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輝 齊桂芳 孫晨曄
摘要: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有相當比例的黨外知識分子(尤其是海歸教師和外籍教師),對這支隊伍的思想引領工作,極為重要且富于挑戰性。通過文獻調研、主題探討會、訪談等形式探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的工作機制,其中實現價值觀內化的路徑必須把握這三點:(一)引導國際化教師隊伍逐步理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精神旗幟的意識;(二)開展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對比研究,高“技巧”宣傳是思想引領的有效途徑;(三)實事求是宣傳廣大干部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實踐和新鮮經驗,真正提供一些能夠為大眾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的代表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中國形象,讓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找到自己的切合點。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黨外知識分子;海歸教師;思想引領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20-0104-03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因而必須要讓高校教師承擔起“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中外合作辦學是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教育開放的排頭兵,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創建特點,師資隊伍高度國際化,首先是外籍教師比例高,一般在1/3左右,有的甚至超過50%,并且外籍教師承擔了大量學生面對面的教學工作。其次是中方教職工絕大部分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很多是本科、甚至高中就到國外求學,長期的國外學習和生活工作經歷,使得這部分海歸黨外知識分子的思維方式更偏西化。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高度國際化的師資隊伍所營造的國際化辦學氛圍,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廣泛,包括學業學術、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等方面。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為黨和國家培養國際化人才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使命,因此做好思想引領、狠抓立德樹人的工作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顯得異常重要,也異常艱難。面對思想觀念和文化意識迥然不同的外籍教師,面對思維方式比較西化的海歸教師,如何把他們的教書育人引導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面旗幟之下,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所面臨的挑戰。因此,在師資隊伍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直面新形勢下的新挑戰,如何引導黨外知識分子(尤其是外籍教師和海歸教師),讓其在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面旗幟下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是高校教師思想引領工作必須面對的課題。在這方面,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作出了積極探索。
一、價值觀內化是引領的前提
古人云:論先后,知為先。正確的價值體系只有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才能成為行為規范,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奉行。個體或者群體,所體現出來的,我們可以觀察,可以感知的行為,是其內在思想意識形態的外在表現,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而思想引領的工作,是要把個體的思想意識形態,引導到我們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核心價值觀上來,是思想意識形態內化的過程。
內化過程對于不同的引導對象難度不同。對于我國的少年兒童,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識形態,如同一張白紙,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循序漸進,逐步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目前通行的方式。黨外知識分子,特別是海歸教師和外籍教師,對于意識形態的灌輸,他們具有本能的排斥。因為在多年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影響下,探究事物的本質以及批判性接受,是他們的思維習慣,基本不可能接受灌輸的模式。引領過程必須能讓個體受到某種觸發而引起共鳴,繼而產生認同感;或者由于持續的刺激、感化,而漸漸形成一種習慣,總之,內化過程的主動權在被引導的個體。因此,思想引領工作開展的難度可想而知。而且這項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時間上的持續性。
二、價值觀內化的路徑探究
(一)引導國際化教師隊伍逐步理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中國精神旗幟的意識
思想引領首先要解決旗幟問題,即引領什么,引領到哪里?更通俗地說,就是希望我國公民打心眼里認同哪些文化意識、行為規范,并且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自覺自愿地遵守和奉行。因此,歸根到底,思想引領也可以說是一個價值觀引領的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旗幟。我們黨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鮮明地展現出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旗幟,就是要昭示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動搖的,進一步揭示和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價值體系的基石和支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針對高度國際化的師資隊伍,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組織開展中外教師的價值觀主題探討會和訪談活動,引導國際化教師隊伍逐步理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中國精神旗幟的意識。主題探討會既聽取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價值觀體系,以及他們對價值觀體系的表達方式,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中文、英文、法文等多種語言重點解讀,讓與會者能夠正確完整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討論后與會者一致認為,不管是美國、英國還是法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社會價值體系,西方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也是讓民眾認同和接受本國的價值觀體系。因此,我們應該互相尊重不同國情、不同的價值體系。所不同的是,不少西方國家,社會價值體系建設已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體系更趨完備,民眾政治意識更強,宣傳和輿論引導更富技巧。因此,思想引領的過程給民眾以更為開放、更為自由的印象。而我國在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從國家層面,明確要求系統全面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全員育人”,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人心則需要時間的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