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韜
(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陽區,100029)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第二大人口,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也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印度煤炭資源豐富,根據最新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0),截至2019年底,印度已探明的煤炭資源量為無煙煤和褐煤1 008.58億t、次煙煤和褐煤50.73億t,總計1 059.31億t,約占全球煤炭總資源量的9.9%[1],居世界第5位,但印度石油、天然氣資源較為短缺。2019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所占份額為54.7%,這意味著多年來印度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
印度煤炭主要賦存在晚古生代二疊紀(一般稱為岡瓦納煤系)和第三紀。晚石炭世-二疊紀的岡瓦納煤在印度總煤炭資源量中占統治地位,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東部和中南部的時代較老的岡瓦納地層組內[2]。印度煤田主要是岡瓦納盆地、泰米爾納德邦富煤區、第三紀盆地、達莫德爾-噪鵲谷富煤區等。按照行政區劃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恰爾肯德邦、比哈爾邦、奧里薩邦、恰蒂斯加爾邦等地區。根據印度煤炭部網站[3],2019年印度查明煤炭資源儲量為32.65億t,比2015年增長6.5%,其煤炭資源量的具體情況見表1。印度煤炭包括黑煤和褐煤兩類,黑煤與我國的煙煤大體相當,其煤化程度高于褐煤但低于無煙煤。印度煙煤和無煙煤占比高達95%,次煙煤和褐煤僅占5%。

表1 印度煤炭資源量 萬t
根據印度2009-2019年各能源消費情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平均增速為4.7%。煤炭、石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費量均保持持續上升的趨勢,平均增速分別為5.0%、4.2%、9.4%和15.0%。其中,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的增速均超過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平均增速,可再生能源成為消費量增長最快的能源類型。天然氣、水電、核能的消費量雖然存在一定的波動,但總體上還是呈現出增加趨勢[4]。
印度石油、天然氣資源較為短缺,可再生能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有大的發展,而其煤炭資源相對豐富,并且煤炭相對于其他能源來說成本更低,因而煤炭成為印度的主要能源來源。數據顯示,印度能源消費量構成中,煤炭所占比例最大,在2009-2019年其平均占比為55.6%,其次是石油,占29.6%,此外,天然氣占7.1%,水電占4.4%,核能占1.1%,可再生能源占2.2%,見圖1。

圖1 2009-2019年印度能源消費結構發展趨勢
1990-2019年間印度各年度的煤炭消費量(百萬噸煤炭當量,Mtce)變化情況見圖2所示,印度消費煤炭的數量在1990-2019年期間呈增長趨勢,且以2000年為界,2000年后其煤炭消費量增長的勢頭與2000年前10年相比年增長幅度較大、增長較快。2019年,印度國內主要煤炭消費行業的相關產品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拉動了國內煤炭消費總量的增加,全年度煤炭總消費量達到968.03 Mt[2]。

圖2 1990-2019年印度煤炭消費趨勢
煤炭是印度最重要的電力來源,2019年,印度用于發電的動力煤637.95 Mt,占煤炭總消費量的65.9%。2015-2019年印度國內煤炭消費情況見表2,近5年來,印度煤炭用量遞增,2019年比2015年煤炭消費增加近1.5億t,增幅較大[5]。2019年比2015年電力用煤量增長了近30%,2019年煤炭消費的比重比2015年提升了5.4個百分點。

表2 2015-2019年印度煤炭消費情況 Mt
印度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銷往尼泊爾、孟加拉國和不丹等鄰國,且每年煤炭出口銷量僅為幾十萬噸。印度屬于典型的煤炭進口國,在煤炭貿易方面主要關注煤炭進口。
由于印度國內煉焦煤質量差、灰分高,每年需要進口煉焦煤以滿足鋼鐵工業的需要。2012年印度進口煤炭105.21 Mt,2019年進口達235.24 Mt,其中動力煤進口183.4 Mt,煉焦煤進口51.84 Mt。印度鋼鐵有限公司和其他鋼鐵公司主要進口煉焦煤,以補充其煉焦煤缺口和改善煤炭質量。而印度位于沿海的發電廠、水泥廠、海綿鐵廠以及其他工業用戶和煤炭貿易公司主要進口動力煤。2012-2019年印度煤炭總進口量、煉焦煤進口量及動力煤進口量的統計情況如表3所示。近年來煉焦煤和動力煤進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動力煤增幅更大,用以滿足印度大量的電力需求。

