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波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神經內科,內蒙古赤峰 024000
臨床中,腦卒中是發(fā)病率和致殘率均非常高的一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是現(xiàn)如今嚴重影響我國中青年人生命安全的關鍵疾病。中青年腦卒中主要是指發(fā)病年齡<59歲的患者,患病類型常見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類型。最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結構的變化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使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呈現(xiàn)不斷增加的趨勢。當前,針對該病的治療,一般采取藥物、手術等方法,但根據(jù)臨床實踐可知,藥物治療更易于患者所認可[1-2]。并且,一些患者對所患疾病的認識不夠清楚,并認為長期服用藥物會產生諸多負作用,對此在接受藥物治療時就會經常出現(xiàn)排斥的情況。這樣一來,就增加治療難度。而在治療時予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促進臨床效果的提升,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保證其可以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該院收治的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了心理護理干預對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負性情緒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將該研究100例患者分為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各50例。其中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8~58歲,平均(43.05±14.39)歲。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7~58歲,平均(43.08±14.3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病例均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均有齊全的病歷資料;均與臨床中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要求相符合。排除標準:合并臟器嚴重病變,如心、肝、腎等;早期存在嚴重的癡呆癥狀。
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待患者入院后介紹病室環(huán)境,按照醫(yī)囑采取藥物措施干預、康復訓練,詳細介紹疾病有關知識。
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采用聯(lián)合采取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主動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就患者內心的想法進行耐心的交流與溝通,主動回答患者及家屬所提出存在疑惑的問題,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的整個恢復過程當中來。②調動主觀能動性。害怕焦慮發(fā)作是焦慮形成的根本因素,實施正面積極關注的方法,肯定并鼓勵患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使患者向正能量方向發(fā)展。同時對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認可,確保患者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正能量,促使患者積極樹立起與疾病相斗爭的勇氣[3],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者的治療和護理,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確保患者的心理治療、康復進入到正常的軌道上。③認知療法。進入期望階段的患者,護士要正確并有效把握其認知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狀態(tài)存在問題,就需要及時督促患者改善負性情緒,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在充分掌握患者的性格背景、病情進展情況、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研究其不正確的認知,及時改變患者不正確的。④音樂療法。音樂療法能通過音樂語言的方式給患者心理上帶來相應的暗示,對于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均具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有相關研究顯示,音樂療法在治療抑郁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因為抑郁產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情志內傷、不良情緒等所引發(fā)的,而音樂療法在這其中則可以在分散抑郁,對此,就可以按照患者平時喜好音樂的風格,而選擇相對應的音樂,入睡前聽音樂0.5 h/d,14 d為1個療程,每天晚上通過音樂療法來改變患者身體和心理不良的狀態(tài),進而緩解中青年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的不適感,改善抑郁狀態(tài),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各項功能盡早恢復到健康的狀態(tài)。⑤放松療法。通過采取肌肉松弛訓練方法,訓練患者按照自己認為舒服的狀態(tài)來放松全身肌肉,以此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次/d,15 min/次,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訓練;指導患者采取腹式呼吸訓練,該種訓練方法10~15 min/次,早晚各1次,腹式呼吸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放松身心,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顯著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4-6]。⑥轉移療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有效排解,確保患者可以從負性情緒中走出來。護理工作者要與患者一同探討每天的生活,促使患者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再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病情上。鼓勵患者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通過看電視、閱讀書籍等方式豐富自己的生活。⑦向患者及家屬宣傳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的理論知識,如導致該病發(fā)生的原因、臨床中該病的癥狀和具體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方法、不良反應情況等,告知患者及時復查病情的重要作用,促使患者意識到配合醫(yī)護工作者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7-9]。⑧指導患者行為。鼓勵患者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從根本上總結患者出現(xiàn)負性情緒的原因,并探討有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給予相對應的疏導方法。該研究兩組患者干預時間均為90 d。
觀察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情況,焦慮采取SAS量表評定[10],無焦慮:50分以下;輕度焦慮:50~60分;中重度焦慮:60分以上;抑郁采取SDS量表評定,抑郁:53分以下;輕度抑郁:53~60分;中重度抑郁:60分以上。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非常依從:90分以上,患者主動配合醫(yī)護工作者完成治療及護理,整個過程并未出現(xiàn)排斥情緒;基本依從:70~90分,患者必須在醫(yī)護工作者的督促下完成治療及護理,整個過程僅出現(xiàn)比較少的負面情緒,經耐心的溝通和交流后,患者癥狀有所緩解;不依從:70分以下,患者不能主動配合醫(yī)護工作者的治療及護理,存在明顯的排斥情緒。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與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面情緒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面情緒對比[((±s),分]
組別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n=50)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n=50)t值P值63.53±11.42 63.15±12.45 0.159>0.05 54.51±2.37 44.62±5.28 12.083<0.05 62.21±10.39 61.65±10.28 0.271>0.05 53.64±1.71 45.32±3.31 15.791<0.05
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患者中完全依從為25例,部分依從為22例,不依從為3例,總依從性為94.0%,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中完全依從為20例,部分依從為18例,不依從為12例,總依從性為7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53,P<0.05)。
腦卒中具有顯著的典型性,主要是因為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引發(fā)的一種疾病,致病因素較多,在諸多因素相互影響下,會致使腦動脈發(fā)生如破裂、狹窄等情況,繼而導致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困難[11-12]。最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人們工作壓力也與日俱增加,顯著提高了腦卒中疾病發(fā)生率,而且趨向于中青年人群中。但縱觀既往臨床護理情況可知[13],護理人員并未給予中青年發(fā)病患者負性情緒充分的重視,由此一來就極易降低臨床效果和預后效果。更有甚者,因為對該病和臨床干預手段的認識存在誤區(qū),所以在具體治療時不能主動配合醫(yī)護工作者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對患者身體的恢復帶來了不良影響。另外,還有一些患者因為家庭成員過度的重視,迫切地希望患者病情盡早得到控制,恢復往日健康的身體,一旦治療進程比較慢,過長時間的治療依舊沒有顯著的改善,則開始對是否可以治愈疾病失去耐心和信心,甚至產生不愿意繼續(xù)治療的心態(tài)等。基于此,對于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采取切實可行的臨床治療方法外,還可以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方法進行護理,這對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由此可見,為了促進臨床效果的提升,就必須不斷優(yōu)化護理防范。對此,為了進一步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負面情緒的效果,該研究現(xiàn)選擇該院診斷治療的100例患者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
該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但是臨床效果不夠顯著,而且并未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4-15]。面對此種現(xiàn)象,通過采取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的方法,發(fā)現(xiàn)在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對此,要想充分發(fā)揮心理護理的作用,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在具體護理期間站在患者的角度,實施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法,以此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確保護理操作步驟更加規(guī)范化、精細化、合理化。
實施SAS和SDS對患者護理干預前、干預后的負性情緒實施評估。結果表明,護理前,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與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P<0.05)。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組患者中完全依從為25例,部分依從為22例,不依從為3例,總依從性為94.0%,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中完全依從為20例,部分依從為18例,不依從為12例,總依從性為76.0%(P<0.05)。該研究所得結果與郭翠英等[16]結論研究組治療依從性92.86%(39/42)高于對照組76.19%(32/42)(P<0.05)相符合,由此可知,采取心理護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對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利于緩解負性情緒。
針對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雖然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顯著提升,但因為該研究存在諸多的約束,如樣本量比較小,再加上所收集的患者資料可能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對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建議增加臨床樣本數(shù),以便提高研究的深度,獲取更真實的結論,繼而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方法來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并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中積極推廣和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