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友光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血液內科,內蒙古赤峰 024000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在臨床較為常見[1]。相關醫學數據顯示,多發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占10%左右[2]。老年人群是高發人群,誘發因素為漿細胞惡性增殖,患者發病后會將免疫球蛋白分泌出來,嚴重損害機體組織、器官,引發腎功能不全、貧血等癥狀,其中最為常見的癥狀為骨痛,對患者具有最大的不良影響[3]。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骨痛發生后,身體及心理壓力均較大,這就對疾病治療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同時還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4]。要想促進患者疼痛的減輕,關鍵是要及時給予其有效治療,并將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提供給患者[5]。該研究統計分析了2018年11月—2020年11月該院多發性骨髓瘤患者58例的臨床資料,探討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緩解中整體護理干預的效果。
回顧性選取該院多發性骨髓瘤患者58例,依據護理干預方法分為整體護理干預組(n=29)、基礎護理干預組(n=29)兩組。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中男性17例(58.6%),女性12例(41.4%);年齡40~85歲,平均(61.2±4.4)歲;病程2個月~8年,平均(3.9±1.2)年。在年齡分布情況方面,40~44歲4例(13.8%),45~59歲11例(37.9%),60~85歲14例(48.3%);在臨床分期方面,Ⅰ期3例(10.3%),Ⅱ期15例(51.7%),Ⅲ期11例(37.9%);在合并癥方面,骨質疏松10例(34.5%),溶骨性骨損10例(34.5%),高血鈣9例(31.0%)。基礎護理干預組患者中男性16例(55.2%),女性13例(44.8%);年齡40~85歲,平均(61.4±4.3)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4.4±1.3)年。在年齡分布情況方面,40~44歲5例(17.2%),45~59歲10例 (34.5%),60~85歲14例(48.3%);在臨床分期方面,Ⅰ期4例(13.8%),Ⅱ期13例(44.8%),Ⅲ期12例(41.4%);在合并癥方面,骨質疏松11例(37.9%),溶骨性骨損11例(37.9%),高血鈣7例(24.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均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者;②均符合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標準者[6];③均伴顯著疼痛感者。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無法自理者;②精神異常者;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1.3.1 基礎護理干預組 對監測患者的力度進行強化,對患者的疼痛狀態進行了解,及時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將合理的鎮痛藥物提供給患者為患者鎮痛,促進患者疼痛感的減輕。
1.3.2 整體護理干預組①心理護理。積極疏導患者恐懼、絕望等負面心理,對患者進行鼓勵,使其勇敢面對。②健康指導。督促患者適量運動,對壓力性損傷、骨質疏松等癥狀在長期臥床的情況下發生的現象進行嚴格避免。③局部按摩護理。環形按摩患者疼痛部位周圍,為其血液循環提供有利條件。④選擇鎮痛藥物。分級患者疼痛程度,如果患者為輕度疼痛,則選擇非阿片類鎮痛藥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如果患者為中度疼痛,則選擇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曲馬多等;如果患者為重度疼痛,則選擇強阿片類藥物,如芬太尼、嗎啡等。⑤飲食護理。將易消化、維生素、熱量均較高的食物提供給患者,督促患者將飲水量控制在3 L/d以內,對進食辛辣、具有較強刺激性、鈣含量高的食物的現象進行嚴格避免。
①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總分0~10分,表示無痛~劇痛[7];②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評定量表(GSES),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10~40分,表示低~高[8];③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內容包括物質職能、情感職能、運動職能、社會職能4項,每項0~100分,表示低~高[9];④護理滿意度。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0~100分,分為不滿意(0~59分)、一般(60~79分)、基本滿意(80~89分)、非常滿意(90~100分)4項。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VAS評分分別為(6.2±1.3)分、(1.1±0.3)分,基礎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VAS評分分別為(5.9±1.1)分、(3.5±0.8)分。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較護理干預前的VAS評分降低幅度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127,P<0.05)。
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GSES評分分別為(20.3±3.5)分、(34.0±5.4)分,基礎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GSES評分分別為(21.4±3.7)分、(28.7±3.0)分。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較護理干預前的GSES評分升高幅度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20,P<0.05)。
在物質職能、情感職能、運動職能、社會職能評分方面,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分別為(52.2±5.2)分、(48.9±4.9)分、(44.9±4.5)分、(53.9±5.4)分,護理干預后分別為(76.6±7.6)分、(72.8±7.2)分、(69.7±6.9)分、(69.1±6.9)分;基礎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分別為(52.0±5.2)分、(49.1±4.9)分、(44.9±4.5)分、(54.0±5.4)分,護理干預后分別為(68.8±6.8)分、(64.4±6.4)分、(59.5±5.9)分、(60.4±6.0)分。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較護理干預前的物質職能、情感職能、運動職能、社會職能評分升高幅度均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19、4.696、6.050、5.124,P<0.05)。
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6%(28/29)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69.0%(20/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3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在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癥狀中,骨痛較為常見,持續疼痛會促進患者心理負擔的加大,引發悲觀厭世、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造成直接的不良影響,促進患者生命質量的降低[10]。骨髓抑制、化療、護理干預等綜合治療是臨床治療多發性骨髓瘤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治療效果能夠在有效的護理干預作用下得到有效優化[11]。在癌痛患者的護理中,護士在常規護理模式中主要對醫囑進行執行,缺乏理想的護理效果[12]。整體護理干預的護理理念為以人為本,將護理干預小組成立起來,對患者病歷資料進行評估,將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制定出來,促進護理內容有效性與針對性的提升。孫春紅等[13]相關醫學研究表明,整體護理通過將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生活護理等提供給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極大程度上對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行改善,對其癌性疼痛進行緩解,促進其治療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的提升(63.3%vs 93.3%),對其生命質量進行改善。
該研究結果表明,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較護理干預前的VAS評分降低幅度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t=15.127,P<0.05)。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較護理干預前的GSES評分升高幅度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t=4.620,P<0.05)。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較護理干預前的物質職能、情感職能、運動職能、社會職能評分升高幅度均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t=4.119,4.696,6.050,5.124,P<0.05),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護理中,整體護理能夠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有效緩解,促進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改善。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整體護理干預能夠從根本上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認知進行改善,進而對其情緒狀態進行改善,從而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患者疼痛感的減輕、自我效能感的增強、生命質量的提升[14-15]。該研究結果還表明,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6%(28/29)顯著高于基礎護理干預組69.0%(20/29)(χ2=7.733,P<0.05),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護理中,整體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整體護理干預能夠對護患關系進行增進,促進醫患糾紛發生的減少、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16]。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干預較基礎護理干預更能有效緩解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疼痛,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