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作喜 劉茹蕓
摘 要:魔芋產品富含纖維素,能預防多種疾病,是人們喜愛的保健食品。我國魔芋栽培歷史悠久,但大面積栽培和規?;敝车臍v史短,生產中尚存在各種技術問題。目前有關魔芋繁殖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統無性繁殖,針對種子繁殖與育種、組培繁殖的報道較少。該文概述了魔芋的種子繁殖及育種、組培繁殖及其他無性繁殖技術的研究現狀,展望了魔芋繁殖技術研究的發展方向,以期為魔芋的規模化繁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魔芋;種子繁殖;組培繁殖;無性繁殖
中圖分類號 S632.3;S503.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9-0034-04
魔芋(Amorphophalms konjac K. Koch),又名蒟蒻,屬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魔芋富含植物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能一定程度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預防和治療便秘;具有減肥塑身、治療糖尿病等作用[1];能預防冠心病、脂肪肝和腸癌;還可抗衰老、補鈣補硒,預防面瘡、黑斑雀斑、老人斑等。魔芋是唯一大量含有葡甘聚糖的重要經濟作物[2],其葡甘聚糖具有優越的保健價值,鑒于目前人們對于減肥、減脂需求的日益增長,故魔芋目前的市場潛力巨大。據統計,我國現有人口14億,按每人年食用0.5kg精粉計,每年需魔芋精粉70萬t[1],供、需缺口較大。目前,魔芋種植和加工已成為我國重點開發的生物資源產業之一,規?;N植已呈蓬勃發展之勢。但因延續至今的分株、切塊繁殖導致種性退化嚴重以及大面積種植過程中的病害嚴重,導致魔芋產量大幅下降或絕產,而提供帶病率低的優質種芋是其重要的解決途徑之一。為此,本文概述了魔芋的種子繁殖及育種、組培繁殖及其他常見無性繁殖技術的研究現狀,提出了魔芋繁殖技術的重點發展方向,以期為魔芋的規?;敝程峁﹨⒖迹苿幽в螽a業化發展。
1 魔芋生物學特征和生長習性
1.1 生物學特征 魔芋為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有變態短縮的塊莖作為貯藏器官,以及從上端發出的根狀莖和須根、弦狀根。根內無微管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所以不能加粗生長,只能保持恒定大小[3]。地上部分的葉柄垂直于地面生長,葉片著生于葉柄水平生長,葉片一般單一,有2種類型,即大型復葉和變態鱗片葉,但有研究表明有的魔芋能產生2片葉子[4]?;榉鹧婊ǎ鹧姘渲械娜馑牖ㄐ?,雄蕊、雌蕊均高度退化。魔芋的生長周期一般為150~180d[5]。其屬種類繁多,同一地域不同種的魔芋開花時間可能相差2~3個月,花期也不同。劉二喜[6]通過為期4年的研究發現,花魔芋的花期較短且集中,為6~10d;白魔芋花期同樣較短,為8~10d;西盟魔芋的花期長且分散,為16~44d。魔芋的傳粉方式為蟲媒花,異化授粉,一般授粉完成后佛焰苞枯萎凋謝,雌花發育為漿果,果實一般為紅、橘色,也有少數種類的果實呈藍、白、米色[2]。
1.2 生長習性 一般認為,魔芋屬植物共163種,大部分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西至西非,東至波利尼西亞,南至印度尼西亞(該地位于赤道線上,為熱帶雨林氣候),北至中國的陜西、寧夏和甘肅南部的季風影響區[7]。魔芋喜溫暖濕潤的環境,生長期長達半年之久,適宜溫度為20~30℃,25℃為其最適溫度,80%~90%的空氣相對濕度最適宜[7],忌太陽直曬、暴曬。由于其根內薄壁細胞之間的通氣間隙不夠發達,因此魔芋根切忌漬水,根系不夠發達,不耐干旱,需勤澆水,再生能力弱,栽培中需細心養護[8]。由于魔芋富含葡甘聚糖,因此易感軟腐病、白絹病等病癥。研究發現,適宜軟腐病、白絹病等病菌的環境條件同時也是適宜魔芋生長的環境條件,因此對于這幾種病害只能抑制,無法根治[9]。
2 魔芋的種子繁殖與育種
魔芋的繁殖一般采用無性繁殖,但由于其常年的無性營養繁殖,導致其種性退化、病害加重和產量下降,甚至整片絕收。目前魔芋原材料市場需求量大,無性繁殖暴露出的缺點亟需解決。而種子繁殖具有天然脫毒、長勢快、繁殖率高等優點,能很好地解決魔芋種性退化、易感病害等問題[10]。
2.1 種子繁殖 種芋應選擇膨大且長的塊莖,其頂芽一般為花芽,才有可能開花結實和收獲魔芋種子[11]。由于魔芋為蟲媒花,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時期不同,因此要保證得到種子,就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生物種群和良好穩定的生長環境,或者進行人工授粉[12]。在3月份,選擇適宜當地氣候的健康、葉綠、枝干粗壯的種芋,于播種前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等浸泡消毒處理,曬種1~2d,提高發芽力;選擇通風透光以及肥力適宜的土壤進行寬窄行種植;嚴格田間管理,如在生長期距離植株根部7cm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在花期08:00—10:00通過搖動雄蕊花序的方式人工授粉2~3次;收獲的種子經認真搓洗晾干后,置于地窖儲存[13]。
2.2 雜交育種 目前,魔芋大田種植過程中的軟腐病、葉枯病、病毒病等病害發生嚴重,而現在尚無抗病品種的推廣應用,只能依靠化學防治,其防治效果有限,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通過雜交育種,能夠培育出抗病新品種,從源頭上控制魔芋病害,進而提高產量和品質。魔芋品種及類型繁多,存在染色體數目差異的問題[14],因此雜交前要進行前期篩查,包括生物學特性與生殖生物學特性、種群差異及遺傳背景分析等,在掌握魔芋親本的親緣關系基礎上開展育種。不同魔芋的花期不同,如何解決植株花期時間跨度是目前魔芋雜交育種的技術難關。李勇軍等[15]發現在(24±2)℃干燥條件下魔芋花粉在3d內失活,在4℃干燥條件下花粉活力可保持100d,在-20℃干燥條件下花粉活力保持時間長達300d。趙青華等[16]發現,在早上08:00采集花粉,花粉的初始活力最大,加入硅膠干燥劑會使花粉活力急速下降。所以,低溫保存魔芋花粉是解決魔芋育種中花期不遇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借鑒其他作物雜交育種的經驗,可將魔芋父本、母本分期播種,以解決雄蕊、雌蕊成熟不同步的問題,從而順利授粉、結實;或者可以用赤霉素、生長素等激素浸泡魔芋球莖或噴灑花芽,使父本或母本提前開花,也能解決花期不遇的問題,但尚未見相關研究報道。楊朝柱等[17]以湖北本地花魔芋為母本,以云南永善白魔芋為父本,雜交后選育出的良種“鄂魔芋1號”產量相比對照“清江花魔芋”高出21.4%,繁殖系數為其5倍,質量增加了6.5倍,且抗軟腐病、灰霉病、干腐病,但易感白絹病。目前,對于魔芋雜交育種的研究還有待發展,相關技術研究的成果報道較少,尚在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