表3 2012-2019年度印度煤炭進口量 Mt
之所以印度煤炭進口量會呈現“波浪式”上升的特點,主要是由于2003年以前印度的動力煤基本自足,自2003年后印度經濟快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急劇增加。印度在2000年后成為世界上重點關注的煤炭出口國之一,2013年印度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動力煤進口國,并成為國際動力煤市場發展的驅動力。但2014年后印度開始收縮進口,通過加大國內煤炭生產和放緩工業發展速度兩個方面進行協調,2016年和2017年煤炭進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隨后幾年印度隨著電力用煤缺口變大其煤炭進口又出現反彈,需大量進口煤炭以滿足其發電的需要。目前印度20%的電煤消費依賴進口。根據BP公布的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煤炭進口量僅次于我國和歐洲,進口煤量幾乎與我國和歐洲相當。從煤炭進口的各供應地區看,目前印度主要從印度尼西亞、南非、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進口煤炭。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生產國,其煤炭產量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9%以上[2],根據印度煤炭部網站,2019年,印度有生產煤礦454個,共生產煤炭730.35 Mt,其中國有煤炭公司煤炭產量占全國煤炭產量的90%以上。1990-2019年煤炭產量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印度1990-2019年煤炭產量變化趨勢
由于印度經濟快速發展的大量電力需求將導致其未來將成為煤炭消費增長最大的市場。根據BP預測,到2040年,印度煤炭消費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比例將達到約25%,因此印度也將大幅提高煤炭的產量,未來印度的煤炭產量將持續增長,印度煤炭公司(CIL)也將自2025年將國內煤炭產量提高到10億t/a。
1997-2019年印度井工煤炭產量和露天煤礦產量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1997-2019年印度露天煤礦的煤炭產量穩步提升,從1997年的270 Mt、占比75.48%上升到2019年的686. 2 Mt、占比94.16%,而井工煤礦的煤炭產量則呈逐年遞減趨勢。由于印度煤炭開采裝備的限制,井工煤礦開采的成本很高,而由于印度大部分煤炭的儲量都賦存在埋深300 m以上,所以印度的煤炭企業為了提高盈利盡量采用露天煤礦進行生產,同時加大井工煤礦的關閉退出力度,目前印度國內露天煤礦數量已經超過了井工煤礦數量,露天煤炭產量的比例將隨著井工煤炭產量的不斷減少仍會持續提升[2]。

圖4 1997-2019年印度井工煤炭和露天煤炭產量的分布情況
在印度煤炭工業生產中,國有煤炭公司占據絕對優勢。2018-2019年度,國有煤炭公司的煤炭產量占印度當年總產量的91.9%,其中CIL的煤炭產量為606.89 Mt,占83.1%;辛格雷尼煤礦有限公司(SCCL)生產煤炭64.4 Mt,占總產量的8.8%;其他國有煤炭公司煤炭產量合計9.08 Mt(1.24%);國內私人煤炭公司共生產煤炭49.88 Mt,僅為該年度印度煤炭總產量的6.83%。可見印度煤炭供給高度集中,主要來自于印度煤炭公司和辛格雷尼煤礦有限公司,根據近6年煤炭產量數據,這2家煤炭公司的煤炭產量平均占印度煤炭總產量的90%以上,其中印度煤炭公司占80%以上,在國內煤炭供給中具有壟斷地位,如圖5所示。

