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菊
山東省東營市第五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山東東營 257500
在心內科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多發且常見癥,其是由多種致病因素誘發的心血管疾病,以心臟病癥終末期為主要表現,多因內分泌、神經因子所致的心室重構而發病,患病后往往會出現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藥物療法是目前臨床治療此疾病的常用方法,以β受體阻斷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和ACEI類等藥物應用最為常見。貝那普利屬于ACEI類藥物,有助于心排出量的改善,心室重塑改善,但如果只是單一用藥其療效不佳。有報道指出[2],對于心衰病癥予以ACEI類藥物與他汀類藥物共同應用,對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機體恢復有重要作用。故該研究方便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該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者94例為研究對象,探究聯合應用阿托伐他汀與貝那普利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者94例為研究對象。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以數字號形式隨機分設成兩組,對照組(n=47),觀察組(n=47)。對照組中,有26例為男性,有21例為女性;年齡46~75歲,平均(61.21±2.14)歲;病程2~6年,平均(3.12±0.46)年;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和Ⅳ級所占例數分別是13例、22例和12例。觀察組中,有27例為男性,有20例為女性;年齡46~75歲,平均(61.35±2.18)歲;病程2~6年,平均(3.15±0.34)年;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和Ⅳ級所占例數分別是12例、24例和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與《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3]中表述的標準相符;確診時間均不低于3個月;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
排除標準:藥物禁忌證者;伴有活動性心肌炎者;伴有嚴重心血管系統病癥者;凝血功能異常者;對研究開展不配合者。
對所有研究對象均予以飲食調節、心電監控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選擇應用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030514)治療對照組患者,口服,10 mg/次,1次/d。1個療程為1個月,連續用藥2個月。
選擇阿托伐他汀(國藥準字H20051408)與貝那普利共同治療觀察組患者,其中行貝那普利治療時,根據對照組患者的用藥方法及劑量開展治療;行阿托伐他汀治療時,指導患者口服用藥,用藥劑量是20 mg/次,1次/d。1個療程為1個月,連續用藥2個月。
以治療后為判定時段,評估患者治療療效情況[4],標準劃分以顯效、好轉和無效進行,其中,臨床體征、癥狀改善顯著,包括胸悶和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和氣促等,且相比治療前,心室射血分數提高幅度不低于10%,心功能等級提升2級,滿足上述符合顯效;臨床體征、癥狀有所緩解,且相比治療前,心室射血分數提高程度在5%~10%,心功能等級提升1級,滿足上述符合好轉;相比治療前,患者臨床體征、癥狀變化不明顯,且心室射血分數提高程度未超過5%,心功能等級未發生變化,滿足上述符合無效。
以治療前后為判定時間,檢測患者心功能情況,經治療4周后,予以研究對象心臟超聲波檢查,對左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LVESVI)、左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LVEDVI)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指標進行心尖四腔心切面測量,計算患者LVEF(左室射血分數)的同時,在患者呼氣末應用多普勒超聲,隨后分別在主動脈瓣、二尖瓣和最大血流處取樣,測量二尖瓣口舒張起的E峰和A峰,計算E/A。
以治療前后為判定時間,檢測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后在患者空腹12 h狀態下進行靜脈血抽取,血液標本取5 mL,隨后置于離心機上,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5 min,將血清分離出后,把其放在零下80℃環境內保存。應用快速免疫熒光(RAMP)法檢測患者NT-ProBNP水平;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和IL-6。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統計,對照組、觀察組分別是76.60%、93.62%,前者低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Pro-BNP、LVEDD、LVEF和E/A心功能等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ro-BNP、LVEDD和E/A低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Pro-BNP(pg/L)治療前 治療后LVEDD(mm)治療前 治療后LVEF(%)治療前 治療后E/A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7)觀察組(n=47)t值P值660.45±39.77 659.26±41.77 0.141 0.888 597.89±60.54 567.85±81.55 2.028 0.046 58.25±6.73 58.87±5.83 0.477 0.634 55.96±4.04 52.75±6.73 2.804 0.006 47.40±5.79 47.26±5.33 0.122 0.903 50.07±4.78 52.13±5.20 1.999 0.048 5.96±2.11 5.79±3.71 0.273 0.785 5.16±1.84 4.13±2.01 2.591 0.011
