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春,毛宇紅
廣東省興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廣東興寧 514500
疼痛是人體的一種主觀感覺,伴隨著與潛在的或現有的組織損傷相關的心理和心理因素的復雜組合。疼痛作為臨床上的“第五生命體征”而備受關注,尤其是癌癥患者的疼痛。癌癥疼痛是幾乎所有晚期腫瘤患者都會出現的癥狀。護士在臨床上有一定的疼痛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客觀的疼痛評估,配合醫生正確的鎮痛治療,及時觀察止痛藥的不良反應及相關護理。這是癌癥患者控制疼痛的有效手段[1-2]。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癌癥疼痛患者比例分別為30%~50%和60%~90%。中國近幾年的調查顯示,大約50%的患者有疼痛。癌癥患者一旦到了晚期,疼痛的發生率就比較高,晚期腫瘤患者不僅承受著巨大的生理痛苦,而且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疼痛因素使患者變得情緒化。癌痛可以從心理、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干擾和破壞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緩解或解除癌癥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醫務人員共同關注的問題。該研究隨機選取該院2016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腫瘤疼痛患者,探析了晚期腫瘤疼痛護理中應用全方位疼痛護理干預模式的可行性?,F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腫瘤疼痛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兩組,每組50例。研究組年齡33~76歲,平均(56.26±5.21)歲;男29例、女21例。對照組年齡32~77歲,平均(56.78±5.21)歲;男27例、女23。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倫理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根據手術流程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術中密切配合醫生操作,準確及時傳遞手術器械,并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術后常規告知患者和家屬注意事項。
研究組實施全方位疼痛護理干預模式。(1)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贏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配合,鼓勵患者抒發憂郁和痛苦,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安慰和鼓勵,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擺脫痛苦的情緒或淡化痛苦的想法。強調良好心態在治療中的作用,改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鼓勵患者做好應對疼痛和可能出現新癥狀的心理準備。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對疼痛和止痛藥的了解,疼痛評估的方法,疼痛緩解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建立疼痛教育手冊,使教育工作更加有效。(2)分散注意力:與患者談論興趣和身心愉悅的話題,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引導患者聽音樂、深呼吸、做全身肌肉放松訓練,引導患者擺脫疼痛或淡化疼痛觀念,分散患者注意力,起到積極的止痛作用。人們一次只能專注于一件事,如果他們將注意力從痛苦轉移到感興趣的任務上,或者當他們專注于工作時,它會阻斷條件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系,使人們感覺不到痛苦,這是一個積極的過程。(3)放松護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處于緊張狀態,增加了疼痛。當身體放松時,不僅能感到舒適,還能減輕疼痛。護士指導患者平躺、閉眼、嘆息、呼吸,然后彎曲髂膝,放松腹背肌,慢慢呼氣。(4)認知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社會經歷、宗教信仰、病程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內容。引導患者訴說疼痛程度,接受藥物治療,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質量。(5)行為干預:護士在準確評估患者癥狀后,協助醫生實施鎮痛方案,即非藥物鎮痛和藥物鎮痛。一般情況下,首選非藥物鎮痛治療,為了緩解疼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改變體位,適當按摩,以減輕疼痛癥狀。②聽音樂、冥想,深呼吸放松肌肉,使身心達到放松、調劑、聊天的狀態,將患者的精力從疼痛中分心,從而緩解疼痛和焦慮。③鼓勵患者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腫瘤康復會、志愿者團體、患者支持組織等,爭取親朋好友和社會的支持,用積極的態度制止痛苦的惡性循環。④皮膚刺激,如冷熱按壓等放松手法,減少疼痛引起的肌肉緊張、炎癥和痙攣。如果非藥物鎮痛無效,應聽從醫囑,按照三步鎮痛原則進行藥物鎮痛。(6)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的治療環境,疼痛多發生在夜間,影響患者睡眠,夜間光線應柔和,并保證適當的溫度等,避免環境因素影響患者睡眠質量。(7)藥物護理:對耐受性差的患者,嚴格按醫囑給予止痛藥,可采用三步止痛法,先不麻醉,由弱到強,鎮痛效果不理想時再使用麻醉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添加輔助藥物。使用止痛藥的時間是在疼痛發生之前,如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等。在用藥過程需要評估大便狀況,稍微調整飲食,多吃富含纖維的飲食,如新鮮水果和蔬菜。在應用藥物的同時適當增加活動量,按摩腹部以增加腸道蠕動,減緩癥狀。對使用鎮痛藥而出現尿潴留的患者需要給予局部熱敷、按摩、聽水聲誘導排尿、針刺,必要時導尿。(8)家庭關懷:爭取家屬的配合,可以穩定患者的情緒,達到減輕患者痛苦的目的。雖然痛苦仍然存在,但患者身邊親人的支持可以減少他們的孤獨和恐懼,從而減輕痛苦。家屬的心理狀態會對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護士應將疼痛的基本知識告訴患者家屬,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患者的疼痛,學會評估和緩解疼痛的基本方法,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鼓勵家屬經常看望患者,多陪伴患者,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喚起患者配合治療的信心。這些對于緩解癌癥疼痛非常重要。