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趙菲菲,姚媛莉,臺甜甜
菏澤市立醫院內分泌科,山東菏澤 274000
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為甲亢,是指多種因素協同作用致使甲狀腺合成釋放甲狀腺激素過多,繼而造成機體交感神經興奮與代謝亢進[1]。甲狀腺激素在人體生長發育與促進能量、物質代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甲亢能夠引起脂肪、蛋白質與糖代謝指標改變,繼而危害多個器官。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遺傳代謝性疾病,主要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失有關[2]。甲狀腺激素不僅可以加快糖分的吸收與分解而升高血糖,且可以促進外周組織吸收糖分而又降低血糖,導致糖代謝紊亂[3]。因此,甲亢患者用餐后血糖水平快速上升,但隨之又呈現為快速下降狀態,這種異常的糖代謝波動進一步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患病概率。有研究認為,相較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概率約為其2倍[4]。為了進一步完善甲亢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診療方案,該研究便利選擇2020年4月—2021年4月該院收治的69例甲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本病與胰島素抵抗、糖代謝紊亂、胰島β細胞功能異常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69例甲亢患者,便利選取于該院收治的患者,將其作為研究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39例;年齡20~65歲,平均(36.85±5.47)歲;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18~26 kg/m2,平均(21.55±1.25)kg/m2。選擇同期于該院進行體檢的69名健康受檢者,將其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9名,女性40名;年齡21~65歲,平均(36.74±5.50)歲;BMI為18~26 kg/m2,平均(21.53±1.30)kg/m2。納入標準:甲亢符合《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對于該次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炎性甲亢;其他甲狀腺疾病;嚴重心腦血管或臟器功能障礙;有糖尿病史;近1個月內服用過利尿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妊娠與哺乳期女性;認知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史。上述性別、年齡與BMI基線資料比較中,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外,該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并已取得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進行甲狀腺、胰島素抵抗、糖代謝、胰島β細胞功能相關指標檢測,方法如下:患者檢查前1 d晚間禁食,次日晨起采集空腹狀態下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5 min,取上清液,以糖化血紅蛋白儀(型號:伯樂D-10,地產:美國)與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羅氏Cobas8000,產地:瑞士)與已糖激酶法檢測餐后2 h血糖(2 h 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型號Cobas e 602,產地:瑞士)檢測餐后2 h胰島素(2 h postprandial insulin,2 hINS)、空腹胰島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hree triiodothyronine 3,FT3)、游離甲狀腺素(free triiodothyronine 4,FT4)。之后根據FPG與FINS,以穩態模型評價(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得出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即HOMA-IR=HOMA-IR=FINSFPG/22.5;胰島β細胞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pancreaticβcell,HOMA-β)=20×FINS/(FPG-3.5)。
①觀察研究組患者糖耐量異常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診斷標準對兩組患者情況進行診斷,其中糖耐量異常診斷標準為2 hPG在7.8~11.0 mmol/L之間,FPG<7.0 mmol/L;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為任意時間點的血糖水平≥11.1 mmol/L,或2 hPG≥11.1 mmol/L,或FPG≥7.0 mmol/L。②比較兩組甲狀腺功能指標(TSH、FT3、FT4)、血糖指標(2 hPG、FPG、HbA1c)、胰島功能指標(FINS、2 hINS、HOMA-IR、HOMA-β)。③分析TSH、FT3、FT4與HbA1c、HOMA-β、HOMA-IR的相關性。
所有數據均經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采用Pearson行相關性分析,用相關系數r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有38例(55.07%)發生糖耐量異常,19例(27.54%)達到糖尿病標準。
研究組TSH水平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FT3、FT4水平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TSH(μIU/mL)FT3(pmol/L) FT4(pmol/L)研究組(n=69)對照組(n=69)t值P值0.22±0.12 2.50±0.35 51.187<0.001 23.52±6.52 7.50±2.65 18.908<0.001 61.52±18.44 23.41±12.47 14.221<0.001
