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桂英,呂文娟
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婦科,廣東佛山 528000
近年來,高齡產婦比例增多,但由于高齡產婦心臟、卵巢以及子宮能功能逐漸衰退,分娩風險增高;加上由于年齡、身體因素,高齡產婦在妊娠期分娩過程中比普通孕產婦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妊娠及分娩,甚至不利于產后母乳喂養。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營養來源,近年來,大部分學者越來越關注提升母乳喂養成功率,而母乳喂養成功率與孕產婦自身的認知、心理等因素相關,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母乳喂養成功率[1-3]。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乳房爬行可有效激發新生兒的本能,讓其自行完成首次母乳喂養,有利于新生兒與母親快速建立起情感樞紐,有利于新生兒的發育[4-5]。但目前國內關于對高齡初產婦行健康教育的同時實施乳房爬行對其產后母乳喂養的影響研究還比較少,該文隨機選擇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間該院產科收治的100例高齡初產婦為研究對象,分析該干預方式對高齡初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該院產科收治的100例高齡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式分組研究,包括參照組50例與觀察組50例,均為單胎初產婦。對照組年齡35~45歲,平均(35.58±5.46)歲;孕周37~42周,平均(36.48±8.02)周;文化程度:初中8例、高中10例、大專10例、本科及以上22例;體質量52~78 kg,平均(60.25±6.65)kg。觀察組年齡32~45歲,平均(35.54±5.50)歲;孕周37~42周,平均(36.50±8.05)周;文化程度:初中5例、高中12例、大專10例、本科及以上23例;體質量50~79 kg,平均(60.34±6.58)kg;兩組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產檢期間無異常,均為單胎妊娠的初產婦;年齡介于35~45歲、孕周介于37~42周;知曉該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合并傳染性疾病者;多胎妊娠或異位妊娠者;凝血障礙者者;乳房發育不良者;依從性差者。
參照組行產科常規干預,告知孕產婦注意事項、母嬰盡早接觸,并耐心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哺乳方法。
觀察組則同時開展乳房爬行與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3.1 實施乳房爬行 新生兒斷臍5 min后,將之放入母親胸前,讓其根據母親氣味自行尋找乳房,自行爬行至母親乳頭吮吸,完成母乳喂養,時間通常為1 h內,并同時完成皮膚接觸。
1.3.2 健康教育 ①健康宣教:初產婦在入院待產時,主動為初產婦及家屬介紹住院環境、管床醫生、責任護士,介紹母嬰安全知識,讓初產婦意識到早吮吸和皮膚接觸、母乳喂養的好處;指導初產婦正確乳頭含接姿勢、哺乳體位,不斷地強化母乳喂養技能及心理知識。按照《初產婦母乳喂養健康教育手冊》[6]編寫相關資料,根據初產婦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教育。②重視衛生保健知識教育:保持室內空氣清潔,開窗通風時間不低于2 h,指導初產婦勤換衣物、洗頭及洗澡;產后注意會陰傷口維護,注意保持干燥清潔。③心理保健指導:醫生主動與初產婦溝通,耐心傾聽產婦主訴,掌握其產后心理狀態,及時為其解疑答惑,爭取家屬的配合,讓家屬意識到關心孕產婦產后恢復的重要性,給予其鼓勵及安慰。④強化教育:由專科醫護人員針對初產婦對乳房爬行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技巧的講解,示范和輔導,實施正確干預,對于母乳不足的初產婦應及時分析原因,可通過飲食指導、心理疏導、休息調節等方式改善,加強家屬對母乳喂養的支持。
①觀察兩組初產婦心理彈性,心理彈性量表(CDRISC)[7]評價,量表需對堅韌性、力量性及樂觀性三維度展開評估,分別為52分、32分及16分,評分越高提示初產婦心理彈性水平越高。
②對兩組高齡初產婦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展開評分,經醫院自制母乳喂養評估量表對其母乳喂養情況展開分析,總評分100分。
③統計兩組母乳喂養成功率及產后48 h泌乳量評分,其中泌乳量評分評估中,0分~無乳汁分泌,均為人工喂養;2分~可為新生兒提供進食量1/3的母乳,其他為代乳品;4分~可為新生兒提供進食量2/3母乳,其他為代乳品;6分~乳汁充足,均為母乳喂養。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堅韌性、力量性、樂觀性及CD-RISC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干預后發現,觀察組患者堅韌性、力量性、樂觀性及CD-RISC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彈性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心理彈性評分比較[((±s),分]
組別堅韌性干預前 干預后力量性干預前 干預后樂觀性干預前 干預后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50)參照組(n=50)t值P值24.26±2.40 25.01±2.35 1.234 0.221 40.36±4.12 37.56±3.57 3.632<0.001 21.65±2.12 21.52±2.18 0.272 0.786 26.88±2.58 25.68±2.48 2.371 0.020 9.82±0.12 9.80±0.18 0.654 0.515 14.62±0.52 14.35±0.45 2.776 0.007 56.25±5.26 56.46±6.06 0.185 0.854 79.56±8.12 75.68±7.68 2.455 0.016
干預前,兩組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評分比較[((±s),分]
