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華秀 鄭宇航 周博恒

摘 要:MSBR是改良式序列間歇反應器,MSBR既不需要初沉池,又能在反應器全充滿并在恒定液位下連續進水運行。采用單池多格方式,結合傳統活性污泥法和SBR技術的優點。不但無需間斷流量,還省去了多池工藝所要的連接管、泵和閥門。在此我將從MSBR的工藝原理,工藝操作步驟,工藝運行方式,工藝的主要運作特點,工藝的一般運行模式及MSBR工藝的運行異常問題與對策出發,談談如何運行MSBR工藝。
關鍵詞:MSBR;工藝原理;運作特點;運行模式
1 前 言
大家都知道,MSBR具有如下工藝特點:單池多格形式,主曝氣單元在整個循環中相互替換作為序批反應器及沉淀池,從而保證系統連續進出水;在主曝氣單元之前增加厭氧、缺氧單元,反硝化作用更高,能耗更低、污泥產量更小少;SBR單元由底部進水,污水通過高濃度污泥層進行反硝化作用及內源呼吸,污泥性能更穩定,污泥層兼起接觸過濾作用、出水水質更好;完全自動化控制;不需加藥可達到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占地面積少。本文通過對MSBR工藝的運行介紹,力求為MSBR的高效運行提供參考。
2 ?MSBR的工藝原理
2.1 MSBR系統原理圖
2.2 MSBR工作機理
MSBR的流程的實質與A2/O工藝一樣,其工藝原理如圖1所示。由于MSBR工藝強化了各反應區的功能,為各優勢菌種創造了更優越的環境和水力條件,無論從理論上分析,或者實際的運行結果看,MSBR工藝是最理想的污水生物除磷脫氮工藝,同時,MSBR工藝的厭氧區還可以作為系統的厭氧酸化段,對進水中的高分子難降解有機物起到厭氧水解作用,聚磷菌釋磷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可供聚磷菌主動吸收乙酸、H+和e- ,使之以PHB形式貯存在菌體內,從而促進有機物的酸化過程,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和好養過程的反應速率,厭氧、缺氧、好氧過程的交替進行使厭氧區同時起到優化選擇器的作用。
2.3MSBR 系統控制原理
MSBR系統工藝結構由原水箱、格柵、調節池、沉砂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SBR1池、SBR2池、SBR1潷水器、SBR2潷水器、二沉池、砂濾柱組成,電氣控制主要由控制柜、進水閥、流量計、調節池攪拌機、浮球液位開關、厭氧池攪拌電機、缺氧池攪拌電機、好氧池曝氣盤和風機、SBR1池調速攪拌機、SBR2調速攪拌機、SBR1池和SBR2池曝氣盤、風機等組成。
2.4MSBR 工藝的操作步驟
步驟1:原水與循環液混合,進行缺氧攪拌。
步驟2:部分原水和循環液混合,進行缺氧攪拌。
步驟3:序批格停止進原水,循環液繼續缺氧攪拌。
步驟4:曝氣,并繼續循環。
步驟5:停止循環,延時曝氣。
步驟6:靜置沉淀。延時曝氣停止后,在隔離狀態下,開始靜置沉淀,使活性污泥與上清液有效分離,為下半個周期作為澄清池出水做準備。
3 ?MSBR法的主要運行特點
(1)MSBR系統能進行不同配置的設計和運行,以達到不同的處理目的。
(2)每半個運行周期中,步驟的數量和每步驟所需的時間,取決于原水的特性和出水的要求。
(3)在每半個循環中,原水大部分時間是進入主曝氣格。接著是部分或全部污水進入作為SBR的序批處理格。在主曝氣格中完成了大部分有機碳、有機氮和氨氮的氧化。
(4)從序批處理格到主曝氣格的循環流動,使得前者積聚的懸浮固體運送到了后者。循環也把主曝氣格內的被氧化的硝化氮運送到在半個循環的大部分時期處在缺氧攪拌狀態下的序批處理格,實現脫的目的。
(5)污泥層作為一個污泥,對改善出水質量和缺氧內源呼吸進行的反硝化有重要作用。
4 ?MSBR的運行模式
MSBR工藝的核心可歸結為A /A /O工藝和SBR工藝的結合,通過各個單元巧妙組合和回流的設置,實際上蘊涵著多種運行模式,運行時可根據進、出水水質靈活調整。
①MUCT運行模式。在厭氧池之前設置了濃縮池和預缺氧池,污泥回流首先進入濃縮池,這樣設置可以起兩方面的作用:其一,污泥經過濃縮后濃度提高,可節省回流的能耗和增加系統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其二,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一部分通過上清液回流而被分離,剩余的則在預缺氧池被反硝化去除,從而避免了硝酸鹽對厭氧池磷釋放反應的影響。
②倒置A /A /O模式。運行中可停用好氧池(6單元)到缺氧池 (5單元)的回流,將5單元也作為厭氧池使用,這時反硝化反應主要在預缺氧池完成。
③改良A /A /O模式。MSBR系統被設置為兩點進水:80%進入厭氧池,20%進入濃縮池,進水方式比較靈活,其中濃縮池的進水點是可選擇的,可以為2、3單元的預缺氧反硝化反應提供碳源,進一步保證反硝化脫的效果。
由此可見,MSBR工藝集合了多種除磷脫工藝的原理,兼有傳統A /A /O系列工藝空間分隔和SBR時間序列的特點,從而使除磷脫效果得到多種措施的保障,增加了運行處理的靈活性和出水水質的穩定性。
5 ?結論
MSBR工藝由于結合了傳統A /A /O和SBR的優點,在污染物去除,尤其是氮、磷的同時去除上有較大的優勢,出水水質優且穩定。MSBR本身蘊涵了多種運行調整的靈活性的同時也對生產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吃透其設計原理才能找到MSBR的最佳運行狀態。另外,MSBR畢竟是新工藝,運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值得總結,以供設計、管理單位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子鍵,王東紅.飲用水安全評價[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8,(5)
[2] 賀瑞敏,朱亮,謝曙光. 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研究[J]. 陜西環境,2003
[3] 陳偉,范瑾初. 微污染源水的生物接觸氧化預處理技術綜述[J]. 公用科技, 1997
[4] 于鑫,李旭東. 飲用水源污染及其處理技術[J]. 四川環境, 1998,17(1):24-30
[5] 張林生.水的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9,73-77
[6] 張燕,王志奇,陳英旭。污染水源水的控制技術[J]. 環境污染與防治,2001
[7] 李德生,張金萍。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質的控制和凈化技術[J].環境研究與監測
[8] 陳莉,范躍華. 微污染源水的處理技術發展與探討[J]. 重慶環境科學,2002
[9] 羅建中,孫國勝. 污染水處理技術進展[M] 過濾與分離, 2002,12(3):4-9
[10] 楊震,劉俊來,城市污泥處理與利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1] 鄭在州,何成達.城市水務管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賀華秀;性別:女;出生年:1994年3月15日;籍貫到市:安徽省滁州市;民族:漢族;職稱:助理工程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環境;單位名稱:浙江碧水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作者姓名:鄭宇航,單位:杭州寧旺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作者姓名:周博恒,單位:浙江鼎清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