研究組血糖2 hPG、FPG、HbA1c水平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血糖指標對比((±s)
組別2 hPG(mmol/L)FPG(mmol/L) HbA1c(%)研究組(n=69)對照組(n=69)t值P值8.82±1.65 5.75±1.60 11.095<0.001 5.52±0.48 4.80±0.50 8.629<0.001 8.20±1.52 4.42±1.39 15.244<0.001
研究組2 hINS、HOMA-IR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HOMA-β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兩組2hINS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2 hINS(mU/L)FINS(mU/L)HOMA-IR HOMA-β研究組(n=69)對照組(n=69)t值P值51.20±8.52 28.34±7.78 16.458<0.001 9.82±1.22 9.52±1.03 1.561 0.121 1.40±0.35 0.63±0.20 15.867<0.001 3.85±0.52 4.20±0.38 4.514<0.001
研究組FT3與HbA1c與HOMA-IR呈正相關(r=0.458、0.588,P=0.015、0.025),與HOMA-β呈負相關(r=-2.050,P=0.032);FT4與HbA1c與HOMA-IR呈正相關(r=0.252、0.352,P=0.012、0.010),與HOMA-β呈負相關(r=-3.523,P=0.020);TSH與HbA1c與HOMA-IR呈負相關(r=-2.523、-2.032,P=0.028、0.030),與HOMAβ呈正相關(r=0.523,P=0.023)。
甲亢屬于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主要表現為全身代謝癥狀與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5]。部分研究發現,甲狀腺激素分泌過高易伴發糖代謝異常,甲狀腺疾病與糖尿病的遺傳學基礎具有相似之處,即2型糖尿病遺傳缺陷、遺傳易感性與免疫平衡損傷,極易發生免疫疾病重疊,加之病毒、飲食、環境、情緒等多因素的影響,極大程度上增加了甲亢與糖尿病的重疊情況[6-7]。在一項葡萄糖耐量試驗中發現,甲亢合并糖耐量異常的概率高達44%~75%,這與該研究中研究組有38例(55.07%)發生糖耐量異常,19例(27.54%)達到糖尿病標準基本一致[8]。
一些研究認為,甲亢患者除了糖代謝紊亂外,胰島素分泌功能與胰島素抵抗也存在明顯障礙[9-10]。學者王雪琳等[11]檢測了70例甲亢與70名健康人群的甲狀腺激素與血糖水平,結果顯示甲亢組FT3(22.85±1.24)pmol/L較健康對照組(7.49±1.11)pmol/L更高,TSH(1.62±0.28)mU/L較健康對照組更低(4.37±0.33)mU/L,2 hPG(8.95±1.05)mmol/L、FPG (5.62±0.38)mmol/L、HbA1c(8.07±1.05)%較健康對照組(5.70±1.00)mmol/L、(4.85±0.35)mmol/L、(4.41±1.09)%更高。該文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TSH(0.22±0.12)μIU/mL較對照組(2.50±0.35)μIU/mL更 低(P<0.05),FT3(23.52±6.52)pmol/L、FT4(61.52±18.44)pmol/L較 對 照 組 (7.50±2.65)pmol/L、(23.41±12.47)pmol/L更高(P<0.05)。研究組血糖2 hPG(8.82±1.65)mmol/L、FPG(5.52±0.48)mmol/L、HbA1c(8.20±1.52)%較對照組(5.75±1.60)mmol/L、(4.80±0.50)mmol/L、(4.42±1.39)%更高(P<0.05)。甲亢患者除了甲狀腺激素指標較健康群體更高外,其糖代謝異常問題十分明顯,究其原因為:甲狀腺激素大量分泌增強了機體代謝,提高食物攝入量與腸道葡萄糖利用率,加快胰島素降解,繼而增加了胰島素需求與分泌量[12];甲亢患者FT3與FT4水平升高,能夠影響胰島素抗脂解作用,提升游離脂肪酸濃度,抑制葡萄糖的胰島素分泌,阻礙細胞葡萄糖儲存與氧化,干擾外周組織對于葡萄糖的利用率;肝臟糖異生增強減弱了胰島素的糖異生抑制作用,促進肝臟對于胰升糖素的敏感度,而高胰升糖血癥進一步增加了肝糖輸出量,加之對組織代謝反應的損傷,所以甲亢患者更易發生高血糖問題[13]。
學者李欣穎等[14]分析了110例甲亢患者的胰島功能與胰島素抵抗情況,并與110名健康人群進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甲亢組2 hINS(28.53±3.26)mU/L、HOMA-IR(1.38±0.17)較對照組(24.64±2.48)mU/L、(0.57±0.14)更高。該文研究中,研究組2 hINS(51.20±8.52)mU/L、HOMA-IR(1.40±0.35)較對照組(28.34±7.78)mU/L、(0.63±0.20)更高(P<0.05),HOMA-β(3.85±0.52)較對照組(4.20±0.38)更低(P<0.05),這與上述結果相符。究其原因為:甲亢患者的高血糖狀態加重了胰島β細胞損傷[15];高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胰島素合成與加工失調,致使β細胞釋放出未成熟的胰島素物質,繼而增加了胰島素分泌量[16];部分甲亢患者易伴有低鉀血癥,進一步促使胰島β細胞變性,導致胰島素分泌缺失[17-18]。此外,采用Pearson行相關性分析發現,研究組FT3與HbA1c與HOMA-IR呈正相關(P<0.05),與HOMA-β呈負相關(P<0.05);FT4與HbA1c與HOMAIR呈正相關(P<0.05),與HOMA-β呈負相關(P<0.05);TSH與HbA1c與HOMA-IR呈負相關(P<0.05),與HOMA-β呈正相關(P<0.05)。可見,甲亢患者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糖代謝紊亂、胰島β細胞功能異常問題,臨床應盡早診斷與治療,保障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甲亢與胰島素抵抗、糖代謝、胰島β細胞功能密切相關,臨床應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