組別母乳喂養知識干預前 干預后母乳喂養技巧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50)參照組(n=50)t值P值25.62±2.65 25.16±2.45 0.901 0.370 46.58±4.89 44.65±4.56 2.115 0.037 21.68±2.46 21.74±2.54 0.120 0.905 42.25±4.12 38.46±3.74 2.275 0.025
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為96.00%,參照組為84.00%,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48 h泌乳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母乳喂養成功率及產后48 h泌乳量評分比較
高齡產婦指分娩時間≥35歲的產婦,隨著產婦生育年齡的增長,其卵巢儲備功能降低,胎盤逐漸老化,導致胎兒供氧及營養供給逐漸減少,增加其難產風險或產程延長,從而影響母嬰結局。母乳是目前新生兒最為理想的喂養方式,可以提供0~6個月齡嬰兒生長發育所需全部營養物質,同時含有大量的免疫抗體及免疫活性細胞,有利于促進嬰兒先天性免疫系統的形成,因此臨床上提倡產婦產后給予母乳喂養[8-12]。隨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育觀念的變化,高齡初產婦所占比例逐年增高,由于高齡初產婦年齡較大,其生殖能力、身體各項機能偏低,分娩過程中其生理、心理均需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對其自然分娩有一定的影響。臨床證實,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具有積極的促進效果[13-14]。尤其是針對初產婦,大部分初產婦都存在焦慮緊張等情緒,通過健康教育,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母乳養母乳喂養的好處及技能,同時了解產后分娩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益于高齡初產婦身心健康。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采取乳房爬行結合健康教育的形式為高齡初產婦服務,從研究結果數據分析可知,觀察組的干預方式遠比參照組的常規干預效果要明顯,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堅韌性、力量性、樂觀性及心理彈性總評分分別為(40.36±4.12)分、(26.88±2.58)分、(14.62±0.52)分及 (79.56±8.12)分,對照組對應為(37.56±3.57)分、(25.68±2.48)分、(14.35±0.45)分及(75.68±7.68)分,觀察組心理彈性各維度評分更高。另外,乳房爬行對高齡初產婦心理改善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乳房爬行被認為是新生兒的一種本能反應,使產婦自然泌乳與新生兒本能的一體化進程,指在無醫學指征的前提下,將分娩后的新生兒放置在母親的胸前,使其皮膚接觸,向母親乳房自主移動,以便第一次喂養時進行定位和自我依附的一個過程[15-16]。該過程有效鍛煉新生兒的嗅覺能力以及產后適應外界環境能力,產婦產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產婦及新生兒情緒。同時健康教育可以糾正初產婦的錯誤認知,按照醫護人員指示完成母乳喂養[17]。另外觀察組患者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評分分別為(46.58±4.89)分、(38.46±3.74)分,高于參照組的(44.65±4.56)分、(42.25±4.12)分。這可能是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高齡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知識及母乳喂養技能,通過健康教育模式,使得醫護與產婦間的交流與溝通更為密切,從而避免了傳統醫患間的隔閡,產婦更容易接受,同時,產婦間還可以相互交流喂養知識,有效緩解產婦的產后抑郁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有研究指出0~6個月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需達到50%以上[18]。乳房爬行與母嬰皮膚接觸有緊密關聯。還有有文獻指出,完成乳房爬行更有利于新生兒的覺醒,且在產后30~40 min,新生兒才開始泌乳行為。但也有相關研究證實,乳房爬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未得到廣泛普及,整體形勢并不樂觀;但聯合健康教育后,產婦對乳房爬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接受度提有所提升[19-22]。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為96.00%,參照組為84.00%,觀察組高于參照組(χ2=4.000,P<0.05)。該研究與張鑫等[23]研究基本一致,研究組母乳喂養依從率 [93.88%(46/49)]高于對照組[77.55%(38/49)](P<0.05)。均認為通過健康教育干預能有效提高高齡初產婦自然分娩率,改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提高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且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48 h泌乳量評分為(4.25±1.02)分,參照組為(3.80±1.12)分,觀察組產后48 h泌乳量評分高于參照組(t=2.101,P<0.05)。與葉彩云[24]部分研究結果相似,觀察組產后48 h泌乳量評分高于對照組[(4.27±0.59)分vs(2.47±0.35)分]。結合乳房爬行及按摩有利于產婦產后母乳喂養中,促進泌乳,從而提升純母乳喂養率。可見乳房爬行聯合健康教育的形式在高齡初產婦產后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但鑒于該次樣本量有限,還未對該聯合模式對新生兒的影響展開深入分析。
綜上所述,乳房爬行結合健康教育對高齡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有著積極意義,且能改善產婦產后心理彈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母乳喂養率,有益于新生兒發育,值得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