造山清水秀的岳陽城自然是岳陽城市形象建構重要的內容之一。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關注城市生態建設是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重要原則。八百里洞庭如今大為縮小,湖水水質不高,近年來省和市級相關部門針對洞庭湖的治理做了很多工作,如在治理挖沙、填湖、控污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洞庭湖水質大為改善,自然生態恢復效果明顯,美麗家居的自然之城逐漸得以恢復。
(二)多維建構,突出特色
城市形象是一個綜合性因素的集合體,是經多方面因素融合后所形成的,包括歷史、文化、現代、自然等因素。建構城市形象要因地制宜,結合岳陽的歷史的和現實的情況進行,這樣才能凸顯城市特色。
岳陽城市形象建構可以在實物形象建筑中滲透進岳陽樓文化因素,如巴陵廣場沿湖風光帶的護欄都刻有岳陽樓詩文,在王家河公園矗立著屈原、魯肅等歷史人物的雕像,在環南湖三圈的三眼橋附近建有方噸的巨型雕像。這些硬件設施既為城市景觀提供了視覺上的美觀物景,又能體現出岳陽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表現著岳陽的與眾不同,昭示著城市形象建構獨特的屬性。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歷史名篇、歷史上與岳陽有關聯的名人名事都構成了岳陽城市形象的組成部分,這些內容結合岳陽的現代化建設,共同組成了岳陽城市形象。
(三)承前啟后,協調一致
傳承岳陽樓詩文承載的憂患意識、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等美好的精神內核,結合新的時代精神進行創新,與時俱進,與傳統一脈相承,能體現出岳陽城市形象的相對穩定性。
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黃庭堅、陸游等偉大的詩人都曾在岳陽樓或岳陽這座城市留下名篇,這些名篇承載的文化經過歷朝歷代的傳頌已經內化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則把這一精神凝聚成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岳陽樓詩文一貫的精神內涵。在“先憂后樂”的精神潤澤下,現代和當代歷史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有著憂患意識、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的仁人志士,如前所述的任弼時和毛致用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從古代到現代,岳陽人民一直在岳陽樓詩文的精神激勵下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行動鑄造岳陽的城市形象。
四、詩文傳播影響下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建議
岳陽樓詩文傳播的影響由來已久,在岳陽城市形象建構方面我們可以依據岳陽樓詩文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可供借鑒的意見和建議。
(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美麗山水城市
岳陽樓詩文呈現的美麗山水是城市形象建構的藍圖,符合當前我們黨和政府的發展理念。只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城市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岳陽地處江漢平原,處洞庭湖之東,依長江,交通四通八達,水陸空運皆有,城市富饒而美麗。對于這樣一座地理位置優越的城市來說,優越的自然環境是打造美麗岳陽的巨大優勢。2015年岳陽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20年全國愛衛會確認岳陽為國家衛生城市。如今的岳陽城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正快步走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
(二)保護歷史資源,挖掘城市特色文化
保護傳統城市風貌,充分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修繕歷史建筑,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發展城市文化產業,塑造城市文化個性,讓岳陽城市的文化靈魂與岳陽樓詩文精神一脈相承。2014年岳陽集“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具文化軟實力”稱號于一身,這也是全國唯一同時獲得兩項殊榮的地級市。
岳陽有著2500年的悠久歷史,有廣為人知的名樓岳陽樓,有熟諳于心的岳陽樓精神,文化資源豐富。以岳陽樓、張谷英村等為代表歷史建筑,都是岳陽這座城市需要而且應該保護的對象,也是岳陽城市形象建構需要充分利用的歷史文化資源。除了實體形象的文物,還有蘊含在書籍等載體中的岳陽樓精神和文化等待我們去繼承和發揚光大。
(三)提升市民素質,打造城市形象新高度
提高市民素質,讓詩文體現出的精神內化為每一位岳陽市民的內在品質。市民素質是城市形象重要的組成部分,決定著一座城市形象建構的最終高度。市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岳陽樓詩文在提升市民素質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個城市的形象建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離不開歷史傳承,而且一個城市的形象需要有別于其他城市形象的特質,這種特質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歷史的積淀,岳陽樓詩文在神州大地上千百年來的傳播為岳陽城市形象的建構提供了養分,指引著城市形象建構的正確方向。
五、結語
岳陽樓歷代詩文的廣泛傳播為岳陽城市形象建構奠定了重要的歷史文化基礎,詩文中所呈現的內容也成了當前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重要參考。總體來看,岳陽城市形象主要是從自然生態、歷史文物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進行建構,尤其是“先憂后樂”精神的繼承與發揚成為岳陽城市形象建構的主脈絡。
在媒介化生存的今天,城市形象更加無法脫離媒體尤其是新式媒體的塑造與構建,媒體要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向外界推廣岳陽,既要繼續宣傳岳陽樓歷代詩文和岳陽歷史文化,又要大力宣傳今天的岳陽建設成就、獨特的自然環境、人與環境和諧共生以及“先憂后樂”的岳陽精神。
參考文獻:
[1] 張爽.古典詩文中的岳陽樓書寫[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17.
[2] 馮易.城市形象設計的符號建構與傳播[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9):96-97.
[3] 陳映.城市形象的媒體建構——概念分析與理論框架[J].新聞界,2009(5):103-104.
[4] 李鯉,田維鋼.城市形象片傳播中的認同建構策略[J].當代傳播,2017(4):39-41.
作者簡介:楊樹(1975—),男,湖南隆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
張迎(1982—),女,湖南岳陽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