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愛華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廣西總隊,廣西 桂林 541000)
地質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工作專業性以及要求綜合性能力很強,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類技術和方法的廣泛應用,加上如今的大環境極度重視資源利用,礦產資源的合理勘查開發與利用至關重要。合理的開發與利用礦產地質,對我國礦產資源發展可持續性有著積極作用,從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礦產勘查制度不完善,直接阻礙了其與探礦工作實際的有效結合。因此,必須要提高工作的協同性,才能進一步提升礦產地質勘查與開發利用的工作水平,增強地質勘探工作的作業效率,有效融合礦產探測工作和勘察制度。因此,應當充分健全與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保障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平穩推進,有效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礦產地質勘查與開發工作有效進行。
在礦產地質勘查與開發利用過程中,伴隨著與科學技術研究相結合不斷總結,能夠形成并且可采用的探礦手段很多,但是有很多礦產地質勘查單位為了控制成本利用單一的技術進行探礦,既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又無法保證出具精確的數據。
另外,礦產的勘查工作是一項比較繁瑣的科學技術工作,對礦產勘查儀器設備的可靠性以及工作精度和性能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勘察礦產資源的過程中,若是無先進儀器設備支撐,就會導致數據采集的工作難以推進,也很難采集得到的高質量資料和精確性數據,這都將對今后礦產的勘查工作產生嚴重影響。如圖1所示,為可用于煤礦采空區的探測的Ultra pulse EKKO大深度雷達。

圖1 Ultra pulse EKKO 大深度雷達
因為具有一定公益性,我國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在資金投入上無法與商業化項目相提并論,單一的礦產資源勘察工作資金來源,狹窄的集資渠道,限制了勘查質量的切實提升,從而導致勘查進度緩慢,不平衡現象明顯存在,因此很容易存在資金鏈斷裂或資金短缺情況。
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是礦產資源勘探過程中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礦產地質勘查具有諸多不可知性,并且要面臨著較大的環境差異,所以在礦產地質勘察期間,作業人員是否將勘察手段作出創新改革,是否保證新技術和新理念與實際勘察工作相結合,直接影響著勘查工作能否順利完成。但是有些勘查單位墨守成規,不注重創新與人才培養,而且探礦工作人員隊伍極其不穩定,這些都對礦產地質勘探勘查與開發利用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
我國目前在勘察地質礦產資源活動中,普遍是聽從國家統一管理和指導,所以在勘察活動中,因為受到公益性和商業性結合的勘察模式影響,導致勘察工作難以有序展開,造成勘察工作面臨多重阻礙。因此,地質礦產勘查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勘查資源配置也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缺乏有效的領導與協調將大大降低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進度和效果。
為有效保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工作的開展,有必要基于礦產資源勘察與開采現狀構建具有完整性和可行性的管理體制機制,以制度為出發點,對負責勘察與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作業人員行為活動提出約束,盡可能的將作業人員工作積極性發揮出來,調動主觀能動性,以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工作。此外,就地質礦產資源設計情況以及施工人員的工作能力,適當性的對勘察管理工作作出調整,修改地質礦產資源設計,對勘察管理方案以及應對措施進行靈活性調整。礦產資源勘探開采的負責人員要對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的全過程展開統一規劃和監管,確保全過程安全有效嚴格進行,提高地質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
足夠的資金支撐是深度挖掘地質勘查與開發利用工作內容的重要基礎,因此,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意義非凡。例如,可以采用有效集資、借貸或合作的方式,從而保證資金投入充足,在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與時俱進。
專業技術同樣需不斷創新突破才能保證地質勘查與開發利用的有效進行。在傳統使用的技術基礎上,可不斷嘗試先進技術的應用,充分有效融合網絡與計算機的使用。在勘查資源前,合理做好前期規劃準備,盡可能保證對目標礦產所處的周邊環境、主要成分、分布范圍等了解充分,保證預估精度更高,充分挖掘資源價值,為實際勘查與開發奠定良好基礎。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創新技術人才對于地質礦產勘查工作至關重要。制定人才激勵策略,既能為地質礦產勘查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又能有效提升地質礦產勘查水平。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教育定期培訓,能促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知識,提升新技能,貫徹新理念,從而提升專業水平、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此外,還需要對技術人才的招聘、引進、選拔、培訓和聘用機制進行修改完善,對地質礦產勘查單位的人才結構進行不斷優化,保證技術人才合理配置,從而更好地提升地質礦產勘查的整體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職業素養高、業務技能精”的綜合型創新人才隊伍。
實施地質礦產勘查階段,國家政府部門在資金投入和政策體制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都不容忽視。但是,由于地質礦產勘查涉及到較多的單位和部門,其完整地質資料、技術成果、全面分享信息等內容必然缺乏統一性,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質礦產勘查的難度和風險。因此,完善地質礦產勘查市場建設,制定統一的規范和標準,有利于保證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環境非常艱苦,但是工作人員所得到的回報卻非常少,因此,地質礦產勘查領域人才流失現象非常嚴重。這就需要國家和相關部門能夠確保收入機制與工作機制靈活應用,促進地質礦產勘查人員的待遇不斷優化提高,構建一個良好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經營體制,提升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效率和質量。
礦產地質勘查與開發利用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加強和完善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嚴格執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勘查開發工作意義重大。在實際控制開采時,要嚴格落實綠色采礦保護措施,提高地質礦產資源利用和開采的效率,還應盡量減少對其周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對地質礦產資源開采區域的垃圾及時清理,避免破壞礦區內部以及周邊植被,注重生態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植樹造林,為推動當地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資源綠色健康發展作出努力。
當前我國在礦產資源勘察與開采活動中所推行的規章制度,大多是在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隨著時代更迭,既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已經不再與現代生產條件相符合,甚至盲目使用舊有的規章制度,還會造成一系列法律糾紛。所以,礦產企業在管理中,最為重要的是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構建科學性管理體制機制,使之與當前時代發展的背景以及礦區開采條件相符合,滿足礦區發展新需求。
相對于大型礦產企業,小型礦山企業資金不充足,規模不大,管理不夠完善,設備與技術綜合利用效率低,導致礦山的礦產資源在開采的過程中遭到了嚴重浪費,而大多數大型礦產企業擁有充足的資金及技術設備,可有效降低在開采過程中對礦產資源的浪費。因此,有必要提高行業準入標準,通過優勝劣汰篩選掉技術實力過差的小型礦企,營造整體行業公平競爭的氛圍,增強國內礦物開采企業的競爭力。
眾所周知,礦產地質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但是,對地質礦產資源的合理勘查及開發利用需要引起重視,這是有效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必須要充分重視綠色環保理念,提升勘查與開發利用水平,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持久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