(7)姑息護理干預:姑息治療是指對不治之癥患者進行積極的整體護理,處理一系列心理、社會和精神問題,主要通過預防、評估和有效控制疼痛等身體癥狀,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姑息治療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可以緩解晚期腫瘤患者的痛苦,有效控制不適癥狀,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心理、社會和精神支持,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讓患者有尊嚴、有意義地度過余生,平靜地接受死亡[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0~10分,分值越低越好)、焦慮自評量表評分(20~80分,越低越好)、抑郁自評量表評分(20~80分,越低越好[4])、生理應激皮質醇監測值、去甲腎上腺素監測值、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0~21分,越低越好)、護理滿意度水平、癌痛緩解時間、止痛藥使用率。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生理應激皮質醇監測值、去甲腎上腺素監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生理應激皮質醇監測值、去甲腎上腺素監測值均顯著降低,而其中研究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生理應激皮質醇監測值、去甲腎上腺素監測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指標評分,生理應激皮質醇、去甲腎上腺素監測值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指標評分,生理應激皮質醇、去甲腎上腺素監測值比較((±s)
注:同該組護理前比較,*P<0.05;同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時期疼痛視覺模擬評分(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分)血清皮質醇(μg/L)去甲腎上腺素(μg/L)研究組(n=50)對照組(n=50)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6.56±1.81(2.12±0.25)*#6.58±1.82(4.42±0.67)*67.56±5.81(31.12±2.94)*#67.91±5.42(45.56±3.23)*66.37±6.36(33.21±2.56)*#66.78±6.89(46.78±4.88)*16.64±3.86(8.21±0.34)*#16.62±3.82(12.56±0.37)*126.56±13.96(54.51±3.21)*#126.69±13.56(84.0±10.21)*65.12±5.28(32.67±2.35)*#65.78±5.21(45.45±2.55)*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比對照組80.0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74,P=0.004)。
研究組癌痛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癌痛緩解的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者癌痛緩解的時間比較[((±s),d]
組別晚期腫瘤疼痛減輕時間對照組(n=50)研究組(n=50)t值P值5.56±2.17 3.25±1.41 6.312<0.001
研究組止痛藥使用有8例,占16.0%,而對照組止痛藥使用24例,占48.00%,研究組止痛藥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765,P=0.001)。
疼痛是晚期腫瘤的主要癥狀之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損害。癌癥從發病到臨終,經歷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質、不同部位的疼痛。通常,晚期癌癥患者的身體會感到疼痛,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給患者帶來痛苦[5-6]。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緩解患者的痛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國腫瘤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治療方案不斷完善,治療藥物也在不斷變化、更新,有效地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7]。傳統的止痛方法很難緩解患者的身體疼痛。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正確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給患者帶來關懷和關愛,幫助他們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8-9]。
護理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護理質量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鎮痛原則,結合患者情況,借助心理護理、藥物鎮痛治療和系統護理措施,增加患者治療信心,增加舒適度,患者疼痛明顯緩解。隨著整體護理的逐步實施和完善,護士在癌癥疼痛控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0-12]。護士掌握正確的評估方法,實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做好護理工作,對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根據WHO推薦的三階梯鎮痛方法,采用非藥物鎮痛,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疼痛知識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糾正不良情緒,減輕痛苦,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實施護理干預前,對患者進行各方面的評估,找出不同的疼痛原因。只有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才能更好地緩解疼痛,保證治療效果。通過心理暗示護理、放松護理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保持愉快的情緒,有利于緩解疼痛[13-14]。
該研究的成果顯示研究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生理應激皮質醇監測值、去甲腎上腺素監測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水平為98.00%比對照組的80.00%高(P<0.05)。董瑤等[15]的研究也顯示,階段性疼痛護理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效果確切,滿意度達到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0%。與該文的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晚期腫瘤疼痛患者實施全方位疼痛護理干預模式效果確切,可減輕患者疼痛和焦慮抑郁情緒,并減輕對患者機體產生的不良生理應激,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并減少止痛藥物的使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