圖5 印度國內煤炭產量分布情況
由于長期開采煤炭且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引起印度國內公眾的極大關注[2],印度大部分煤礦區已被環保部門列為嚴重污染地區,特別是大型露天煤礦及坑口電站造成水源、大氣污染和森林資源與土地破壞等環境問題更為嚴重。政府相繼出臺了《1988年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規則》《2017年礦物保護和發展條例》等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同時加大對環境毀壞土地生物復墾的科學研究。20世紀90年代后,印度國有煤炭企業開始實施環境與社會緩解項目用于對礦區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包括實施環境行動計劃、實施復墾行動計劃以及當地居民發展計劃。印度政府要求煤礦企業從礦山規劃階段開始就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實行和遵循可持續的采礦方法。即在采礦作業的同時,采取各種污染控制措施和倡議,主要包含粉塵、礦井水處理、土地復墾以及地面噪聲震動控制等。
為保證采后生態修復,印度政府對任何一個煤炭開采項目(包括老礦和新建礦井)都要求在其設計或開采活動中需實施《環境管理計劃》。在新項目立項前,必須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在提交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詳細闡明煤炭開采對環境影響的預測和評估,闡述擬采用方案的選擇,由政府審查,審查通過后報呈國家環境委員會審批。2010年,印度曾引入清潔環境稅,征收標準為50盧比/t,至2016年增至400盧比/t。隨著2017年商品及服務稅的引入,煤炭消費稅被煤炭生產稅取代。
在礦區土地復墾方面,根據每個煤田土地特點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同時印度煤炭公司正在嘗試實施最先進的衛星監測技術,以監測所有露天煤礦開采項目的土地復墾和恢復情況。目前印度對礦山按5×106m3/a為分界線分成2類進行土地復墾監測,超過5×106m3/a類別的煤礦每年進行1次監測,低于5×106m3/a類別的煤礦每3年進行1次分期監測。2019年印度煤炭公司在52個主要監測點已復墾的面積為62.95%,效果較好。
進入20世紀90年代,除1994年煤礦事故死亡241人出現反彈外,印度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總體呈起伏式逐年下降趨勢, 2010年后死亡人數降至100人以內。2019年印度煤礦事故45起、死亡51人,百萬噸死亡率為0.07[6],煤礦安全生產水平較好,見圖6。

圖6 印度煤礦安全生產情況(1990-2019年)
印度近年來加大了井工煤礦的關閉退出力度,印度煤礦企業數量總體上不斷縮減,從2000年的600個減至2019年的454個,降幅達25%。印度煤炭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對化解煤炭行業散、亂、弱及安全生產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印度國營煤礦的煤炭產量占92%以上,便于對所屬煤礦的全員安全管理以及國家安全生產政策的統一實施和執行。
事實上,印度煤礦的采煤機械化程度一直都不高,其煤礦安全生產業績主要靠大力貫徹安全法規、嚴格懲戒從業人員的違規生產行為取得的。一方面,印度國有煤礦根據法律要求普遍建立了較完整的企業內部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管理水平相對較高。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由政府、企業與工人相互支持、相互約束的三方委員會,充分發揮煤礦工人代表在安全監察中的作用,促進了礦山安全管理總局和煤礦安全管理機構以及煤礦工人的合作,提高安全監察效率,從而降低了事故發生率。
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將推動印度未來能源需求,特別是對煤炭的需求。中長期來看,印度的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將會逐年持續保持增長,成為煤炭消費增長最大的市場,并有望在21世紀中葉成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根據BP預測,到2040年,印度煤炭消費量占全球比例將達到約25%。在印度煤炭業呈供需失衡局勢,并且在能源需求強勁增長、可再生能源發電與電網融合面臨挑戰以及增加國內煤炭生產面臨障礙的大背景下,印度的煤炭進口將長期持續增加,特別是冶金用煤的需求和進口量預計將增加明顯。印度和我國同是人口和經濟大國,在資源稟賦方面都具有富煤、貧油、少氣的特點,油氣對外依存度較高,因此未來在能源轉型方面將會面臨許多相似的問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