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呼冬強,謝月橋
(1.新疆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新疆 喀什 844000;2.新疆工程學院礦業工程與地質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3)
瓦仍孜拉地區作為西昆侖成礦條件有利的優選區之一,筆者在該區實施了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工作,查明工作區地球化學特征,提取具找礦潛力的綜合異常,圈定找礦靶區,以期為下一步地質找礦工作的部署及實施提供可靠的化探依據。
區內出露地層有前寒武系基底和古生界蓋層。古元古界布倫闊勒群為一套富含石榴石、矽線石的中深變質巖系,是尋找沉積變質型磁鐵礦床的重要層位,在該套巖層中已發現了多處大型沉積變質型磁鐵礦床[1]。
古元古界布倫闊勒巖群巖組以塔什庫爾干河為界大面積出露于測區東部,該巖群夾于康西瓦構造帶和塔阿西構造帶之間,呈北西向面狀展布,巖層總體走向為北西-南東方向,傾角變化較大。布倫闊勒巖群A段(Pt1Ba)主要巖石組合為黑云母石英片巖、二云母石英片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等,為一套高級副變質巖。布倫闊勒巖群B段(Pt1Bb)主要巖石組合為黑云母斜長片麻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含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長片麻巖、二云片巖等。
區內布倫闊勒群中已發現贊坎和老并兩處大型鐵礦床的基礎上,后續又發現了塔阿希、吉爾鐵克溝、葉里克、莫喀爾等沉積變質型磁鐵礦床。找礦潛力巨大。
研究區面積約為394Km2,扣除第四系及礦權范圍,實際采樣面積185.1Km2。樣點總數915件(含重復樣),在一級水系中占96%,二級水系中占3.5%,二級水系以下和巖屑樣占0.5%。在原1:50萬區域化探異常濃集中心布設密度4~8個樣/平方千米,其余區域布設密度4個樣/平方千米。選擇采樣粒級為-10~+80目,采樣介質為水系沉積物。樣品分析元素有Cu、Pb、Zn、Au、As、Sb、Bi、Ag、Mo、W、Sn、Mn、Co、Ni、Cr、Hg十六種元素。
(1)元素背景分布和離散特征。本次求得的地球化學背景平均值,相比區域1:50萬化探結果,相對富集和虧損的程度都很低,表明本次地球化學測量所采用的方法有效。相對地殼豐度值,明顯富集的元素有As、Pb、W、Sn、Bi,明顯虧損的元素有Au、Zn、Mo、Cu、Cr、Co、Ni。各元素數值特征中富集系數最高的是Hg(2.33),其余依次是As(2.31)、W(1.86)、Mo(1.85)、Cd(1.73)。變異系數大于0.5的依次有Bi(0.83)、Hg(0.81)、Au(0.80)、W(0.75)、Pb(0.62)、Ag(0.56)、Cr(0.53)、Ni(0.53)。
(2)主要地質體元素特征。古元古界布倫闊勒巖群B段(Pt1Bb),Cr、Hg、Ni、As、Sb、Cu、Co、Mo、Cd富集程度較高,富集系數>1.60,起伏變化大,具有明顯的成礦優勢。A段(Pt1Ba),富集系數>1.60的有Hg、As、Sb、W、Mo、Cd六種元素。
(3)元素的共生組合特征。①聚類分析?!癛”型聚類分析顯示常規元素相關性較差,在相關系數0.096的水平上,測區16種元素可分成四組:第一組為Cr、Co、Ni組合,相關系數為0.847;第二組為Cd、Zn、Cu組合,相關系數為0.437;第三組為Sn、Pb、Bi、Mo、W組合,相關系數為0.269;第四組為As、Sb、Au、Ag、Hg組合,相關系數0.096。②因子分析。通過16種元素的相關系數矩陣和正交旋轉載荷矩陣計算[2]。得到4個因子,分別代表了研究區4種元素組合類型。4個因子的得分高值區在空間位置上有明顯的差異。F1高值區主要在布倫闊勒巖群A、B段構造斷裂接觸帶附近,可能主要反映與斷裂有關的鐵多金屬礦;F2高值區位于三疊系巖體中,推測可能主要由巖體引起;F3高值區分布在寒武紀和新近系巖體中,推測可能主要由巖體引起;F4高值區分布在布倫闊勒巖群A、B段構造接觸帶與南部寒武紀巖體局部地段,可能主要反映由構造斷裂帶與巖體有關的多金屬礦。
(4)異常特征。異常下限的確定采用異常下限動態篩選法。共圈定單元素異常123個,綜合異常7處。為了便于對比,將所有綜合異常進行參數統計排序。綜合異常內各元素的ΣNAP值總和統計,按分值總大小劃分出乙、丙兩類綜合異常。

表1 研究區綜合異常評序分類表
根據研究區地質、構造及礦產特征,結合1:5萬區域化探和遙感等資料,在區內共劃分出3個找礦靶區,分為B、C級。即瑪納蘇里鐵多金屬元素找礦靶區(B類)、希其里阿鎘、鉻、鋅、水晶找礦靶區(C類)、吐爾得庫勒鉬、鉍、鎢、硫磺找礦靶區(C類)。
(1)瑪納蘇里鐵多金屬元素找礦靶區(B類)。該靶區位于研究區的北東部,靶區內有鐵礦化點三處,同時分布有套合極好的一處綜合異常(HS-2號),異常分布與區內布倫闊勒巖群B段含鐵建造、斷裂構造關系極其密切。該靶區具有良好的鎳、鈷、鉻等鐵族元素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前景。
(2)希其里阿鎘、鉻、鋅、水晶找礦靶區(C類)。該靶區位于研究區的中南部,靶區內有水晶礦化點一處、同時分布有套合較好的一個綜合異常(HS-3號異常),該區Mo、Bi、W異常處于巖體內外接觸帶、中酸性脈巖,關系極其密切,且三種元素異常套合好,異常處于巖漿活動強烈、巖性出露復雜部位,區內具有良好的多金屬礦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前景。
(3)吐爾得庫勒鉬、鉍、鎢、硫磺找礦靶區(C類)。位于研究區南西角,靶區內有硫磺礦化點一處、同時分布有套合較好的一個綜合異常(HS-5號異常),異常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晚三疊世二云二長花崗巖與塔哈?;鹕綆r,構造巖漿活動強烈且復雜,斷裂構造發育,在個別巖體的外接觸帶局部還見有矽卡巖化,總體成礦條件有利,進一步工作有望尋找到有價值的礦產地。
(1)古元古界布倫闊勒巖群A段(Pt1Ba),富集系數>1.60的有Hg、As、Sb、W、Mo、Cd六種元素,起伏變化大,具有明顯的成礦優勢。
(2)因子分析顯示研究區4種元素組合類型,F1因子代表Cr-Ni-Cu-Co組合,F2因子代表Pb-Mo組合,F3因子代表Zn-Cd組合,F4因子代表Au-As-Sb組合。其中F1高值區主要在布倫闊勒巖群A、B段構造斷裂接觸帶附近,可能主要反映與斷裂有關的鐵多金屬礦。
(3)圈定了三個找礦靶區。瑪納蘇里鐵多金屬元素找礦靶區(B類);希其里阿鎘、鉻、鋅、水晶找礦靶區(C類);吐爾得庫勒鉬、鉍、鎢、硫磺找礦靶區(C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