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黃榮靜,吳智芬,羅愛娟
廣東省連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廣東清遠 513400
腦卒中是一種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腦血管病,從醫學角度看,腦卒中主要是指一種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對于神經內科的患者來說,腦卒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壓力的增加,該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而醫療水平的發展也使該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由于疾病后遺癥嚴重,主要表現為語言功能障礙、偏癱等。發病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持續下降,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仍然是沉重的負擔。為從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對患者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康復護理措施[1-2],可以有效緩解相應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該院引入了康復護理模式,隨機選擇該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全方位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水平、總有效率,探索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61~78歲,平均(65.51±3.21)歲。研究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1~82歲,平均(65.45±3.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常規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并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加強查房和巡視,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為患者提供日常飲食、肢體被動到主動鍛煉等護理。
研究組給予全方位康復護理。①心理康復護理:護士應向患者講解腦卒中的發病機制、疾病危害、治療過程及護理服務的效果。經常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其負性心理及其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緩解措施,如對因病情未明顯緩解的負性心理患者,講解因擔心病情而堅持治療的好處,對因擔心病情的負性心理患者講解此項治療的優勢等,并向患者講述成功案例,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②肢體康復訓練: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肢體姿勢要準確,避免患肢萎縮、關節脫位或變形,在健康側位和仰臥位交替翻身,減少患者側位的應用,避免壓迫患肢。在健側肢體上采用健側體位,將枕頭放在患肢下方,使患側肩前屈90°,肘關節伸展,患肢前屈,保持與另一個枕頭在身體前方同一條線。對能坐起的患者應進行坐姿和站姿訓練。將患肢平放在桌子上,肘部微微彎曲,手掌向下,手指向前伸直,脊椎伸展,并在患者背部放一個坐墊,將身體重心移至臀部。護士應引導患者轉移到患側,定期進行培訓。③吞咽訓練:針對患者吞咽困難,引導患者舌頭向外伸展,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不同方向伸展。如果患者不能獨立完成動作,護士可以通過消毒紗布包裹患者舌頭,幫助患者完成動作。指導患者進行面肌訓練,微抬下巴做磨牙咀嚼動作,5 min/次。吞咽困難的康復護理方法包括咽部冷刺激、喉部抬高訓練和吸吮訓練。對于輕度吞咽困難患者要選擇合理進食姿勢,關鍵是使用喂食訓練。進食時,患者應注意:坐姿或半臥位,頭部微微前傾。為有利于咽部位置的感知,要選擇有一定口感的食物。食物宜有一定黏度,但不宜粘在口中?;颊邞芯M食,慢慢進食。④語言功能練習:患者神經系統受損,導致語言功能障礙,極易產生負面情緒。醫護人員要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積極配合相關治療。對語言功能障礙患者,醫護人員要加強語言功能康復護理,教會患者練習張嘴和舌頭運動,鼓勵患者多說話,提高語言溝通能力,促進吞咽功能和神經功能恢復。⑤社會功能康復護理:耐心地向患者家屬講解社會支持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家屬更加關注患者,進而提高患者的社會自信心,最終逐步完善其社會功能。⑥并發癥的預防:對患者進行嚴密的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最大限度地防止感染的發生。保持患者呼吸道、導尿管平穩通暢,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消毒工作,密切觀察患者痰液、尿液變化。及時有效地更換輸液針部位,最大限度地預防靜脈炎。并切實加強安全護理,確?;颊呓^對安全,防止意外傷害。在醫護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照顧自己、穿衣洗臉、吃飯,有效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最大程度增強自信心[3-4]。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上肢0~66分,分值越高越好,下肢0~34分,越高越好)、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神經功能缺損水平(0~42分,分值越低越好)、滿意度。
滿意:患者出院時填寫調查問卷表示對各項工作均滿意;比較滿意:患者對各項護理工作中至少有一項不滿意;無效:患者對護理工作均不滿意。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00%[5]。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水平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均顯著升高,神經功能缺損水平評分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周后,研究組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水平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水平比較[((±s),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水平比較[((±s),分]
組別時間上肢運動功能FMA評分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水平評分研究組(n=50)對照組(n=50)護理前護理4周后護理前護理4周后32.21±3.28 52.19±3.31 32.25±3.28 42.21±3.31 13.21±1.28 23.12±3.31 13.27±1.29 19.46±2.21 31.21±3.01 86.19±3.36 31.56±3.01 62.68±3.56 21.21±3.28 8.19±1.31 21.25±3.23 12.45±1.37
研究組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61,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腦卒中是一組由于腦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而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的疾病。腦卒中病因非常復雜,發病特別緊急,病情發展非常迅速,對患者身心造成沉重打擊,要切實加強患者肢體康復訓練,確保患者最大限度放松肌肉、改善氣血,恢復肢體功能,有效促進腦組織血液循環,積極有效補充血氧[6-7]。腦卒中是目前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壓力的增加,該病發病率逐漸增加。由于該病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嚴重威脅著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8-9]。
康復護理旨在通過心理康復護理、功能訓練、飲食護理、休息護理等護理服務,全面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促進疾病康復[10-11]。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康復護理中,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它可以穩定患者的情緒,使患者更主動地應對疾病,并與醫生合作。護士需要通過和患者有效的溝通激發患者對治療的信心??祻瓦\動可以使患者肢體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幫助患者更好地保持反射[12-14]。在神經內科的護理過程中,特別是對腦卒中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護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患者的總有效率。通過全方位康復護理,能極大地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能有效地使患者得到根本的康復和治療。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水平和致殘程度。通過全方位的康復護理可以顯著降低死亡和殘疾概率,最大限度地讓患者從身心創傷狀態中恢復過來,逐步回歸社會[15-16]。
該研究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均顯著升高,神經功能缺損水平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護理4周后,研究組上下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水平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研究組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80.00%(χ2=6.061,P<0.05)。周潔[17]研究也顯示,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滿意度達到96.6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44%,和該文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全方位康復護理對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具有較高的護理價值,可改善上下肢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動能力水平,并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