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剛
江蘇省人民醫院句容分院(句容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句容 212400
2型糖尿病多發于35~40歲群體,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可損傷人體多項組織器官,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腎功能損傷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類型之一,為了及早發現、早期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達到改善預后的臨床干預目標,有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檢測方法[1-2]。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胱抑素C(ccystatin C,Cys C)成為了反映人體腎小球濾過率變化、評價腎功能的常用指標[3-4]。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判斷腎臟損傷的靈敏指標,而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一監測糖尿病患者病情變化的常見指標,既能夠反映階段血糖控制效果,還可以反映患者的微血管病變情況[5-6]。為了探索科學可靠的檢測方式,特選取該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就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在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7];②臨床資料保存完整;③均行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檢測;④患者及其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合并其他嚴重糖尿病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足等;③合并心、肝、肺等其他嚴重器質性功能不全;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血液系統疾病。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單純性糖尿病患者31例納入DM組,糖尿病腎病患者49例納入DN組。DM組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齡28~75歲,平均(51.48±8.59)歲。DN組患者男28例,女21例;年齡27~74歲,平均(51.36±8.47)歲。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0名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13名,女7名;平均年齡29~75歲,平均(51.27±8.31)歲。組間基線數據對比均衡性良好。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全部參與研究者晨起空腹采集尿液標本和血標本,2 h內送檢,運用羅氏COBAS8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Cys C;使用德國SIEMENS公司提供的BNprospec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測定尿微量白蛋白(MA);采用日本TOSOH株式會社提供的HLC-G8全自動糖化分析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參考范圍:CysC:0~1.03 mg/L;糖化血紅蛋白:3.6%~6.5%;尿微量白蛋白:0~19 mg/L,超過參考范圍即可判斷為陽性[8-9]。
①根據檢測結果,比較3組的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②分析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檢測與3項指標聯合檢測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結果;③分析不同指標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敏感性=真陽性/(真陽+假陰性),特異性=真陰/(真陰+假陽性),準確性=(真陽+真陰)/總數。
3組的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DN組的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高于DM組和對照組,DM組的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ysC,glycosyhemoglobin and urinary microalbumin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s)

表1 3組患者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ysC,glycosyhemoglobin and urinary microalbumin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DM組比較,#P<0.05
組別 Cys C(mg/L)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g/L)DM組(n=31)DN組(n=49)對照組(n=20)F值P值(0.85±0.31)*(1.94±0.63)*#0.63±0.29 72.476<0.001(7.42±1.56)*(9.47±1.58)*#5.63±1.49 47.095<0.001(15.79±2.63)*(66.82±12.74)*#9.73±2.25 429.754<0.001
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與單項指標檢測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結果如下,CysC:真陽28例,假陰21例,假陽13例,真陰38例;糖化血紅蛋白:真陽32例,假陰17例,假陽11例,真陰40例;尿微量白蛋白:真陽33例,假陰16例,假陽14例,真陰37例;聯合檢測:真陽46例,假陰3例,假陽8例,真陰43例,見表2。

表2 不同指標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diagnosis of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由表2可知不同指標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見表3。

表3 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分析(%)Table 3 Diagnostic 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 accuracy analysis(%)
糖尿病發病早期,患者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會損害機體其他組織器官,待明確診斷時患者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10-11]。而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2-13]。目前醫學界尚未就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達成統一共識,普遍認為糖尿病腎病發生與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紊亂、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多種細胞因子聯合作用等因素關系緊密。糖尿病腎病患者常伴有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癥狀表現,當前多采用飲食指導、控制血壓、血糖等手段緩解患者病情,延緩患者病情進展。臨床中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控制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發展的關鍵[14]。傳統的血肌酐指標檢測盡管能夠評價患者的腎功能受損情況,但準確性較低。而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試驗與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中,糖耐量試驗檢測容易受機體胰島素水平、空間、時間等因素的干擾,影響檢測結果。因此有必要探討更加科學、可靠的檢測路徑。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與DM組和對照組比較,DN組患者的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顯然更高(P<0.001),其中DN組、DM組上述指標水平高于對照組,DN組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高于DM組,提示DN組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呈高表達水平,因此根據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變化可為醫師篩查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提供參照。這與張蕾等[15]研究一致,該學者經過研究后發現,Cys 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變化與糖尿病腎損傷關聯密切,其中糖尿病腎病患者的Cys 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糖尿病、健康人群(P<0.05),通過3項指標檢測可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分析后可知,CysC是一種小分子非糖基化堿性蛋白產物,能夠自由穿過腎小球濾過膜,較為敏感地反映機體腎功能受損情況。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腎病的常用指標,在腎臟病變早期,人體尿液中的尿微量白蛋白會明顯增加。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受試者1~2個月內的血糖水平,有助于醫師早期發現糖尿病并發癥。當受檢者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異常升高時,即顯示患者可能出現腎功能損害。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日趨完善,在臨床多種疾病的診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相關報道顯示,CysC、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聯合檢測能夠提高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效能,輔助醫師監測患者病情進展[16-17]。該文中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3項指標聯合檢測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性為93.88%,特異性為84.31%,準確性為89.00%,高于單項指標檢測結果,說明上述3項指標聯合檢測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這與張彬[18]的研究相吻合,經過研究發現,聯合檢測的敏感性為95.45%,特異性為97.72%,準確性為97.72%,與單一檢測結果比較診斷效能更高。分析后可知,糖化血紅蛋白由葡萄糖非酶化和血紅蛋白的特殊結構分子相結合形成,通過抗原抗體結合的途徑誘發特異性反應,其抗體特異性較高,可識別鏈糖基化多肽中的氨基酸。當機體葡萄糖水平升高時,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隨之增長,氧合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引發組織缺氧,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抑制血管舒張,損害微血管。且高糖環境還會導致基底膜膠原蛋白發生不可逆性糖化,致使血壓升高,提升腎小球濾過率,損壞腎臟。尿微量白蛋白能夠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屬于一種中分子蛋白,健康群體的蛋白質可被吸收,但糖尿病腎病患者因組織長期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機體血液黏度增大,致使內皮細胞釋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損傷腎小球濾過膜,致使基底膜不再排斥攜帶有負電荷的蛋白,導致白蛋白分子透過腎小球進入到尿液中。臨床中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以腎小球受損為主要特征,但不同患者的腎功能受損程度仍存在差異,因此與單項指標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比較,采用多種指標聯合檢測能夠有效提高診斷敏感性,減少漏診情況,提升診斷效能,從而為醫師鑒別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高表達狀態,應用血清Cys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檢測能夠為醫師鑒別早期糖尿病腎病病例提供有力參照,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