治療前兩組患者TNF-α、hs-CRP、IL-8和IL-6血清炎性因子等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相關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對比((±s)
組別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IL-8(ng/L)治療前 治療后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7)觀察組(n=47)t值P值10.95±3.86 10.21±3.20 1.012 0.314 7.31±3.86 6.07±1.56 2.042 0.044 16.30±7.16 16.54±7.92 0.154 0.878 1.91±0.99 1.55±0.39 2.319 0.023 16.38±4.76 15.66±3.75 0.815 0.417 7.26±2.00 6.20±1.29 3.053 0.003 48.30±16.66 47.53±18.76 0.210 0.834 10.00±3.00 8.73±2.68 2.164 0.033
心力衰竭是一種由諸多因素所致的心肌受損病癥,包括血流動力負荷過重和心肌梗死、心肌病和炎癥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肌結構與功能,進而導致泵血或心室充盈功能下降等情況發生,患病后易引發呼吸困難、乏力和運動耐力降低等。慢性心力衰竭指長時間內患者都處于心力衰竭狀態[5-6]。伴隨近幾年社會人口發展趨勢愈發高齡化,心血管病癥患病率增加,其中心血管病癥的終末期癥狀表現便是慢性心力衰竭,能對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有報道指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病癥的患者,其血清炎癥因素水平均處于異常狀態,所以,將患者炎癥反應減少,對其心功能指標的改善有重要作用[7]。
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此藥物的應用不僅能起到一定的降壓功效,而且還能使心臟電負荷減低[8-9]。究其原因是,當患者服用貝那普利后,通過水解其能產生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具有一定的活力,能使血管緊張素II作用強度下降,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對患者血壓水平改善有重要作用[10-11]。同時,該藥物的應用能有效避免代償性液體潴留情況發生,使心室后負壓減輕,防止心率增加[12-13]。阿托伐他汀是一種常用的他汀類藥物,此藥物的應用不但能使脂蛋白水平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生成減少,而且還能使血漿膽固醇水平下降[14]。究其原因是,通過對肝臟內膽固醇與HMG-CoA還原酶生物合成的抑制,能使血漿膽固醇水平與脂蛋白水平下降。有研究報道顯示,聯合應用阿托伐他汀與貝那普利治療,能有效減少耐藥反應情況發生,對提高治療效果有作用[15]。在該次研究中,選取該院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者94例為對象,經對上述闡述總結,從結果可知,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是76.60%,低于觀察組的93.62%(P<0.05),說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與貝那普利共同治療,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加快患者機體恢復。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硬化使心臟局部組織出現纖維化,增加左心室厚度,影響心臟正常功能,削減心功能。而二者藥物的聯合應用則能使這一問題有效改善,增強患者心功能,促進機體恢復。從結果可知,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阿托伐他汀與貝那普利共同治療,能對心肌肥厚情況進行有效抑制,從而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TNF-α是機體內必不可少的促炎性因子,能對炎性細胞產生的黏附和聚集進行介導,導致炎癥,加快細胞壞死及凋亡,對血管新生有一定促進作用。CRP屬于炎癥反應的急性蛋白,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產生的整個過程。阿托伐他汀生成藥物活性無需經代謝,易被機體吸收,延長半衰期,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從研究結果可知,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貝那普利治療的同時加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能充分發揮阿托伐他汀的抗炎功效,使機體炎癥介質下降,對病癥發展有效抑制。
在鐘江濤[11]研究中,選取接收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者為對象,對其中部分患者予以貝那普利與阿托伐他汀共同治療,從結果中可知,患者總有效率能達到96.0%,由此說明,應用貝那普利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能取得較好效果。上述內容與該次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與貝那普利聯合治療,療效佳,患者心功能指標改善,炎性反應減輕,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